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創(chuàng)作與民間藝術相結合
時間:2022-04-07 11:48:51
導語:繪畫創(chuàng)作與民間藝術相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論文從繪畫專業(yè)教學角度出發(fā),以京津冀地區(qū)為線索,綜合分析三地民間藝術在當今高校藝術教育中的現狀,寄希望通過研究,可以增進人們特別是在校師生對民間藝術文化價值的深層了解,也可以為當今美術創(chuàng)作提供可貴的借鑒,在這一基礎繼續(xù)努力而踏實的進行研究。
關鍵詞:民間藝術;繪畫創(chuàng)作;教學模式
一、民間藝術與高校繪畫創(chuàng)作教學的關聯(lián)
高校的藝術文化教育是繼承與傳播民間藝術重要的陣地,特別是在藝術教學中,將民間美術進一步提煉、升華其內涵和層次,在保存其審美內核的前提下更好地繼承與發(fā)揚民間藝術的形式與精神,使其更好地符合現代人們的生活需要和審美追求,是我們在藝術教學中所應努力解決的問題。美術院校是培養(yǎng)具有能夠從事與美術門類相關的綜合型人才的教學單位,常被視為“雅”的代名詞。民間藝術又稱草根藝術,是老百姓自娛自樂的產物,常被視為“俗”的代名詞。然而,雅與俗既對立又統(tǒng)一。歷史地看,美術領域的“俗”有利于“雅”的傳播與發(fā)展。事實上,“雅俗共賞”,正因為“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共同構成了人們的生活,雅俗才永恒存在。那么,作為“雅”的殿堂將“俗”的民間藝術納入高校繪畫專業(yè)創(chuàng)作教學實踐中便是大有裨益的。
二、繪畫創(chuàng)作與民間藝術結合的教學現狀
我國目前對于民間藝術的研究課題大多著眼于對民間藝術的發(fā)掘保護,同時為了更好地保存這些民間文化藝術,課題的重點也多是在研究如何將其進行產業(yè)化,進行經濟效益的轉化。而對于如何把這些優(yōu)秀民間藝術中的形式或造型進一步提煉和升華,提升其文化內涵和層次,進而作為一種資源在繪畫藝術借鑒和吸收,這方面的實踐研究領域則較少。目前最突出的是中央美院呂勝中教授在其藝術教學中融入民間藝術如剪紙的探索。而針對如何在繪畫專業(yè)教學中融入民間藝術,特別是“民間藝術與繪畫藝術”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研究仍是一片空白。目前來說,雖然有藝術家在實踐中進行嘗試,但目前就筆者所見,尚沒有對此進行系統(tǒng)科學研究的理論文章,完善這一課題的研究,在繪畫教學中繼承保護與發(fā)展民間藝術,可以使繪畫專業(yè)的教學與民間藝術結合,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更加務實地把對民間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做到實處。作為河北省重點藝術教學單位,河北農業(yè)大學藝術學院繪畫專業(yè)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民間藝術與繪畫創(chuàng)作相結合”、“民間藝術元素與當代繪畫構成相結合”的教學一線探索與實踐,無論課程設置、創(chuàng)作課程實踐內容、藝術實踐路線,還是美術館館藏、美術研究領域,都緊緊圍繞并結合民間藝術資源展開,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教學路線與教學思路。本項目是圍繞藝術學院繪畫專業(yè)多年來一直探索的“民間藝術與創(chuàng)作結合”教學體系開展的針對性研究,通過對實踐中兩者的結合進行理論性總結梳理,將河北農業(yè)大學藝術學院繪畫創(chuàng)作教學經驗建設為特色教學體系,同時為民間藝術的保護與發(fā)展提供一條新的思路與途徑。
三、京津冀三地民間藝術的審美特質及其對繪畫藝術的影響
(一)民間藝術的題材來源:民間藝術是一個民族文化藝術形態(tài)最集中的表現,它由不同民族所獨有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等共同形成,是人民生活與情感最真實生動的體現,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烙印。
(二)民間藝術的表現方式與藝術審美特點:民間藝術的創(chuàng)作多直接來源于真實的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因此其藝術表現形式大多質樸真誠,具有刪繁就簡的藝術氣質與純粹的藝術情感,對于當下的繪畫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京津冀三地民間藝術的種類與各自特點:北京民間藝術大多體現了皇家工藝,帶有典型的皇城精致、復雜的特點;天津民間藝術具有濃重的市井民俗氣息,典型代表為楊柳青年畫;河北民間藝術的特征就是種類豐富,分布廣袤,且更加質樸。
(四)民間藝術的造型與色彩觀:由于地域、風格不同,民間藝術有著獨特豐富的造型,可以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豐富的資源。民間藝術濃烈響亮、樸實愉悅的色彩觀可以彌補中國繪畫創(chuàng)作中重墨輕色的觀念缺失,更加符合現代人們的文化生活審美追求。
四、繪畫創(chuàng)作與民間藝術結合的教學模式研究方法與思路
針對河北農業(yè)大學藝術學院繪畫專業(yè)已開展的藝術創(chuàng)作教學模式,擬將其作為本項目的針對性研究對象,通過其與天津、北京高校繪畫專業(yè)教學的比較研究,對其創(chuàng)作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與思路、課程設置以及已取得的實際成果加以分析梳理和總結研究,進而研究民間藝術如何更好地與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相結合。通過研究,將京津冀三地的民間藝術進行深層發(fā)覺與關聯(lián),以三地高校的美術資源整合與教學合作為出發(fā)點,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保護傳統(tǒng)民間藝術,提升民間美術的重要性,使得人們重新認識民間藝術。另一方面將傳統(tǒng)民間藝術重新“激活”,從而指導繪畫藝術實踐,其獨特的造型和藝術形式可以為繪畫創(chuàng)作實踐的民族化、中國化提供資源。通過對民間藝術資源的運用,在技法與藝術審美理念上拓展當代繪畫語言,使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情感來源更具有真實性、鮮活性,同時也使人們更廣泛地去了解民間藝術,重新認識民間藝術的意義。將“實踐與理論”結合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并結合資源搜集、數據分析、個案研究、跟蹤調研等方法,對京津冀三地民間藝術的藝術審美等方面進行理論性梳理總結;對河北農業(yè)大學藝術學院“民間藝術與繪畫創(chuàng)作實踐結合”的教學理念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總結梳理,并在實際數據基礎上,進行教學體系的理論性總結與建構;結合實際,研究分析民間藝術與繪畫藝術實踐結合的現實意義與價值;提出對“民間藝術與繪畫創(chuàng)作實踐結合”的教學思路的后期規(guī)劃與教學體系建構。
五、結語
民間藝術其獨特表現形式即扎根于真實生活情感,又有其藝術語言形式的獨立性,而其所傳達和表現的質樸、真摯、不造作的藝術審美格調,對當前專注技巧營造、不注重真實生活與情感表達的畫壇來說具有現實意義。
作者:邵照陽 居瑢 單位:河北農業(yè)大學
- 上一篇:動畫藝術中兒童與成人思維的對接
- 下一篇:涂鴉方式在城市藝術公共墻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繪畫藝術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