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技術革新及藝術理念發展
時間:2022-08-24 03:38:29
導語:史前技術革新及藝術理念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部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在技術變革基礎上的觀念史。技術與觀念的不斷相互協調,促進了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技術在文化中占支配地位,是整個文化結構的動因和塑造力量。技術的每一次變革都極大地改變了人類思維及世界狀態,因此,有必要從技術變革的角度探究藝術的發展。
一、人類進化中的智性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制造工具表明人類逐漸獲得了辨別各種形狀的能力,進而積累起對各種形狀的形式感和對生命力的審美經驗。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中提出:人和一切低于他的動物之間,在各種心理才能上,并不存在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1(]p97-141)人的大腦、手、眼、腳、牙齒以及整個骨架是同時進化的,本能本身就含有后天經驗習得的成分。通過反復嘗試,重復操作,強化記憶,形成經驗,傳授下代,人類終于掌握了制造工具的能力。“通常的看法,是把使用工具———技術———看做人類獨有的特征……然而這樣一種舊觀念是不能再堅持下去了。要知道,技術起源根植于生物性。有些非人屬動物也在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且,技術作為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過程……那就應該視其為文化行為,而非像蜜蜂筑巢那樣的本能。”[2(]p8-9)從制造工具的那一時刻起,人類至少在意識上已經形成了對于制品形象的先見或者概念上的明確,從而指導完成工具制造。“換句話說,人基本上是亞里士多德對藝術的定義———‘在用物質來實現以前存在于其結果中的概念組成’的意義上的藝術家。”[3(]p10)人的這種先見之明和意識思維,完全來源于具有綜合能力的大腦對以往經驗的記錄和利用。動物的技能多趨于眼前利益,屬即興行為,在時間上對過去和將來都是缺乏創見的,正是這個局限,“構成了類人猿和最原始人類之間的主要區別。缺少極其寶貴的技能(說話)的輔助以及在很重要的思想成分(所謂‘想象’)重大的局限性……阻止了黑猩猩走上哪怕是最微小的文明發展的道路”[3(]p9)。
藝術和科學是人類獨有的,想象力就是時間里的一臺望遠鏡,人類通過那架望遠鏡看到未來。“因為我們稱為文化進化的東西,基本上是人類想象力不斷成長與展開的過程。”[4(]p42)原始人類身材矮小,不具有自我保護能力,很可能是為了安全和新的食物來源而選擇了樹上的生活。樹上生活需要敏銳的視覺和觸覺,觸覺與視覺的緊密協調能力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主要構成,從而使熟練的手工活動成為可能。科學的美學理論中有一個重要的“簡單性原理”,或稱“思維經濟原則”,即花費盡量少的思維,對事實作出盡可能完善的陳述。愛因斯坦也稱:“物理上真實的東西一定是邏輯上簡單的東西。”[5(]p207)經濟省力原則是激發人類制造工具的另一種因素。語言是另一類工具,它以抽象概念詞為單位存在,與現實存在著高度對應。人與其他動物的差別只在于,人類能夠把自然界各種各樣不相干的聲音、形象、功能、事件通過抽象的思維和各種意念、情緒、聯想、理性、判斷、概念等連結起來。語言的功能是表達思想、觀念等,最終目的是為了行為(行動)的一致。因此,語言是為實現行為的調節和控制而存在的,是文化的一種重要力量。掌握語言表明人類已經懂得分類,并且從直接經驗中掌握了豐富的“自然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邏輯判斷能力不斷完善,逐漸脫離純粹動物界,開始用自己的思維來認識外界。這是人類從混沌狀態走向理性、自我覺醒的第一個時期。
二、藝從技生
從考古成果來看,史前藝術品很可能是首先從生存實用角度出發,依附于器具而衍生的。在打制石器的過程中,人類發現了深藏在石頭中的紋理,于是開始發現物質的天性,揭示結構中所隱含的規則,這是人類探索自然的基本理念。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已經設計出適應不同功能需要的專業工具,專業化分工逐漸明確。人類借助省力原則或者想象力,沿著紋理劈砍下去,再打造出新的形狀,如切割用的石片、敲打用的錘或砧、劈砍用的砍砸器等。人類正是沿著這條路邁向理論科學之路的。從工具的功能來看,阿舍利燧石斧是一種多功能組合的工具,它的先見之明在于使手斧的平滑或凸起處與石片的切割部分相吻合,令使用更加便利。從粗糙的打制到精致的磨制,首先是滿足生理感官上的光潔舒適的需要,其次是具體功能的需要,再次是審美的需要。工具上的刻紋由此產生,起防滑和易于把握的作用。打磨與刻畫可以分化出多種藝術形式,如由工具雕刻分化出獨立的小型雕塑,或是在其他器具上刻畫,再就是在洞穴上雕刻巖畫。在法國多爾多涅地區出土的刻有兩個頂角猛犸的棍棒,是最早的有動物裝飾的鑿制棍棒。馬達齊爾山洞發現的一個投矛器,由一塊馴鹿的肩胛骨制成,也是根據材料的形狀來安排形體和動態,兼顧了功能與審美。身體裝飾的產生,表明人類具有了獨立的審美要求。李格爾認為:“人裝飾身體的欲望遠遠大于用織物掩蓋身體的欲望,能滿足身體裝飾的簡單欲望的裝飾圖案,比如線條的、幾何形的人像,自然遠在用織物保護身體之前便存在了。”[6(]p2)如印第安人試圖借助羽毛等獲取一種的神秘能力,一切種類的羽毛都是他們的宗教儀式用品及理想的裝飾品。
三、掙扎與明確:馬格德林文化的藝術觀
洞穴巖畫一直貫穿于整個史前藝術期。藝術家采取全側面、多視角透視,盡可能進行最清晰詳盡的刻畫。在拉斯科洞穴之中,最打動我們的便是那種瀟灑自在和自由馳騁,宛如一個生命在我們眼前蘇醒。主要分布在法國南部、西班牙北部以及北歐、地中海地區的洞穴藝術具有一致性,可稱為馬格德林藝術體系,是人類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藝術體系,占據了人類開創藝術以來2/3的時間。馬格德林藝術中,準確生動的繪畫、大量磨制的礦鐵顏料、高空作業、難度設定、照明等,表明已經出現剩余產品及明確的分工與協作,產生了專職畫家。在拉斯科洞穴中,有調制顏料的臼與杵、158塊用來制成顏料的礦石小碎片、85個確定的和31個疑似舊石器時代的燈。馬格德林洞穴藝術準確地再現形象、結構、運動規律、神情,原始人要通過這些留下自己的痕跡,“通過打上記號而投身于世界和把世界據為己有”[7(]p3),這是權利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宣言。新石器時代,藝術家不再孤立地表現藝術情節,而是通過講述故事來記錄發生的歷史事件。這說明主觀審美意識已經超越了純功利目的,而追求意義的持久性。在藝術中,從神秘中產生的持久性要比獨特性更重要。“大約在距今2萬5千年前,武姆冰河期中最后一次冰期達到了高潮。”[8(]p42)在殘酷的環境下,忠誠、團結、勇敢、互助、堅定是一個部落及個人生存必需的品質。他們通過在動物身上用矛戳或者加手印來表明控制欲和征服欲。舊石器時代晚期(約公元前1萬年),藝術大都是抽象化的幾何紋樣,人類的思維越來越趨向抽象和秩序,分化與明確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即使是在一些抽象的線條式的人物造型中,仍可以看到大量的細節,先民們從來沒有忘記在上面添加一筆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線條,以明確自己的存在。
洞穴巖畫表明人類已經開始獨立判斷自然界,如用三條波紋象征水和河流,巖洞的深處象征著大地的母腹或圣殿。選擇是先民們創作的前提,他們會選擇一些有意義的位置來創造,甚至是多次重復。法國波爾特洞中野牛緊挨著一條巖石裂縫,腿的下半部好像還沒有從石縫中拔出來。[8(]p73)這些孔洞與裂縫象征著誕生,是大地之母的陰道;洞穴頂部象征著蒼茫的天穹。英國藝術史學家保羅•約翰遜將史前藝術的功能解釋為:獲得滿足,提供歡愉、慰籍,增長知識、榮耀、權利、社會凝聚力。[9(]p12)但是,在生命深處的不屈的意志激發人類掙脫這種與宇宙、自然界的混沌狀態,明確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一點。繪畫藝術的重要特征在于將抽象、易逝的動作瞬間凝固。瓊斯說過“:在很大程度上,人類在自然中的位置是用手勾劃出來的。”[3(]p7)“勾劃”意味著界定,也就意味著此處的“是”與彼處的“否”,也就意味著哲學意義上的判斷,是分化與明確的表征。人類充分確定了自己在自然界的中心地位,人應當以自己為中心來認識世界,觀察世界,解釋世界。洞穴內動物形象最多,動物是人類重要的生命線。為了獲得穩定的食品來源,人類開始馴服動物,英文的“馴化”一詞源自拉丁語“domus”,意為“房屋”。“房屋”是物質性概念表達,“家”是“房屋”的情感表達。馴化意味著兩種生物體之間的共生意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動物在洞穴巖畫中占主體地位,是因為它們是人類情感與生命的一部分。人類描繪他們,基于一種感恩與頌揚的情感,后來氏族社會中的圖騰崇拜起源于此。
四、探求宇宙的真實:巨石陣
從地中海諸島到大西洋沿岸,散落著龐大的巨石陣,西伯利亞、北非、印度、波利尼亞、日本、復活節島上也都有巨石像,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英格蘭西南部索爾茲伯里曠野上的巨石陣。“所有的學者都同意巨石陣是一個重要的儀式中心和祭祀場所,而且是由居住在索爾茲伯里平原上的人建造的。它的結構所體現出來的對天文學知識的運用,表明它的作用是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的一個宗教活動中心,用來祭祀太陽和月亮,構成一種地區性日歷。”[2(]p28-29)建造巨石陣需要精確的天文知識、數學知識、重力知識。早在舊石器時代后期,人類就開始科學觀測月亮的運行規律和周期。這是對宇宙秘密的終極探索,對世界真實———秩序的追尋。對秩序的追求,發展為兩條不同的道路:一是宗教,解釋了創世起源,是世界倫理的秩序化表現;二是精確的數學體系和天文歷法,是關于自然界本質的秩序化體現。正是這種實驗精神埋下了以后地中海文明迅速崛起的種子。人類在制造工具的過程中,從技術中分化出了藝術。
分化意味著人類從原始、混沌的自然界中分離出秩序,從自然性走向社會化。社會分工是社會秩序化的開端,知識是社會分化的智力表現,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社會分工與知識趨于秩序化的過程,而其終極目的在于確定人生存的意義。這個過程可以簡化為:掙扎—反抗—分化—明確—秩序—找回自我。黑格爾說:“藝術對于人的目的在于使他在對象里尋回自我。”
- 上一篇:安監局書記走訪活動方案
- 下一篇:安監局精神文明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