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證券交易信息產權法

時間:2022-04-09 10:01:00

導語:淺析證券交易信息產權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證券交易信息產權法

摘要:證券交易行情信息是經過證券交易所整理、編排的信息集合體,本質上是數據庫。我國著作權法和證券法都沒有明確證券交易所交易信息產權的法律性質和權利內容,無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護。證券交易信息產權本質上是一種新型的財產權利,法律應當給予“特殊權利”保護,數據庫制作人證券交易所享有復制權和再利用權。

關鍵詞:證券交易信息行情信息數據庫特殊權利

一、啟發性案例[1]

2006年8月以來,一個關于證券交易信息的案件引起了證券市場的軒然大波,并在法學界引發了熱烈討論。2006年8月底,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簡稱“上證所信息公司”)向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解除原告與被告新華富時指數有限公司(簡稱“新華富時公司”)簽訂的《證券信息許可使用合同》及其附件,并追究新華富時公司的違約責任。

上證所信息公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信息的獨家全權經營機構,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使用、、傳播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信息的單位簽訂有關合同,收取相應的授權費用。2005年12月,上證所信息公司與新華富時公司簽訂了《證券信息許可使用合同》。根據許可合的相關規定,原告許可被告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實時股票行情編制指數。但是,許可合同第五條同時約定,被告未經原告許可,不得將全部或部分上證所證券信息傳播到許可證指定以外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及用于許可證指定以外的任何地方和用途,不得許可他人使用和開發衍生產品。

上證所信息公司訴稱,新華富時公司在未獲得上證所信息公司書面許可的情況下,擅自許可第三方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以基于原告提供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實時行情編制的中國A50指數開發中國A50股指期貨金融衍生產品,并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這一行為違反了許可合同第五條的規定,已經構成違約。

2006年10月11日,該案正式開庭審理。目前,案件仍在審理之中。本案引起了法學界的廣泛關注,已經從普通的商業合同糾紛變成了金融信息維權討論。對于本案,由于上證所信息公司與新華富時公司之間簽訂有信息許可使用合同,可以依照《合同法》的規定來處理。但是,如果與證券交易所沒有訂立許可使用合同的其他人未經交易所許可對證券交易行情信息進行復制、摘錄、改編或者再利用,證券交易所能否追究其侵權責任?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侵犯的是證券交易所的何種權利?答案尚不清楚。在實踐中,恰恰是這類行為最令證券交易所頭疼,交易所會員公司和信息經營商在獲得交易信息后轉發給其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利用信息是目前交易信息侵權的主要方式[2]

因此,不管這個案件的結果如何,有一個問題依然需要我們探討:證券交易所對證券交易信息享有的權利是一種什么樣的權利,它的法律性質如何?應當怎樣加強對證券交易信息產權的法律保護?

二、證券交易信息的概念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證券交易信息。證券交易信息是指有價證券在證券交易所市場集中交易產生的、經過證券交易所整理、編排的市場交易數據、行情及因之而產生的其他相關信息,如證券的價格、報價及交易量、股價指數等等[3]。無論是對于證券交易所還是對于會員公司、信息運營商和投資者來說,證券交易的即時行情信息都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而延時行情信息則由于其時間上的滯后性商業價值衰減。在實踐中,證券市場的參與者恰恰對于證券交易即時行情信息的產權歸屬和產權性質爭議最大。因此,本文主要討論證券交易即時行情信息產權的法律性質。根據2006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第5.2.2條的規定,在交易日連續競價期間,即時行情內容包括:證券代碼、證券簡稱、前收盤價格、最新成交價格、當日最高成交價格、當日最低成交價格、當日累計成交數量、當日累計成交金額、實時最高五個買入申報價格和數量、實時最低五個賣出申報價格和數量。[4]

為了進一步說明證券交易行情信息的范圍,筆者從新浪網上隨機下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浦發銀行(股票代碼600000)2006年11月1日的實時交易行情。

在證券市場上,單個的交易指令或交易信息對投資者是沒有意義的,投資者無法根據孤立的信息來做出理智的、合乎邏輯的投資判斷[5]。所以,本文所指的證券交易行情信息事實上是指交易信息的集合體,而且是經過特殊程序編輯(比如集合競價規則)過后產生的不問斷的數據流。因此,從證券交易信息的產生過程、存在形態上看,證券交易行情信息事實上是一種數據庫。

證券市場的有效性依賴于及時、準確且完整的交易信息,如何和管理證券市場中產生的交易信息關系到市場的發展[6]。證券交易信息是由證券交易所收集、編排和公布的,從經濟學和組織理論的角度分析,證券交易所的根本在于證券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交易信息[7]。因此,證券交易信息的財產權對證券交易所的存在和發展不可或缺,這也是2005年新修訂的《證券法》明確證券交易所對交易信息的專有權的意義所在。

三、現行法律對證券交易信息

保護的不足

(一)著作權法保護的不足

我國著作權相關立法并沒有關于數據庫法律保護的明確規定,但是2001年修訂的《著作權法》第十四條對“匯編作品”提供了法律保護: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斷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匯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根據該條規定,對于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其他材料進行匯編所形成的成果也可以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但是前提條件是數據匯編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應當體現獨創性。同時,需要明確的是,《著作權法》對于數據匯編的保護只及于數據的選擇和編排,不及于其中的數據本身。因此,數據匯編的構成成分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其他人可以自由使用數據匯編中的數據或事實,只要他沒有使用受到保護的選擇和編排。

但是,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作品傳播和利用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信息的復制、傳播的成本越來越低,速度越來越快,操作越來越方便,對于數據匯編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在信息經濟時代,不構成作品的信息也會有財產性價值;并且,當信息量非常大時,很難判定對于局部信息的使用是否侵犯了著作權。但是,著作權法依然固守作品的“獨創性”原則,沒有考慮到數據匯編所包含的商業價值,并提供相應的保護。

證券交易所可以援引《著作權法》第十四條關于“匯編作品”的規定來保護行情信息,這是因為,證券交易行情信息是在證券交易所市場集中交易產生的,并且經過了證券交易所的整理和編排。但是,《著作權法》提供的保護依然不足,因為只有證券交易所在行情信息數據的選擇和編排上體現了獨創性才能被認定為匯編作品,即便是證券交易所即時行情信息可以認定為《著作權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匯編作品”,《著作權法》也不會保護行情信息中的數據和信息本身。事實上,行情信息數據庫的獨創性也很難得到認定。因為數據庫的核心價值在于所采集的信息內容,其采集的內容越全面價值就越高,但內容越全面就必然使編輯者對信息的選擇余地越少,最終導致獨創性越低,這種有別于普通作品的特點造成了現實需要與法律規定的直接沖突,就是信息量越大、越全面的數據庫就越可能得不到著作權保護。[8](二)證券法保護的不足

由于著作權法對證券交易行情信息保護不足,證券交易所不斷尋求其他法律保護方式。2005年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證券法》加強了證券交易即時行情信息的保護。該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未經證券交易所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證券交易即時行情。證券監管機關、證券交易所認為,該條確立了證券交易所對證券交易即時行情的信息專有權,有利于維護證券市場交易秩序,也利于證券交易所開拓信息產品服務。[9]

但是,該條對證券交易即時行情信息所提供的保護仍然是不足的。首先,這個條文應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該條第一款規定:“證券交易所應當為組織公平的集中交易提供保障,公布證券交易即時行情,并按交易日制作證券市場行情表,予以公布。”在這個語言環境下,第二款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證券交易所許可證券交易即時行情。

因此,該條授予證券交易所的只是獨家證券交易行情信息的權利,并沒有明確賦予交易所對于行情信息的所有權,《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所主張的信息所有權缺乏法律依據[l0]。其次,證券交易信息產權法律制度的核心價值目標是明確證券交易信息產權的歸屬和法律性質,雖然該條明確了證券交易所對證券交易即時行情信息享有一定的權利,但是《證券法》和其他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這種權利的法律性質和權利的內容。《證券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二款在賦予證券交易所“”交易信息的權利,但是對于這項權利的內涵沒有做界定,例如,證券交易所是否有權禁止他人提取行情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內容或者進行再利用,證券法對此沒有明確規定。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與證券交易所及其所授權經營證券信息的公司締結合同的當事人,證券

交易所可以依照合同來主張違約責任。可是,如果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侵犯了證券交易所的信息專有權,證券交易所能夠主張何種侵權責任?換句話說,第三人侵犯的是證券交易所對證券交易信息享有的何種權利,著作權還是其他種類權利?對此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這也是上證所信息公司訴新華富時公司一案引發熱烈討論的原因所在。

四、新型的財產權利一一數據庫“特殊權利”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著作權法還是證券法都沒有清晰界定證券交易行情信息產權的法律性質,對證券交易所交易信息產權提供充分的法律保護。在現代社會,信息作為無形財產的一種形式已被廣泛接受,信息的生產、收集和編輯包含了信息產品制作人的“勞動”,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但是,信息產品可能不具有著作權法所要求的“獨創性”。本文認為,證券交易行情信息產權是一種新型的財產權利,它既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所有權,也無法納入著作權或知識產權的范疇,而應當作為數據庫受到法律的特別保護。需要指出的是,證券交易所主張其對交易信息享有所有權,這種認識容易產生混亂。事實上,證券交易所享有的應當是信息財產專有權,而不是信息所有權,因為有形財產所有權和信息財產專有權的具體內容有很大的不同,產權是不能等同于所有權的。

數據庫是指由有序排列的作品、數據或其他材料組成的,并且能以電子或非電子方式單獨訪問的集合體[11]。數據庫與匯編作品有一定的關聯性,它不僅包括匯編作品,還包括不構成匯編作品的數據匯編。由于數據庫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其開發、制作和維護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而其復制和侵權又十分簡便,因此,法律應當對數據庫制作人提供必要的保護。

目前國際上對數據庫的保護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對具有獨創性的數據庫提供著作權保護,但是,正如前面所分析的,著作權法所提供的保護不及于其中的內容。另一種是對數據庫給予“特殊權利”(SuiGeneris)保護,目前這種保護方式已經在歐盟變成了法律實踐。1996年,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制定了《關于數據庫法律保護的指令》(96/9/EC),對數據庫提供全面保護。該指令最為引入注目的是給數據庫提供了“特殊權利”保護。“特殊權利”是指一個數據庫如果表明在其內容的獲得、驗證或顯示中具有質量或數量上的實質性投資,其制作人就有權禁止他人摘錄和(或)再利用數據庫的全部或實質性部分。這里所說的投資并不僅指金錢投資,還包括時間、勞動、物力等方面的投入。

依據歐盟《關于數據庫法律保護的指令》,數據庫制作人享有的特殊權利包括提取權和再利用權。數據庫制作人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許可,永久或暫時地將數據庫全部內容或者在數量上以及(或者)質量上的實質性內容轉移到另一種介質上的行為;數據庫制作人還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許可,以發行、出租、在線傳輸或者其他方式傳輸等方式向公眾提供數據庫全部內容或者在數量上以及(或者)質量上的實質性內容。除此之外,數據庫制作人還有權禁止他人未經許可,重復地和系統地提取以及(或)再利用數據庫的非實質性內容,但是與數據庫的正常利用相沖突或者不合理地損害數據庫制作人的合法利益的行為。[12]

“SuiGeneris”是拉丁文,其基本含義是“獨特的、特殊的、自成一類的”,它意味著這是一種不同于著作權的保護,或者是另一種權利的保護。相對于著作權,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數據庫中的內容,而著作權只保護獨創性的表達形式,不保護思想內容;而相對于保護思想內容的專利來說,它對思想內容又沒有獨占權,它不能禁止他人利用同樣的思想內容制作同樣的數據庫進行產業上的競爭[13]。因此,對數據庫給予“特殊權利”保護的實質是在現有法律保護模式之外創設一種新的權利,以保護數據庫制作人對其數據庫內容應當享有的權益。

如前文所述,從證券交易行情信息的產生過程、存在形態上看,證券交易行情信息實際上是一種數據庫。證券交易行情信息數據庫的制作人是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行情信息產生于證券交易的過程中,證券交易所為證券交易提供平臺,制定交易規則,將零散的、單個的數據匯編成具有實際市場價值的數據產品。證券交易所為行情信息的生產、收集和編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了實質性投資,所以,證券交易所應當享有數據庫制作人的“特殊權利”。因此,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信息產權的性質應當是數據庫“特殊權利”,它的內容包括禁止他人未經許可提取或者再利用行情信息的全部或實質性部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