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行財務風險規治論文

時間:2022-06-13 07:03:00

導語:國行財務風險規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行財務風險規治論文

論文提要:財務風險是指財務活動過程中的風險。商業銀行的任何經營決策都包括三大基本要素:金額、時間和風險。本文論述財務風險的定義、種類,通過中國銀行的財務狀況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對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特征的分析,提出規避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的對策思路。

論文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控制;中國銀行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一)財務風險的定義。財務風險的范疇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財務風險是指在財務活動的整個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計、控制的企業外部經營環境和內部經營條件等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導致公司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效益發生偏離,從而造成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性。

(二)財務風險的主要特征

1、風險的客觀性。即風險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的運動、發展有自己的規律性。風險的客觀性還表現在它是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

2、風險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從單個風險的發生來看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風險事件的發生則有其必然性,并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3、風險的可變性。風險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人們的認識變化而變化。

4、損失與收益的對立統一性。風險損失的另一面就是風險收益,損失和收益是一體、共生的。

二、中國銀行2007年財務狀況

2007年度中國銀行股東應享稅后利潤562.29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31.92%;每股凈收益為0.22元人民幣,總資產凈回報率為1.09%,股本凈回報率(含少數股東權益)為14.22%;不良貸款余額較上年末下降94.18億元人民幣,至888.02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由上年末的4.04%下降至3.12%。集團年末總市值達到1,978億美元,列全球上市銀行第4位。本行董事會建議派發2007年股息每股0.10元人民幣,并將提交2008年6月19日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審議。

2007年中國銀行經營績效持續進步。截至2007年末,全行資產總額為59,955.53億元人民幣,負債總額為55,405.60億元人民幣,本行股東應享權益合計為4,247.66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末增長了12.44%、12.73%和9.68%。全年實現稅后利潤620.1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29.05%;實現中國銀行股東應享稅后利潤562.2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31.92%;每股凈收益為0.22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22.22%。總資產凈回報率1.09%,比上年上升0.14個百分點;股本凈回報率(不含少數股東權益)13.85%,與上年基本持平。2007年稅后利潤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得益于營業收入穩健增長,資產質量明顯改善,信貸成本繼續處于較低水平。

三、中國銀行存在的主要財務風險

1、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隨時應付客戶提款,在一定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取得資金來償還債務或者投資資產組合的風險。2007年中行的流動性波動較大,主要表現在:一是受股票市場和基金市場持續繁榮因素影響,從2007年二季度開始人民幣一般性存款增長明顯放緩,穩定的資金來源有所減少,而貸款增勢較好,造成了較大的流動性壓力;二是受新股頻繁發行影響,資金大進大出,波動性很大;三是為了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央行多次進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調控。2、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因利率波動形成的風險。利率風險屬于價格風險。銀行利率風險主要是由兩大方面決定:一是銀行自身資產負債結構和數量;二是外部宏觀經濟形勢與經濟政策。利率風險管理要求銀行根據利率變化趨勢,合理安排經營業務,將風險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中行主要通過利率敏感缺口分析來評估銀行賬戶所承受的利率風險,即定期計算一定時期內到期或需要重新定價的生息資產與付息負債兩者的差額。假設各貨幣收益率曲線在2008年初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動100個基點,中行主要貨幣的財務收益敏感缺口為人民幣6525、美元1128、港幣524。

3、保險風險。中行主要在中國內地及香港經營保險業務,并且主要以人民幣及港幣為計量單位。中行主要面對的保險風險為實際賠付成本超出保險負債的賬面金額。出現此情況的原因是賠款及給付的頻率與金額可能高于原有估計。因保險事故隨機發生,實際發生的賠付次數及金額與根據數理統計方法估計的結果每年均有所不同。

4、資產質量風險。資產質量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因從事資產業務而形成的風險。資產風險管理要求銀行開展資產業務時保持謹慎的態度,努力降低銀行風險。中行的不良貸款率和信貸成本穩步下降,撥備覆蓋率上升,總的來說,情況還是樂觀的。

5、資本充足風險。2006年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34%、13.59%降為2007年的10.67%、11.44%,這是值得注意的。

四、財務風險的控制

(一)構建內部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商業銀行內部財務風險控制,是商業銀行按照全行統一的經營思想和經營原則,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和防范風險,對業務活動進行風險控制,只有健全會計內部控制機制,才能夠保證信貸資產質量,防范信貸資產風險,提高商業銀行經營效益。中國銀行在2007年在這方面進行了建設,成立集團執行委員會,下設公司金融、個人金融、金融市場及運營服務等經營管理決策委員會,以及采購評審、資產處置等專業評審委員會。調整優化機構布局,加大機構調整力度,提前完成機構三年發展規劃總量控制目標。以“三道防線”建設、基層建設、案件治理為重點,全面加強內部控制。以中行為例,還可以從一些細微處入手,如進行貸款“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成立盡職調查小組,確立問責審批制,重視貸款文檔的管理以及抵押品的控制等等。

(二)提高銀行人員素質。商業銀行財務風險規避的關鍵是對行為人的控制。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相對于其他崗位人員來講是比較高的,但隨著會計制度的改革和銀行業務不斷創新,特別是電算化的發展,原來局限于記賬、算賬、編制報表和事后考核的這些基礎知識已大大落后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更新知識,那么就很難實現銀行會計工作重點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重大轉變。中國銀行以市場化為目標,深化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確定“追求卓越”作為中國銀行核心價值觀,從“誠信、績效、責任、創新、和諧”五個方面深入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對于高層人員而言,以發揮協同效應為導向,積極推進與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富登金融控股、瑞士銀行,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等戰略投資者人力資源等基礎管理領域的合作。對于基層人員而言,中行應幫助員工提高自身素質,建立起責任明確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嚴把用人關,注重相互溝通。

(三)培育財務風險規避觀念。首先,要改變以往對風險管理的偏見,樹立先進的銀行風險管理文化。中行會計風險的控制存在著不少不容忽視的薄弱環節,對風險的控制認識還不充分、不確切、不完整。為了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要教育員工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是并行不悖的,風險管理的過程同樣是創造價值的過程。任何業務都是有風險的,風險管理的任務就是尋找業務過程的風險點,衡量業務的風險度,積極尋找、發現防范風險的辦法。在克服風險的同時,從風險管理中創造收益,樹立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通過對各類案件的剖析,正視經營管理中的風險環節,既不要對風險產生恐懼,更不能麻痹輕視風險,要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嚴格執行各項制度,按規定程序進行操作,將能有效地控制風險的發生。

(四)建立財務預警監控體系。財務預警系統是以銀行信息化為基礎,以銀行的財務報表、綜合經營計劃以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等理論,對銀行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例如,建立雙人、雙職、雙責為基礎的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加強會計監督,構建防范銀行風險的監督保障系統;以現有的稽核審計為基礎,對會計部門實施內部最后控制改革和制度建設,要與業務職能緊密結合,等等。它屬于事前監測,并相應地融入到銀行的財務控制、考核、分析、決策中,把過去和未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是要對無法規避和已經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記錄;二是要對已采取的風險防范對策進行評估、總結,將其結果寫入資料庫。由于財務風險是不斷變化的,新的財務風險的出現,舊的財務風險可能減弱或消失,應根據環境變化,對財務風險的防范機制進行動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