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文化在公共藝術的運用
時間:2022-10-23 09:26:39
導語:門神文化在公共藝術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首先介紹門神文化、公共藝術,然后從門神人物形象的造型再設計和門神在公共藝術中的色彩應用兩方面,闡述傳統門神文化在公共藝術中的應用,最后提出對門神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關鍵詞:門神;公共藝術;應用
一、門神文化概況
門神,起源于門戶祭祀,最早的門神崇拜即“祀門”之禮。早期的門神形象以神荼、郁壘為代表;隨著時代的發展,神荼、郁壘慢慢地被秦叔寶、尉遲恭等形象取代。門神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承載的是當時人民對英雄人物與美好生活的崇拜和向往,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伴隨著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物質水平、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從前的門神形象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部分現代人對門神文化的了解和應用不多。在這種情況下,門神這一傳統文化急需人們的再認識與保護、創新。設計師可以設計門神的卡通形象,獨特的造型、豐富的色彩會帶給人們輕松愉悅的視覺效果。這樣,門神所蘊含的文化會在再設計的基礎上逐漸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商業價值將更為持久。
二、公共藝術的概念
公共藝術是存在于公共空間中的藝術表現形式,呈現方式多種多樣,如壁畫、雕塑、裝置藝術等。呂荊如編譯的論著《當代國外公共藝術一百例》中對“公共藝術”有這樣的定義:“公共藝術是相應于某特定場所的形式、結構、功能以及氣氛情調、風土習俗的藝術設計。”公共藝術作品可以裝飾點綴環境,反映風土人情,依環境與建筑而存在。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不止于裝飾美化的功能,還需要反映出積極的市民精神和社會思想。設計師應通過公共藝術材料的選擇與運用表達情緒,傳達人類社會的文化、藝術和精神。傳統門神形象也是一種公共藝術,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思想認識和心理追求,表現了人們對自然、社會的綜合認識,并且具有對環境的裝飾作用。
三、門神文化在公共藝術中的應用
1.門神人物形象的造型再設計。在門神藝術創作中,對傳統門神的再創作是對其形象進行升華與再演繹,從而讓門神形象更符合當代社會的審美,促使更多的人了解門神文化,從而幫助門神文化在當代中國得到傳承與發揚。門神是一種傳統文化,是一個符號、標志,代表著民族特征和地域性文化,展現的是數千年社會發展、變遷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和精神等諸多方面的變化,是打開民族文化、歷史與文明之門的鑰匙。不僅如此,設計師結合當代設計,將傳統門神轉變為二維、三維的卡通形象,轉變為更有特色的雕塑、壁畫、裝置藝術等,是對民族藝術的傳承,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推動。門神形象有很多,不同的形象都是造型獨特、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在生活中,常見的門神形象有尉遲恭、秦叔寶、鐘馗、哼哈二將等,這些是具有代表性的門神形象。以尉遲恭和秦叔寶的門神形象為例,其原型是上陣殺敵的將軍,所以門神形象設計是身穿戰袍、披掛鎧甲、手持兵器、神態自若,體現的是威猛、神勇的人物形象。再如鐘馗,他是捉鬼驅邪的神,所以他的門神形象設計是身材魁梧、體格健壯、昂首挺胸,體現的是威武、兇悍的人物形象。設計師在創作時,常會選擇這些人物形象豐滿的門神形象進行再設計,一方面展現其形、意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在不脫離傳統門神創作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元素,讓設計更符合現代審美特點,或采用其他設計手段讓設計更具有識別性。2.門神在公共藝術中的色彩應用。傳統五色的思想觀念在中國木版門神畫中有很深刻的體現,從中可以看出傳統色彩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被確認為正色的五色是青、黃、赤、白、黑,這些正色代表正統的地位,其他的顏色則被認為是間色。人們對這五種正色的闡釋為:萬物生長時的顏色為青,意為“生”;象征太陽的顏色為赤,意為“赫”;代表明晃晃日光的顏色為黃,意為“晃”;如冰啟時的顏色為白,意為“啟”;如晦冥之顏色為黑,意為“晦”。五色既被視為正統,則具有特定的觀念性。一種邏輯推進方式和思維認知圖式在色彩中得到轉換,這是人類思想的進步,是“心象”的反映。中國民間公共藝術的用色,主色為青、赤、黃、白、黑,符合中國傳統的五色觀念。設計師在對門神的再創造過程中,可以在保留具有特色色彩的基礎上,對色彩進行重構、變異。看似簡單的門神畫,卻有著復雜的工藝。門神文化以其獨特性,為當代公共藝術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素材和強有力的支持。無論是傳統的門神畫,還是現在與門神相關的公共藝術設計,都體現了對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更重要的是,設計師將傳統門神文化結合現代元素,運用到公共藝術設計中,在符合審美需求的同時也弘揚了傳統藝術,體現了民族精神,傳承了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焦姣.門神畫中秦瓊、尉遲恭形象研究.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2]王月潔.中國傳統門神藝術形式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王蓓蓓.中國古代傳統社會門神崇拜——一種社會心理需求視角的研究分析.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6).
[4]孫發成.略論門神信仰.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作者:周洛伊 王馳 單位:常州大學
- 上一篇:護理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現狀及改革
- 下一篇:民間藝術元素應用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