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藝術地域特征探討
時間:2022-06-06 09:27:12
導語:城市公共藝術地域特征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化城市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在城市建設中,需要不斷地引入許多具有現代特征的藝術形象,從而使得原本城市中所具有的歷史文化特色,在體現地方生活習俗以及人文特征的元素被忽略了,特別是在城市的公共設施建設方面,公共藝術本來承載的文化特色已經嚴重缺失。本文闡述地域文化的內涵,然后分析城市公共藝術的地域特征缺失的原因,最后分析城市地域特征在公共藝術方面的體現形式,使得在城市建設中,恰當地將地域特征與城市的公共藝術相結合,體現城市的獨特歷史文化價值。
關鍵詞:城市;公共藝術;地域特征;探討
如今的社會已經是各種文化元素、藝術特征以及思想追求出現大融合的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之后,給我國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以及建設都帶來許多現代化的建設思路,尤其是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進行的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對于城市建筑的特點方面,盲目地崇尚西方建筑特色[1],使得我國城市自身的特點被淹沒,使得城市的建設失去個性化特征,這不僅忽視了居民對城市的情感寄托問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國原本豐富多彩的民族藝術文化逐漸失去光彩。在全球化的發展浪潮中,要努力使地域文化特色在大融合的時代里綻放光芒。
一、城市公共藝術地域文化的內涵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范圍內長期生活的人們,在生產、生活以及勞動中形成的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包含著生活于此地的人們的文化價值取向、傳統觀念以及生活習慣的物質體現。它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是自然環境,每個地區由于具體的位置以及特殊地形的影響,會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觀,例如我國南北在自然景觀上所呈現出來的差異;第二個方面是人文環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因為自然環境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習慣,從而使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們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了與此相關的人文特色;第三個方面是社會環境,這主要是由于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們,共同組成著豐富的社會環境,具體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信息傳播與收集方式以及生活態度等。這些物質與非物質的形態共同組成了地域特色,經過歷史的發展、沉淀以及演繹,保留其精華部分[2],經過藝術家創造性的發展,將它們鐫刻在城市公共場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以下的圖片部分是城市在進行公共設施建設中,所體現出的地域特征,圖一:城市中的景觀小品;圖二:香港城市公共藝術作品。
二、城市公共藝術地域特征缺失的原因
(一)城市規劃與設計者沒有挖掘民族文化特色
城市公共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承載著市民對自己城市的濃厚情感,它們成為城市發展過程的見證者。但是,現在許多的城市公共藝術片面化地追求技術以及材料的美觀,嚴重忽視了城市本應該體現的地域文化內涵,從而使得城市的公共藝術難以體現出城市文化的厚重感[3]。出現這些方面的缺失,與城市規劃設計的工作者有很大的關系,他們在進行城市的規劃時沒有深入挖掘城市的獨特價值,沒有認真地領略民族文化的價值,從而將城市的規劃與發展不斷地領向只有形式卻沒有獨特內容的發展方向。
(二)過度追求經濟價值而忽視了城市公共藝術特征
城市居住環境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出一個城市的綜合能力,因為在這個評價中包含著經濟文化、政治建設以及歷史狀況等。在這些因素中,具有鮮明環境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是一個重要的結合點,所以它在這個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們普遍追求現代化的體驗,使得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上完全放棄了地域文化的價值,單純地將城市公共藝術作為一個連接點進行建設,極大地降低了城市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與情感意義。
(三)政府對于城市公共藝術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我國大力發展經濟,使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對于城市建設的規劃與設計工作,也急需要通過人們可以目睹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政府對此項工作也會給予大量的技術、資金以及人力的支持,通過這些顯而易見的城市公共設施可以很好地展現城市發展的面貌,滿足政府對于政績的追求。也正因如此,他們沒有將城市公共藝術的地域特征體現出來,從而導致城市公共藝術嚴重缺失地域特征,使得許多城市的公共建筑出現“統一化”[4]。
三、城市地域特征在公共藝術方面的體現形式
城市公共藝術與特定的城市環境、人文、風俗以及文化等都是有著密切關系的,所以在進行城市公共藝術規劃與建設時,要注重在以上這些方面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
(一)根據城市所處的具體環境設計公共藝術的形式
我國有著廣袤的地理范圍,每個地區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贛州的街巷文化、北方宏大的庭院之美以及江南精致玲瓏之美,它們各具特色,與當地自然環境相協調。所以在進行城市公共藝術設計時,首先要求設計者要腳踏實地進行調查工作,只有充分了解當地的自然景觀之后,才能找出城市獨特的自然之美;其次,設計者還要了解城市的發展歷史情況,在歷史的變遷中所經歷的事件,都是城市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正是因為這些歷史的積淀,才使得城市的發展具有自己的屬性;最后,要根據城市的經濟社會情況、市民生活現狀以及城市的未來發展方向等進行調查和研究,尤其是目前已經存在的公共藝術進行廣范的民意征集,讓人們反映出自己對城市公共藝術的需求。通過這些方式進行合理的安排布局,使城市的公共藝術建設能夠更好的體現出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居民對城市公共藝術的情感寄托。
(二)將城市公共藝術的特點與城市持續發展相結合
城市是對一定范圍內的文化價值進行收藏,在保持文化底蘊中促進城市的發展,尤其是那些獨具特色的文化因素。例如在我國少數民族聚集的城市中,人們穿著的服飾就包含著自己對本地區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它們可以作為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基本元素之一,并且將它們提煉出來,為城市公共藝術添加色彩。再者就是在充分滿足地域文化特色時,要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5],從城市的經濟和環境資源方面來看,建設城市的公共藝術不僅要體現出獨特之處,而且要為城市的發展方向做出指引,不能使城市的發展只注重文化的部分,將我國對地方建設所出臺并實施的政策與城市的實際發展相結合,尋找出促進城市發展的方向與道路,將城市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藝術之園。
(三)將公共藝術建設成為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城市是居民長期的生活場所,居民經歷城市從無到有,從貧瘠到富裕的過程,在當前的社會中,城市的發展面貌已經逐步走向現代化,然而對于生活于此的人們,卻對它的發展充滿感慨。所以在建設城市公共藝術時,需要將人們對于這種藝術的情感因素考慮進去,通過與人們的溝通,獲得能夠代表公眾意愿的觀點,將它們在設計城市公共藝術時積極融入。這不僅是體現人們對城市形象所表達的情感,也是關乎城市人們之間建立友好交流的方式,只有將城市的公共藝術建設體現出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之處,才能為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樂園。
四、結語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城市的建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在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體現,在進行建設時,將城市的公共建筑與獨具特色的地域發展相結合,需要城市規劃設計者通過地域的個性特征為依托,利用自己的藝術創造能力,通過城市公共建筑這樣的載體展現出來。這不僅需要城市居民的廣泛參與,而且還要在設計中體現出他們對城市的獨特情感體驗。所以在進行城市公共藝術建設時,必須要充分地挖掘本地的優秀文化價值,將城市中所蘊含的人文特征、風俗習慣以及社會歷史風貌與時展相結合,使城市在全球化的文化大融合中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作者:吳笛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萬敏,秦珊珊,干婕.城市家具及其類型學規劃設計方法研究———以珠海市城市家具設置規劃為例[J].中國園林,2015,(12):50-55.
[2]侯海燕.城市規劃師緣何應與藝術家協作———以洛杉磯東城拉丁裔社區城市規劃為例[J].美與時代(上),2015,(10):19-21.
[3]曹浩偉,趙之楓.基于地域特征的住區圍墻設計策略研究———以《豐臺區居住建筑外觀設計圖集》為例[J].建筑技藝,2015,(11):124-126.
[4]馬誠,肖錕.地域文化語境下的城市公共藝術表現媒介探議———以烏魯木齊為例[J].裝飾,2015,(12):130-131.
[5]黃芳,黃河.在傳統文化傳承背景下城市建設中民族符號的傳承與應用———以南寧市為例[J].中國建材科技,2015,(S1):260+265.
- 上一篇: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現狀分析
- 下一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