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銀行監管論文
時間:2022-10-20 04:24:00
導語: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銀行監管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著來自國外同行的激烈競爭,但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理念、技術、方法等方面都與國外同行存在明顯差距,因此,我國急需加快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改革。文章首先闡述了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領域發生的變化,然后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新變化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銀行業是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的基本使命就是以承擔風險和管理風險來獲取收益。美國花旗銀行前總裁沃特·瑞斯頓曾指出:“銀行家的任務就是風險管理,簡言之,這也是銀行的全部業務。”
隨著整個風險管理領域的迅速發展,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而現代風險管理也表現出與傳統風險管理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為風險管理環境和風險管理方法的改變。
(一)風險管理環境變化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利率、匯率及股票價格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如何應對市場化條件下這三大風險變量的變化,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金融業內部的行業結構整合力度的加大,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行業混業經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出現了一些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業務于一身的集團化金融機構,在我國當前仍實行金融業分業監管的體制下,無疑使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6年我國銀行業全面開放,由此而帶來的國際競爭將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了市場大量創新金融產品的出現,金融創新產品的出現,使得市場的結構更加復雜,商業銀行理解和認知新產品的難度也隨之加大。
(二)風險量化度量和管理方法的革命
傳統的風險管理主要采用管理的主觀經驗判斷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缺乏科學的定量分析方法及手段,較少使用風險的量化模型,難以解決當前金融市場出現的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隨著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以及金融創新速度的加快,風險度量和管理這一領域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性的變化,尤其VaR、CSFP、KMV等大量先進的現代風險管理技術與工具的出現。這些風險管理技術的出現才使風險定價、信用衍生產品和資產證券化以及金融機構整體經濟資本配置和全面風險管理得以迅速發展,風險管理決策的科學性不斷增強。
二、我國現行銀行風險管理的缺陷
近幾年來,我國的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各銀行高級管理層不再只盯著貸款業務,風險部門不再只擅長于管理風險,交易人員也不會談衍生產品而色變。但是與國外同行相比,我國銀行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還不完善
在我國,許多銀行并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治理規劃,一些銀行在組織結構設計上也存在缺陷。盡管大多數銀行在表面上已經建立了多種風險類型的管理委員會,但他們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在數量上要么太多,要么不足,而且都沒有明確各自的職能和責任。由于各委員會的職能和責任劃分不夠明確,也就難以避免管理上的重疊與缺口。
(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滯后
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是風險管理的主要依據,是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的有力的技術保證。但是,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起步時間較晚,導致積累的相關基礎數據不足。同時,由于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不少企業的財務數據存在基礎數據收集困難、公布出來的數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等問題。而且,我國商業銀行在信息系統開發上缺乏前瞻性和不連續性,這些都制約了風險管理模型的建立。
(三)風險量化管理技術落后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技術方面還停留在最初階段。雖然有少數銀行自主開發出了模型,但都很簡單,而且并未得到實踐的檢驗。一些關鍵風險管理參數及計量模型,如預期損失(EL)、經濟資本(EC)、風險調整后收益(RAROC)等并沒有被大部分商業銀行所采用,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管理更多停留在制度建設與資金計劃層面,一些先進的風險量化模型與技術還沒有得到普及與有效應用。
(四)風險管理工具缺乏
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迅速,已成為商業銀行規避風險、獲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促進了金融市場穩定發展和金融創新的開展。然而,目前我國既缺乏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為商業銀行提供對沖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的平臺,也沒有成熟的資產證券化市場供商業銀行通過貸款證券化、貸款出售轉移風險。衍生金融產品的缺乏,極大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通過多樣化資產組合來降低風險的可能性,明顯制約了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現代化進程。
三、加強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途徑
(一)完善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是對公司的管理層、董事會、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權利與責任的制度安排。治理結構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原動力。公司治理從根本上決定了管理層和董事會在公司管理活動中的基本行為方式和利益關系,是商業銀行實現全面有效的風險管理的決定性因素。良好的治理結構是商業銀行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的前提條件。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借鑒國際上先進銀行的做法,在制度上建立起現代治理結構和有效的內控體系,這包括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嚴格的內審制度以及獨立董事制度等。公務員之家
(二)加強對現代風險管理知識和技術的學習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現代金融理論知識的不斷發展以及金融創新速度的加快,出現了大量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與工具,使整個金融體系運行的穩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否采用科學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與工具,已經成為反映風險管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從實踐來看,國外先進銀行在風險管理技術方面都具有雄厚的實力和巨大的優勢。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學習西方先進的商業銀行風險度量和管理技術,尤其是建立現代風險度量方法和現代風險度量模型,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風險計量工具。
(三)加快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高質量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是銀行開展風險評估的重要依據。通過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大量的計算、對比監督工作都可以通過計算機自動完成,有利于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并且使得許多以前很難開展的風險監控手段變成現實。我國的商業銀行要盡快按照巴賽爾協議的要求建立起獨立的、高質量的數據庫,加強基礎數據的積累,并及時更新數據信息,為國內銀行風險的度量和檢測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同時要不斷加大對銀行信息系統建設的投入,確保信息系統開發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使信息系統最終能涵蓋銀行的所有業務。
(四)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督管理
我國的金融監管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實踐的發展,為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督管理,保障金融安全,需要立法機關和相關的監管部門共同努力。在立法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規劃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切實提高立法質量。銀行監管機構應當要求銀行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系統,以及時識別、度量、監督和控制風險的發生。監管者應對銀行與風險相關的戰略、政策、程序和做法直接或間接地進行定期的獨立評價,還要監督檢查商業銀行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是否按要求對相關信息進行了披露以及風險管理部門是否履行了風險監管職責等。
參考文獻
[1]黃麗珠.《市場開放條件下中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與合規風險管理》,金融時報,2007年1月8日.
[2]陶怡.《信用風險管理新發展及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借鑒》.《現代商貿工業》.2007年10月.
[3]李云,夏琳斌.《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國際經驗借鑒》.《北方經濟》,2007.10.
- 上一篇:中國大學德育教育的現狀及改進論文
- 下一篇:醫學院學生德育教育的自我塑造措施論文
精品范文
3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