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設計的評估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10 03:30:52

導語:環境藝術設計的評估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藝術設計的評估體系研究

德國環境藝術設計評議會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評價標準為:1)是否充分表明人-環境之間的關系2)造型和選用的材料是否合宜3)與造型相配是否合宜4)與所在環境是否有所關連5)造型的目的及使環境中的人的感受是否相符6)表達功能的造型和其結構是否相符7)如何保持造型概念的一致性這些評價標準主要以使用者和環境本身作為考察的基本內容。隨著時展,環境藝術設計及設計理念不斷的推陳出新,近期環境藝術設計的評價標準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歸納起來,主要是提出了關于心理學、生態學、經濟學的一些指標:1、操作、使用的功能:操作、握持;2、技術功能:效率、安全性、材料;3、標示功能:記號標志(所在環境目的群、人的生活形態);狀態指示;4、形式美學上的功能:秩序、規律(簡單化、規則性、完整性);整體性(使用材質的相容性、整體的復雜性、不規則屬性);5、生態環境的功能:能源需求、水資源的需求、被回收利用的功能、耐久(用)性、運用自然界的材質、可回收物質的節約應用;6、經濟性功能:造價、價格區隔、回收再利用的成本。

現代環境設計的評價系統

綜合過去的一些評價標準,結合目前產品創新設計的發展趨勢,筆者認為,現代的環境藝術設計的評價標準為:a.方案的創造性評價;b.美學評價;c.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性化評價;d.環境藝術設計的經濟性評價;e.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評價。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和安全需求后,就開始對物質產品的其他方面重視起來。無論在什么時候,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對生活環境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在消費品短缺的年代,人們只要求環境有基本的功能,而后逐漸要求其有較高的質量,然后對環境藝術的造型和文化內涵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在判斷一個環境設計優劣與否并且接受,就有了諸多細化的要求,這就影響到環境的評價標準。人們不僅關心自己,也開始關心別人、關心環境、關心其他的社會熱點問題。所以設計的目的不只為了使用它的人,也為不使用它的人考慮。由于評價設計的主體范圍越來越大,其評價標準必然和以前有所不同。所以設計評價標準的側重點也不斷發展,即:設計者—→使用者—→不限于使用者的更廣泛的人群和社會。

1、環境設計的創造性評價創造性是設計師創造的體現,也是評價一個環境藝術設計的最重要的標準。人類文明歷史證明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都是打破舊秩序、創造新秩序的結果。一個好的設計方案如果沒有新意,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經濟時代很容易被淘汰。

2、環境的美學評價美學評價包括視覺評價﹑心理體驗評價﹑文化評價等方面,是一項非常重要也是人們一直以來較為關注,爭議較大的一項指標,很難進行量化。當今評審中對于設計的視覺形象過分關注而忽視其他指標的現象值得人們思考和探討。如果未經設計或設計不好的方案,不但浪費了人力、物力,且上市后得不到人們的喜歡,就會形成“設計污染”。如果經過名師變革結構,更新色彩,增加恰當的裝飾,不但減少成本,而且實用,這就是設計的力量。環境藝術設計是綜合了技術與藝術的創造性活動,抽象的雕塑造型,鏤空的金屬壁畫,卡通造型的休息區,鳥巢型的體育館……這些環境設計的魅力就在于設計。它們是外觀造形、使用功能、材料品質、藝術風格,以及生產技術諸多方面的完美組合。當今,深奧難懂、長篇大論的說明書解說的方案已沒有競爭力,而將造型的美學藝術作通俗化詮釋,易于觀賞,人性化的設計受到歡迎,個性化的、簡潔單純、藝術感強的環境設計方案再度受到青睞。

3、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性化評價一個人性化的環境藝術設計應當至少具備以下特征:1)方便性:除讓使用者感到方便外,還應有助于空間的管理者奉行的各種計劃。1)使用率高:在預期的設計使用時段內,能吸引盡可能多的人群。這一點在公共設施產品的設計中尤為重要。3)可達性:位置應在潛在使用者易于接近并能看到的位置。4)容易識別:明確傳達該場所可以被使用或該場所就是讓人使用的信息。5)公眾參與性:通過某些形式,如讓人們參與該環境設計和建造及維護過程;把產品用于某一種活動;6)情緒調節功能:在合適的時間,地點,該設計能向人們提供緩解生活壓力的調劑方式,有利于使用者的身體健康和情緒安定。例如,小品雕塑的設計在這一點尤為重要。7)抗干擾:保證在環境中的人群不會干擾其他群體活動或被其他人干擾。8)全面關懷:應讓小孩、老人、殘疾人也能使用,尤其是殘疾人是社會更應關注的群體。9)舒適:在頻繁使用該產品的時候,考慮到不同的使用環境因素。10)有針對性:盡量滿足最有可能使用該設計的群體人群的需求。

4、環境藝術設計的經濟性評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藝術設計越來越多的關注國民的經濟利益。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理念的理解已不能停留在過去的美化建筑或綠化環境簡單的裝飾性、淺層次的認識上,還應考慮產品的經濟效益。環境設計不是單純的為好看而設計,還應考慮它的經濟性。目前,很多設計師在這方面考慮較欠缺。一味地把環境藝術設計成理想中的高檔社區,歐式風格而忽略了居住在該社區或使用該社區人群的定位,目標人群,建造成本的方案,往往容易落選。因為,作為甲方,要考慮造價成本,維護費用,水電照明等運行成本,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其他經濟因素。環境藝術設計的經濟性指標是可以量化的。“各項評比指標應將質化的評價變為量化的指標。注意決策的前瞻性,目標加權的因素,即各項因素的優先順序”。表1是在評價產品創新設計經濟性評價綜合量化表。對于不同的方案,可以根據各項指標不同的權重進行加權得出最后的環境藝術設計的經濟性評價綜合量化表。

5、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評價可持續發展核心思想是將社會文化﹑生態資源﹑經濟發展三大問題平衡考慮,以全球范圍和幾代人的生存興衰為尺度,并以此作為人類發展的基本指針。我們應力求使環境設計中做到:現實環境與環境,環境與建筑,環境與人之間良好的連接;不同的環境中力求體現人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包括人的環境心理﹑環境精神以及文化﹑習俗﹑審美觀念等共性和個性的均衡;在考慮上述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設計的作用,有效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利用有限的社會資源創造出最大的社會財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的目標應追求最大的集聚經濟效益,最小的資源環境成本和最合理的社會公平,也就是說作為設計者和決策者,不應只重視經濟原則,尤其是避免短視行為,還要考慮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性。科技創新有助于資源的高效和永久利用,有利于減少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防治及經濟效益的提高;把以上幾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加權就得出了最后的環境藝術設計的評價系統(見表2)。這就是我們在評價一個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應當參考的標準。無論是設計師本人,還是為設計買單的客戶,都可以參考這個標準來選則設計方案。通過以上評價系統,在選擇設計方案的時候,不論是設計師本人、設計小組還是委托方,都可以按找這個方案評價系統來綜合為每一個方案評分,最終選出最佳方案。結語建立科學的環境藝術設計的評價系統,對提高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整體水平,推動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弘揚民族文化用著重要作用。不僅對環境藝術設計理念的進步、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學科體系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改善我國人居環境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熊丹單位:重慶南方翻譯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