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二度創作探究

時間:2022-06-19 08:16:51

導語:歌曲的二度創作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歌曲的二度創作探究

歌曲曲式結構與分析

每首不同的作品通過其獨具特色、變化多端、引人入勝的音樂旋律進行推廣被大眾所接受。大調式的彰顯奔放、熱情明亮,小調式的含蓄委婉、抒情憂傷定格了不同的音樂主題。而激進上行、纏綿下行、活潑跳躍、沉重平穩的旋律線條也孕育這不同的音樂情緒。不同的調式調性、曲式結構造就了不同風格、情感各異的音樂作品。新疆民歌《嘎俄麗泰》是一首由民間民族歌曲改編而成的抒情歌曲。歌曲描述了一位哈薩克青年急于見到自己心上人的那種迫切與焦慮的心情。它的旋律線條優美動聽,從低音級進上升到高音,再從高音級進下滑到低音,像一條美麗的彩虹弧形起落。呼應著哈薩克青年情緒的波動與心境的變化。

歌曲語言的字正腔圓

歌唱藝術的最大特點便是語言和音樂的整密結合。每個歌唱者都必須具備完善的咬字吐詞語言能力。在一首完整的歌曲演繹中,語言占據了及其重要的地位。一首音樂作品之所以能為大眾所接受,予以推廣,與作品本身的思想主題是密不可分的。這就需要通過演唱者用準確的發音技巧將其正確的表達出來。當然,在正確的咬字吐詞基礎上,歌唱者還需應用生動的行腔表現里將歌曲進行完美的演繹。在咬字吐詞行腔的訓練中,歌唱著首先要正確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加強對“a、o、e、i、u”五大元音的練習。在演唱一首作品之前,應反復推敲每個字里行間的連讀、語氣。抑揚頓挫、清晰自然。根據不同的音樂旋律加以雕琢,在能夠流利富于情感的朗讀之后,再進行下一步的歌唱。

歌唱的風格

歌唱的風格體現在作品的風格和演唱的風格兩個方面。每個歌唱者根據自身多年學習的積累,將所學所悟應用于實際,將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從咬字、吐詞、行腔、情感處理等方面加以雕琢,從而形成其獨具特色的標志特征。

1.生情并茂的歌唱藝術

在歌曲演唱中,演唱者應正確把握歌曲的靈魂,運用聲情并茂的演唱將藝術作品展現給大眾。通過這種藝術傳播,讓聽者能更加形象的領悟音樂所要詮釋的主題情感。或悲或喜,或歡快或舒緩,跟著演唱者的情緒變換,聽眾能身臨其境的感悟音樂的美妙。做到真正的人音合一。

2.歌唱表演的風格把握

聲樂藝術的演唱風格,是通過聲樂藝術作品的音樂特征和歌曲演唱特色等方面來詮釋的,以達到獨特的演唱藝術風格。我國地大物博,五十六個民族的音樂風格各具特色、豐富多彩。不同的地域風貌、氣候差異、風俗習慣、語言交流塑造了不同的音樂藝術。居住在高原雪山的藏族同胞們,質樸憨厚、粗獷豪放,演唱的風格雄渾厚實、情深意長。位居祖國大西北天山腳下的新疆同胞,以維吾爾族為主的諸多少數民族,熱情爽朗、能歌善舞。受波斯、阿拉伯音樂影響,該民族歌曲的節奏和旋律變化較大,切分節奏運用較多,音樂風格活潑跳躍,熱情歡快。祖國北方大草原的蒙古族是一個豁達剛強、豪爽堅毅的民族。該民族歌曲高亢悠長、遼闊舒展,呼麥技巧的靈活運用和類似馬頭琴顫音的裝飾,都是蒙古族特有的草原風味。云南省是二十多個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省,山清水秀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民族文化習俗,誕生了許多色彩絢麗、風格獨特的民歌藝術。演唱風格大多明亮清秀、活潑甜美、靈巧婉轉。漢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造就了其豐富博大、包羅萬象的歌曲藝術風格。東北地區的歌曲高亢豪爽、憨厚寬闊。西北地區的歌曲嘹亮清新、粗獷質樸。江南地區的歌曲抒情秀美、委婉細膩。西南地區的歌曲清亮歡快、質樸大方。中原地區的歌曲熱情樸實、剛健舒展。

結論

歌唱是一種表演藝術,它不同于雕塑、繪畫、建筑等藝術形式。歌曲的二度創作,是賦予作品生命和靈魂。它不僅是創作中的再現,也是表達音樂主題的關鍵。作為演唱者,不僅要具備完善嫻熟的聲樂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對聲樂作品進行分析、加工、處理、融合,正確把握歌曲的整體風格,從而唱出自己獨有的演唱風格。

作者:劉珊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