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重慶打銅街民國銀行建筑
時間:2022-11-14 08:36:14
導語:淺析重慶打銅街民國銀行建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修建于20世紀30年代的川康殖業銀行和四川商業銀行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政權的交替依然屹立于重慶打銅街的街頭,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本文將在目前研究狀況基礎上對其建筑風格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川康殖業銀行;四川商業銀行;風格
關于重慶民國時期建筑的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細化,從原先較為簡單的介紹到比較有針對性的裝飾研究,關于川康殖銀行和四川商業銀行的討論也逐漸隨之深化。但現行研究在對于這兩座建筑建筑風格的探討上還是不夠深入。本文將依據沃爾夫林形式分析中的五對概念,對這兩座銀行建筑的建筑風格進行更為明確的區分。
一、川康殖業銀行
川康殖業銀行的建筑正立面雖有裝飾但裝飾簡潔,多采用幾何紋樣,少突出于建筑結構基本形式的立體性裝飾物,對于建筑基本結構形式沒有形成遮擋,顯示了限制的、規則性的、固定的形式,屬于沃爾夫林所講的“封閉的形式”。這種簡潔的裝飾同時也突出了建筑物清晰的輪廓線條,給建筑物帶來了“線描的”特征??砂盐盏耐廨喞€,滿足了訴諸觸覺的視覺要求,讓整個建筑擁有了“清晰的”面貌。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建筑正立面,沒有強調建筑的深度關系,體現了“平面”的特點。銀行一、二兩層愛奧尼亞柱頭的雙柱獨立于其他部件且與三、四兩層仿壁柱的裝飾物上下對應,將建筑從縱向上分成了勢均力敵的兩個部分。窗戶周圍的裝飾物雖然統一卻沒有強烈的主次之分。處處彰顯著“多樣統一”的關系。
二、四川商業銀行
四川商業銀行正立面的裝飾比川康殖業銀行更為富麗。銀行一樓仿制的粗毛石墻面、大門橫梁上勛章式的裝飾物、各層窗戶周邊等等裝飾細節在遮蔽基本建筑形式的同時為觀者提供了豐富的視覺畫面。這些裝飾紋樣在排布時體現出的疏密關系以及渦旋、勛章、花束三種紋飾的反復出現,強化了建筑外觀的運動感,滿足著視覺的觀看,卻給阻礙了我們用眼睛去把握這棟建筑的外輪廓線。裝飾物使得建筑輪廓線更為復雜多變,建筑外觀也帶有了“模糊性”。銀行正立面選擇了馬蹄形的布局形式。同一水平面上,建筑凸部的窗戶裝飾相同,樣式對稱,與凹部的窗戶迥然有別卻兩相對照,彰顯建筑“深度”的同時明確了建筑的主次關系。銀行雖有兩種類型的柱子但都極具統一性。窗戶四周裝飾用的柱子與其他裝飾是銜接在一起的整體。四根貫穿2到4層的愛奧尼亞巨柱看似獨立卻連接了縱向上關系相對松散的窗戶。各種細節都明確了“同一統一”的關系。銀行“一層有采光天井,上有一鋼架支持的鑲嵌彩色玻璃的穹頂(現已被封)”1,但從建筑外觀上無法看到這個穹頂,掩蓋了建筑固有的形式,形成了“開放的形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川康殖業銀行裝飾簡潔,基本的結構樣式是流露出來的,具有“線描的”“平面的”“封閉的形式”“多樣的統一”“清晰性”幾個特征,傾向于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四川商業銀行大量的裝飾物遮蓋了建筑的基本結構形式,更傾向于“圖繪”“深度”“開放的形式”“同一的統一”“模糊性”幾個特征。其正立面體現出的歐洲元素更傾向于巴洛克。
參考文獻:
[1][瑞士]海因里希•沃爾夫林:《美術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藝術風格發展的問題》[M].洪天福、范景中譯,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5年6月版.
[2]李睿.《重慶市近代金融建筑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3]方芳.《巴蜀建筑史—-近代》[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4]屈仰.《重慶抗戰時期建筑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論,2011年.
[5]郭小蘭.《重慶陪都時期建筑發展史綱》[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6]羅明剛.《重慶城市陪都建筑風貌的傳承與再現》[D],重慶學碩士論文,2012年.
作者:劉唯 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 上一篇:閱讀教學中表達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論傳統文化經典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