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儲蓄銀行立足農村市場分析認
時間:2022-09-10 05:26:00
導語:郵政儲蓄銀行立足農村市場分析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中國正致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
郵政儲蓄銀行只有植根農村市場,才能綻放出真正的光彩。從政策面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擴大郵政儲蓄資金的自主運用范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自06年3月以來,福建、湖北、陜西3個試點省郵儲部門開展了小額質押貸款試點工作,截至06年8月27日,一共審批放款9214筆,金額達2.82億元;貸款結余3866筆,金額突破了1億元,由于手續簡單、利率低在農村區深受老百姓歡迎,這只是郵政儲蓄經營資產類業務的開始,隨著政府支持三農力度的不斷加大,在政策上會進一步引導郵政銀行向農村傾斜。
從監管面看,銀監會4月正式成立銀行監管四部,在加強對郵政儲蓄機構等金融機構監管的同時,積極引導郵政儲蓄機構在業務拓展上向農村地區傾斜,支持郵政儲蓄資金擴大自主平穩運用。
從市場方面看,農村金融市場多年來處于萎縮、凋敝狀態,農村信用社呆壞賬問題嚴重,農民貸款難,手續繁雜,并且由于缺乏競爭農信社將貸款利息一浮到頂,又增加了農民的貸款成本,造成非法集資盛行、私人借貸嚴重,市場也需求全國性銀行機構來提供現代化金融服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紛紛撤并農村網點,將業務重心轉向城市。郵政儲蓄是國內網點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已超過35000個,其中縣及縣以下農村網點占2/3以上,郵政儲蓄開展農村金融業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地域優勢。一方面農村郵政部門網點多面廣,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為提高經營效益,紛紛撤離或撤并縣、鄉鎮級營業機構,這為農村郵政儲蓄拓展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農村郵政儲蓄業務快速發展提供地域條件。
二是政策優勢。國家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推進新農村建設,必將推動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同時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融機構收縮基層營業網點,這都給農村郵政儲蓄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三是業務優勢。目前打工收入是農村主要經濟收入之一,郵政儲蓄在全國開辦通存通兌業務、綠卡業務給外出打工人員匯款以及農民種植戶、養殖戶、經商戶小額交易的匯劃提供越來越便利的服務,受到農民的歡迎。同時郵政儲蓄保險業務、工資、代收電費等業務也為農村郵政儲蓄開拓了市場。
四是技術優勢。04年12月郵政儲蓄綠卡全國統一版本成功上線,實現了中國金融信息化工程建設技術上的新突破,郵政儲蓄3.5萬個聯網網點全部使用統一的軟件,使郵政儲蓄真正成為覆蓋面最大、實現城市和鄉村交易額最多的全國個人金融服務機構。05年6月郵政儲蓄與郵政電子匯兌實現兩網互通,極大的方便了個人結算客戶。
五是信譽優勢。中國郵政經過百年的發展在老百姓心目中有著良好的信譽,特別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郵政通信成為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渠道,所以中國郵政的品牌價值很高,郵政儲蓄依托于郵政也享用著這一優良的無形資產。
- 上一篇:郵政儲蓄銀行支持貧困地區論文
- 下一篇:郵政儲蓄服務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