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練習曲藝術風格及演奏技巧

時間:2022-06-17 03:10:37

導語:《狩獵》練習曲藝術風格及演奏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狩獵》練習曲藝術風格及演奏技巧

【摘要】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作為舉世聞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其鋼琴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另外他追求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技的鋼琴風格。他的《狩獵》就是一首超難練習曲,曲子里有很多炫技的演奏技巧(例如四個炫技性的刮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疊加)。筆者將從演奏時如何準確地把握作品的音樂情緒,去更深層次了解演奏的技巧;如何通過力度、速度的掌控與運用,正確把握音樂中所蘊含的藝術情感與藝術特色,從而更好地感受李斯特音樂的獨有魅力。

【關鍵詞】李斯特;狩獵練習曲;演奏技巧;藝術風格

一、李斯特的生平及音樂特色

1、李斯特的生平。譽滿天下的鋼琴家、指揮家——李斯特,其在創作與演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今都還為人所贊頌。李斯特幼年就顯露出超人的音樂天賦,為此他的父親曾多次向先生們懇求教育李斯特,但多次被拒絕。李斯特在車爾尼面前展示了這一天賦,車爾尼看到了他在鋼琴上的天賦,決定收李斯特為徒。1823年4月13日,李斯特在維也納國會音樂廳舉行了演出,貝多芬出席了這次演出,并在演出結束時上臺擁抱了李斯特,由此李斯特被眾人皆知。他的音樂創作在19世紀音樂史上具有特殊的代表性。在李斯特一系列享譽全球的作品當中就包括了練習曲作品——《帕格尼尼大練習曲》之《狩獵》。在李斯特的這首《狩獵》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以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24首印象《隨想曲》這一部作品為原型進行改編而成的。1883年,帕格尼尼在巴黎進行了演出,此次演出異常成功,全城轟動,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及其激情澎湃的情緒也感染了李斯特,同時李斯特自身深厚的音樂藝術修養與其在音樂上的天賦,使他創作出了優秀鋼琴作品《帕格尼尼大練習曲》,這也讓《狩獵》成為了其時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改編作品。2、李斯特的音樂特色。從創作方面來看,李斯特敢于革新,敢于突破舊風氣的牢籠,并將民族創作元素融入到創作當中,縱觀李斯特的作品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匈牙利民間音樂的影子。他的一生當中不僅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體裁也極富變化,可以說他是西方人不斷進取,不斷探索的典型代表。另外,他在交響樂領域也有著很高的地位,原因就在于交響詩這一體裁是李斯特首創的。并且他善于使用交響樂的構思方式來進行鋼琴音樂的創作,因此其鋼琴作品往往給人一種大氣磅礴之感。另外,其復調作品當中善于借助多種樂器的交融和沖突來突出各主題之間的對比。

二、《狩獵》練習曲的藝術風格

1、創作背景。李斯特善于向他人學習,其所學習的門類可謂極其繁雜,因此在其作品當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就是改編而成的曲子,包括《狩獵》。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于1831年到巴黎進行演出,此次演出給了李斯特很深的感觸,他被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所震撼,并憑借記憶來演奏帕格尼尼的作品,只用了幾天時間,李斯特就能夠通過鋼琴來模仿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了。柏遼茲將李斯特的這一新創稱之為“讓人對鋼琴有了重新的認識”,認為這是一項非常了不得的創新,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給后世帶來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2、音樂特點。作為一位敢于創新、不斷挑戰自我的探索家,和同時代的任何一位作曲家相比,李斯特掌控音樂變化趨勢的能力都要突出許多。在鋼琴演奏方面,他有著非常突出的個人特征,他追求的是帶有炫耀特性的演奏技巧:速度快、音量響、技巧輝煌、氣勢狂放,這讓當時的人們深深的陶醉于其演奏風格當中而無法自拔。他善于使用交響樂的構思方式來進行鋼琴音樂的創作,因此其鋼琴作品往往給人一種大氣磅礴之感,而配器和和聲的排列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另外,其復調作品當中善于借助多種樂器的交融和沖突來突出各主題之間的對比。3、藝術風格。李斯特的這首作品全曲充滿了幻想的色彩,極具畫面感,作品的第一樂段通過對長笛和圓號音色的模仿,表現出不同的音樂形象,旋律在高音區出現時,音樂明亮清脆、玲瓏剔透。表現出天氣晴朗的早晨,獵人邁著輕快的步子出現在森林里面,旋律過渡到中音區,作者在和聲方面進行了豐富和補充使音樂豐滿起來,音色圓潤有力,接著旋律分散到左右手,這一段音樂給人很強的進行曲音樂之感,音樂透出很強的律動感,使人再聽覺上更加堅定有力,仿佛像是獵人們在森林里策馬奔騰,給人朝氣蓬勃、篤定有力的感覺。李斯特的作品不僅僅擁有大量的技術,更多的是作曲家想要表達出來的一種情感和一種樂思,從演奏技巧來看,這部作品張弛有度;從旋律線條方面來看,《狩獵》的浪漫主義藝術氣息既濃厚又獨特,整首作品都凸顯了李斯特非凡的藝術表現力,散發著個人魅力,以及作曲家李斯特用音樂表達了對匈牙利自然風光的深深熱愛,對生活無限的渴望,和他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狩獵練習曲的演奏技巧

1、和弦的演奏技巧。和弦方面,作曲家采用了連續飽滿大和弦的獨特創作手法,其中包括三種:首先,急促尖銳的和弦:要求演繹者各不同長短的手指在同一時間觸鍵并且力度要均勻,同時發出全部的音,聲音整齊劃一且和諧,禁止有漏音,禁止出現用手拍下去的動作。其次,持續性的歌唱性的弱奏和弦:以最為自然、最為適宜的弧形的手型來進行彈奏,手腕貼近鍵盤,保持彈力,再借助手腕的自然重量放下去。和弦的音量受關節彈性程度的影響。最后,深沉宏亮的和弦。一般需要借助整個臂部與后背的力量來進行彈奏,高手腕動作用得比較多。2、重復音的演奏技巧。重復音也是李斯特大為發展的一種技巧。彈奏過程中需要注意下列幾個問題。首先,盡量讓每一個手指在鍵盤上的彈奏都彈出清楚的音,第二個手指要在下一個鍵彈到一半的時候就及時彈下去,清晰、靈敏的進行換指。在這里,三關節的靈活性與主動性非常重要。其次,準確變換指法,往手心里縮回彈過的手指,保證均勻的音符時值。明確、細微的用指尖觸鍵,確保每一個音都是清晰的、鮮明的,并具有連貫性,不能中斷,追求平衡的音質與重量。平時的練習過程當中須做到以下幾點:可稍微將手腕抬高一點,并配合上臂部的力量來做好推動作用進行彈奏,快速的進行大指的轉指動作;保持指尖的靈活性與平均性,支撐相對應的手指來彈奏,準確的節奏和均勻的音量非常重要,不彈奏的手指應放輕松;手型應規范,反復練習同一把位,指尖落鍵的位置與力量傳遞的方向要十分熟悉,最后再連接不同把位一起練習。3、刮奏的演奏技巧。刮奏是鋼琴演奏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技法,平時很少會運用到。不過,在這首李斯特的《狩獵》作品當中,出現的次數卻比較多,共四次,并且是雙手同時進行的六度刮奏,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炫技”的錯覺。《狩獵》的刮奏出現在第五樂段,68小節以后,創作者借此來突出這一次狩獵是比較復雜的。四次炫技的音色都不相同,每一次音色變化都好像是意味著上一次狩獵是失敗的,需要我們調整一切再次出發,兩只手同時進行刮奏,兩個聲部,兩條線索都是為了突出從陷阱的布置至狩獵的失敗,一次次的重復,一次次的從頭開始。

四、結語

許多時候,人們都會認為李斯特是一個過于注重技巧炫耀的鋼琴家,然而,我們深入分析其代表作——帕格尼尼練習曲第五首《狩獵》之后不難發現,這些“炫技”正是作品的彈奏難點或是技巧所在,歸結起來,這些技巧最終都服務于音樂,他通過這些彈奏技巧或是難點來準確表達其想要表達的音樂形象,“炫技”并不是李斯特創作的主要目的。《狩獵》在鋼琴領域當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李斯特將鋼琴視為一支管弦樂隊,更突出了鋼琴的表現力與渲染力。李斯特敢于突破,勇于創新,有著很強的即興創作能力,其在研究他人作品時往往會突發靈感進行作品改編,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李斯特音樂作品的風格。柏遼茲的音樂創作理念被李斯特進行了較好的傳承,帕格尼尼也給予了他深刻影響及啟發,集眾家之所長的李斯特在鋼琴領域開辟了獨屬于自己的世界。雖然李斯特這首練習曲體裁的《狩獵》小巧精美,節奏輕快,但是它的風格、特點和演奏技巧同樣被世人贊許。

參考文獻:

[1][美]F.E.科爾比.鋼琴音樂簡史[M].劉小龍,孫靜,李霏霏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226-253.

[2]鄭艷.印象主義音樂的先聲-李斯特晚期部分鋼琴作品研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98.

[3]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254-258.

[4]宋鈺琦.肖邦與李斯特鋼琴練習曲的音樂比較研究[J].音樂創作,2012.

[5]勞倫斯•克拉默.李斯特音樂中的文學性[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3.

[6]吳楚微.淺析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練習曲第五首狩獵的藝術特征[J].音樂大觀,2014.

[7]劉泓杉.簡析李斯特帕格尼尼練習曲之五狩獵的演奏技巧[J].黃河之聲,2012.

[8]宋夢書.關于李斯特“超練”和“帕格尼尼”兩套練習曲演奏風格與技術把握的分析與研究[D].青島大學,2006:6-30.

[9]李棟.浪漫主義與李斯特的鋼琴音樂[D].湖南師范大學,2007.

[10]Sustainabilityandemergingissuesinscholarly(self-)publishing[J].2012.

[11]CompilingLis(z)ts:CatalogingtheComposer’sWorksandtheNewGrove2WorksList[J].2002.

[12]LisztintheMovies:Liszt’sRhapsodyasComposerBiopic[J].2007.

作者:蔡云凌 李沛錦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