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中的形式語言與技法分析

時間:2022-07-19 08:32:44

導語:藝術創作中的形式語言與技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創作中的形式語言與技法分析

摘要:本文以藝術創作中的形式語言技法材料分析為主,主要是針對在藝術創作中的不同的形式語言與材料技法的簡單分析。

關鍵詞:藝術創作;形式語言;技法分析

一、藝術創作中表現中形式語言的分析

油畫的形式語言可以通過構圖、色彩、明暗等方式表現出來,繪畫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然而為了解答時代提出的難題——創新,形式語言成為了藝術家們純粹的精神追求,運用獨特的繪畫形式語言向觀眾娓娓道來自己的內心世界。在繪畫方面,形式并不像數學題,它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它只是一種創造,同樣的題材,不同的人創造,就會包含不一樣的風格,也就是所謂的“風格即人”,繪畫當中的形式語言也同樣如此。現代藝術將形式歸納為感性思考,將內容歸納為理性思考,隨著時代的變化,繪畫作品也似乎與現代人、現代的審美觀念緊密相連。有些藝術從曾經的美走向了丑,從完整、清晰、多意走向了局部、模糊、簡潔。抽象、變形和夸張的藝術作品更加迎合吸收快速文化的當代人。在藝術家的畫面上,藝術家沿用了部分傳統繪畫形式,也融入了大部分當今的現代藝術手法。下面藝術家將從構圖、造型、色彩形式三個方面來分析畫面的形式語言:

1、藝術創作中構圖的應用方式

從構圖形式上:構圖在狹義上講是指藝術家為了表達自身創作的思想與情感,根據題材和主題的要求,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合理地處理主要人物與物體的關系和位置,并將其組成一個藝術的整體。為了充分體現畫面構圖的形式語言。藝術家打破以往傳統繪畫的構圖程式,轉向平鋪直敘,畫面力求簡潔、明快,減弱場景的三維空間,人物的前、中、后分布讓空間感仍然有所保留;畫面滿而有疏,主體人物集中在畫面中央,左右所留的空間幾乎一致,使畫面達到均衡,畫幅的上邊框好比天空,下邊框好比地面,畫面上方留有一些空白,最下方的人物沒有采用全身構圖,與左右兩塊樹葉結合,整體使畫面重心向下,中間與后面人物的排列組合又將視覺向上牽引。大部分風景油畫中植物的排列方式,樹葉的排列看似無意,實質上藝術家經過了精心構想,整體上減少了物體前后關系和透視因素,僅僅將樹葉和人物分為兩個平面結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特殊的美感。樹葉襯托在人物后方,使畫面主次分明,主題突出,同時也給觀者留下想象空間。

2、藝術創作中造型的應用方式

從造型形式上:書法家林散之就說過:“守墨方知白可貴,能繁始悟簡之真。應從有法求無法,更向今人證古人。”藝術家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藝術家們應該追求創新,不能墨守成規,時刻抱有創新意識,打破現實的約束,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藝術家在寫實基礎上加入了自主的組織,注重“形式規律”和“主觀的創造”,將畫面元素進行了主觀地重構。一開始藝術家用寫實的手法來畫葉子,之后發現葉子與畫面幾何化的主體人物不夠協調,于是經過調整,用線條和平面的色塊組合成葉子的形狀,將大小不一但造型一樣的葉子堆積成形穿插在人物后面,使畫面達到視覺上的張力。

3、藝術創作中色彩的應用方式

從色彩形式上:在畫面形式語言表現中色彩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繪畫藝術發展到今天,就算簡化、抽象了物象的造型,每位藝術家也仍然還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對色彩的升華。例如畫面中需要處理人物的服飾與人物膚色,藝術家將畫面中人物服裝與臉部的色彩主觀化處理,人物的臉部與褲子色彩為黑白灰的無彩色效果。為了避免畫面大面積綠葉給人單調、乏味的感覺,藝術家將葉子青草禾苗的嫩綠色衍生成了衣服的顏色——紅、黃、藍,使畫面色彩即鮮明,又和諧,還不缺乏豐富的內容,畫面衣服與樹葉的顏色具有了新穎、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二、藝術創作中的技法分析

油畫技法發展到現在,大致分為幾種:有透明薄涂的畫法,有不透明厚涂畫法,有亮部不透明厚涂、暗部透明薄涂的結合畫法。這些畫法延續到今,許多畫家仍在沿用,最后演繹出了屬于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油畫材料在繪畫創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運用影響著整個畫面的繪畫面貌。從畫面的技法上來看,如果整幅畫藝術家都采用平涂,舍棄其他技法的修飾,追求畫面平整的效果。用線勾出外形后用顏色平涂。顏色與顏色之間沒有疊加,色塊與色塊之間也減少層次,從技法上讓色彩更為鮮明。并將重點放在刻畫主題的刻畫上,幾何化的抽象部分需要經過精心細化,層次不多但仍然追求立體效果。不僅使整體更為生動,還注重整體的完成性。從畫面的材料使用上來看,現在繪畫材料并不需要從前那些復雜的步驟,成品的畫布給藝術家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之處。畫面上,藝術家主要采用層層罩染的薄涂技法,對畫面精心地刻畫,不留筆觸,使畫面無論是近看還是遠看都有精致細膩的效果。因為油畫干了的時候與剛上色時的色彩不同,每次作畫時藝術家都會先上上薄薄的一層調色油,使畫面的顏色恢復原來的光澤之后再進行下一步的修改,使修改的部分與畫面相互滲透、混合。整個畫面雖然仍然注意了一些技巧上的追求,但最主要的是將畫面向知識文化內涵層面上跳躍與提升,使畫面表達出對人生的感悟并做到情感的升華。

作者:杜宇婧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葛路.《中國畫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07).

[3]邵大箴《西方現代美術思潮》[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7年。

[4]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南寧:廣西大學出版社,2007.

[5]葛路.《中國繪畫美學范疇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6]威廉•弗萊明《藝術與觀念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7.王其均《當代潮流新手法的比拼》[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年。

[8]薛宣林.《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M].沈陽:沈陽出版社,1989.

[9]王建麗.《淺探中國畫的發展之路》[M].《藝海》,2011.

[10]馮斌.《談中國畫藝術》[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1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南寧:廣西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