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鋼琴伴奏表現分析
時間:2022-01-10 03:42:35
導語:藝術歌曲鋼琴伴奏表現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藝術歌曲,特別是中國藝術歌曲,普遍是以著名詩詞、典型或英雄事跡為歌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藝術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對人們重新認識和學習中國音樂文化與傳統文化具有作用。基于傳統發展中國藝術歌曲的目的,文章以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為切入點,以藝術歌曲的演唱與伴奏為依據,簡要分析藝術歌曲的藝術特點與伴奏功能,著重探討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促進藝術歌曲演繹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特色;功能;藝術表現
聽音樂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放松身心的常用方式之一,而藝術歌曲與常規的流動歌曲在演繹方式、內涵等各方面的差異明顯,相較于常規的流行歌曲,中國藝術歌曲更能表現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這也為藝術歌曲的發展及演繹技巧的創新帶來機遇。隨著人們對中國音樂文化的重新認識與準確定位,鋼琴伴奏作為藝術歌曲中融入的一種近現代演繹技法,在藝術歌曲演繹中的應用更受重視,大幅度提高藝術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基于藝術歌曲的獨特氣質與濃郁的民族特色,結合曲式結構與表現手法等各方面的創新,科學實踐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演繹技巧,對創新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藝術化處理、保障藝術歌曲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藝術歌曲的藝術特色
(一)調式調性多元化。西方音樂創作方法與技巧和中國音樂的有機結合,推動中國傳統創作風格的創新,中國藝術歌曲創作中西方和聲技法的運用逐漸受到重視,促使藝術歌曲的調式調性更加多元化。中國藝術歌曲在曲式、曲調等各方面的創作,不能照搬西方和聲技法,如大小調和聲等,應充分考慮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注重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歌曲的融合,在藝術歌曲中有意識地描繪中國味道,豐富歌曲內涵,突出藝術歌曲的民族風格,從而突破傳統五聲音階調式對藝術歌曲的局限性,使鋼琴伴奏更好地融入中國藝術歌曲。例如,在《上山》歌曲的演繹中,歌曲的調性會有多次轉換。在《上山》第一段敘述后,演繹節奏從四兒拍變成八六拍,前后調式緊密銜接,而歌曲調性也由降B大調轉換成g小調,伴隨著歌曲演繹的逐步進行,調性又從g小調轉回降B大調,進而歌曲調性又轉換成下行大三度G大調。最終,《上山》中的鋼琴伴奏以B大調結束,伴隨左手的震音與右手的單聲部四與五度。(二)曲式結構多樣化。藝術歌曲的不同創作手法與表現方式,決定了不同藝術歌曲的曲式結構差異。通體與分節是歌曲創作廣泛使用的兩種曲式結構,是歌曲演繹需要考慮到的重要因素,突顯出曲式結構的多樣化。在藝術歌曲演繹中,根據歌曲的曲式結構,遵循統一與變化的原則,將鋼琴伴奏及其它技巧融入到藝術歌曲的演奏和歌唱中,各類音樂手段與鋼琴伴奏相映成趣,促進藝術歌曲演繹效果的增強。例如,《聽雨》的曲式結構是單一部,旋律變化簡單,而歌曲的主體旋律是八分音符,深度刻畫出主人公思念家鄉人一夜聽雨的心情,烘托出《聽雨》的內涵與意境。(三)伴奏織體豐富性。伴奏在歌曲演繹中發揮的作用無可替代,對歌曲感染力的增強具有積極作用。在同一旋律聲部的演繹中,采用伴奏織體的不同決定了歌曲演繹效果的明顯差異。在藝術歌曲演繹中,根據歌曲的表現特性,適當融入鋼琴伴奏,科學應用和聲織體與復調織體等,有助于豐富藝術歌曲的內涵,深刻描繪歌曲的意境,促使聽眾真正體會到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我愛這土地》歌曲的演繹中,以稍顯急促的八度引出歌曲旋律,鋼琴伴奏的左手六連音和右手旋律協同前進,和弦飽滿,實現對苦難血淚這一歌曲內涵的深刻描繪,促使《我愛這土地》的演繹能夠真正感染聽眾,增強聽眾的聽覺感受。
二、藝術歌曲的伴奏功能
全球化發展,促進世界各國在文化、經濟等領域的交流進一步加深,而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交融,加快西方音樂演奏與創作技法在我國音樂創作中的融入,豐富藝術歌曲伴奏方式,對我國音樂領域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藝術歌曲所具備的鮮明的民族特征,突顯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狀況,而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演繹中所發揮的作用,對提高藝術歌曲的演繹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一)烘托性功能。在流行、通俗等各類型歌曲的演繹中,鋼琴伴奏是一種常見的伴奏方式。藝術歌曲的創作目的是為表達不同時期的人文思想,依托中國藝術歌曲的演繹,有助于人們了解不同時期的中國歷史文化。將鋼琴伴奏融入到中國藝術歌曲的演繹中,對歌唱者把握藝術歌曲的旋律、節奏等各方面予以準確引導,提高歌唱者對音準的把握,以鋼琴伴奏營造藝術情境,增強歌唱者對藝術歌曲的理解,多維度、深層次地體會藝術歌曲的意境,讓歌唱者在藝術歌曲演繹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并借助豐富的音樂織體與和聲效果對藝術歌曲的演繹進行烘托,以鋼琴伴奏烘托藝術歌曲的演繹氣氛,讓聽眾真正走進藝術歌曲,聆聽歌曲創作者與歌唱者的心聲,增強聽眾在藝術歌曲演繹中的真實體驗。以《春思曲》演繹中的鋼琴伴奏為例,歌曲演繹在進入鋼琴伴奏部分時,鋼琴伴奏的左手要和歌曲旋律相呼應,依靠三連音節奏型對歌曲意境中的雨滴進行演繹,準確表現雨滴的聲音,借助鋼琴伴奏深度刻畫出主人公內心的孤寂,增強《春思曲》演繹時的代入感。《春思曲》尾聲部分的演繹,也應保持鋼琴伴奏和歌曲旋律的呼應,保證歌曲演繹的前后呼應。《春思曲》第十一小節的旋律具有更強的起伏感,在融入鋼琴伴奏時,鋼琴伴奏的右手應進行六連音,讓《春思曲》演繹中的和聲色彩發生變化,刻畫出孤寂女生渴望吶喊內心情感的情境,將聽眾帶入歌曲的意境中。《春思曲》演繹中,鋼琴伴奏的尾聲部分與歌曲前奏要進行前后呼應,促使聽眾準確把握歌曲的內涵。(二)過渡性功能。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演繹中的過渡性功能,是為豐富藝術歌曲的織體,以間奏讓藝術歌曲的層次性更加清晰,讓歌唱者在藝術歌曲演唱中有換氣和積累情緒的機會,促進藝術歌曲演繹效果的增強。在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中,間奏作為過渡性的伴奏,通過恰當演繹歌曲的間奏,有助于豐富藝術歌曲的內涵,更好地呈現藝術歌曲的意境和韻味。(三)對比性功能。在藝術歌曲演繹中,歌曲旋律的結構、音區等各方面與鋼琴伴奏形成對比,以旋律和鋼琴伴奏的對比豐富歌曲演繹的內涵,利用演唱者與鋼琴伴奏在音域和音色等各方面的差別,將演唱者對歌曲的演繹和鋼琴伴奏進行有機融合,營造韻味十足的藝術氛圍,從而為聽眾帶來更強烈的聽覺感受。演唱者與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演繹中的個性變化,以及兩者間的強烈對比,有助于豐富音樂色調,更好地展現歌曲的品味,從而增強藝術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四)抒情性功能。藝術歌曲屬于抒情性的歌曲類型,利用鋼琴演奏的磅礴氣勢為藝術歌曲進行伴奏,有助于增強藝術歌曲演繹中的抒情效果,充分發揮鋼琴伴奏的抒情性,促使聽眾真正走入歌曲。以《我住長江頭》歌曲的演繹為例,在《我住長江頭》的演繹中,依托鋼琴伴奏的準確融入,利用波浪式的分解和弦伴奏對長江的波瀾壯闊進行模擬,讓聽眾通過鋼琴伴奏與歌曲演繹能夠真正感受到長江的恢弘氣勢,豐富歌曲的內涵與意境,促使聽眾真實體驗到主人公綿綿不絕的思鄉之情。
三、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
(一)準確掌握音樂風格。對于藝術歌曲的演繹,為了增強歌曲演繹效果與感染力,考慮到鋼琴演奏對藝術歌曲的內涵、意境等各方面表現的積極作用,要求鋼琴伴奏人員根據藝術歌曲的主題、時代背景等多方面,準確掌握音樂風格,對藝術歌曲的意境與內涵形成準確認識,深入研究伴奏技巧,以及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演繹中的融入,促進藝術歌曲演繹水平的提高。1.了解歌曲主題。時代特征是大眾音樂所具備的重要特點,特別是藝術歌曲,普遍融入了歷史文化,而不同的音樂主題體現出不同歌曲的個性差異,突顯出鋼琴伴奏的旋律與技巧等各方面的區別。以思念家鄉為主題的藝術歌曲,從個體角度來看,普遍是表現創作者對祖國及親人的思念,而先抑后揚的表現方式在這類歌曲演繹中的運用較為普遍,能夠將歌曲感情逐步推向高潮,促使聽眾從藝術歌曲演繹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例如,《楓橋夜泊》中的鋼琴伴奏,因受歌曲主題的影響,適中徘徊于低聲部,營造出一種憂愁和惆悵的氛圍,增強了歌曲意境的體現,并以主人公的強烈孤寂感的深度刻畫,將聽眾帶入《楓橋夜泊》所描繪的歷史時期,利用鋼琴伴奏烘托歌曲的主旋律,豐富歌曲演繹中的情感表達,從而讓聽眾真正體會到《楓橋夜泊》的內涵。2.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歷史文化是藝術歌曲創作的基礎,每首藝術歌曲都是以音樂的形式對相應歷史時期的相關事件或人物進行刻畫和描繪。在藝術歌曲演繹中,鋼琴伴奏人員充分了解藝術歌曲的時代背景,準確把握藝術歌曲的音樂風格,有助于合理選擇音樂表現方式,增強藝術歌曲演繹的感染力。以《黃河怨》為例,《黃河怨》創作于1930年,是中國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的生活中的歷史時期,當時日寇對中國進行惡劣侵犯和瘋狂進攻,作曲者受黃河波瀾壯闊、奮勇向前、磅礴氣勢的啟發,以《黃河怨》深刻展現當時的中國人民不懼危險、頑強抵抗的斗爭精神,描繪出當時中國人民誓要將驅除日寇的決心。在《黃河怨》歌曲的演繹中,要求鋼琴伴奏人員準確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研究歌曲的內涵及及其想要表達出的情感,合理把握鋼琴伴奏的手法與方式,以便讓聽眾真正“走入”這一特殊時期。(二)準確把控音樂情緒。在藝術歌曲演繹中,歌唱者與伴奏人員對音樂情緒的把控,關系到歌曲的演繹效果及其情感表達。隨著中西方音樂文化的深度交流,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演繹中的融入逐漸受到重視。為了增強鋼琴伴奏的音樂效果,要求鋼琴伴奏人員深入研究藝術歌曲的內涵與主題思想,準確掌握藝術歌曲的曲式、調性,明確鋼琴演奏的力度與速度等各方面,準確把控鋼琴伴奏時的音樂情緒,促進藝術歌曲主題思想的升華,增強聽眾的聽覺感受。在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中,力度的變化關系到歌曲演繹的和聲效果,而速度的變化體現出歌曲中情感的改變,這也是把控音樂情緒的關鍵,需要演奏者對藝術歌曲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表現出藝術歌曲的意境及情感。以《聽雨》為例,《聽雨》中所描繪的淅淅瀝瀝的春雨形象,要求鋼琴伴奏人員在控制好演奏按鍵力度的基礎上,持續八分音符的節奏,配合恰到好處的鋼琴演奏速度,刻畫出“豐滿”的春雨形象,促使聽眾真正感悟到《聽雨》的內涵。(三)合理運用演奏技巧。在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中,節奏、低音、踏板、觸鍵、前奏、伴奏等演奏技巧的運用效果,決定著藝術歌曲的演繹效果,體現出鋼琴伴奏人員的演奏水平。1.節奏運用。藝術歌曲的完美演繹,對鋼琴伴奏人員的節奏把控能力有較高要求,需要伴奏人員擁有敏銳的音樂節奏感。在藝術歌曲演繹中,鋼琴伴奏人員依靠不斷練習歌曲形成的節奏感去控制鋼琴演奏節奏,配合歌唱者的演唱,確保藝術歌曲的演繹能夠真正感染聽眾,這也體現出節奏把控在歌曲演繹中的重要性。休止符是控制歌曲情緒的關鍵,發揮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在不同藝術歌曲中,因歌曲內涵與意境的差異,休止符具有不同作用,或是表達歌曲的高潮演奏,或是醞釀新的演奏思緒,是對鋼琴伴奏人員能力和水平的考驗。鋼琴伴奏人員充分了解藝術歌曲的時代背景與主題思想,在藝術歌曲的演繹中能夠與歌唱者形成默契配合,可實現藝術歌曲演繹效果的大幅度提高,促使聽眾從藝術歌曲演繹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2.低音運用。在鋼琴伴奏中,低音聲部與旋律聲部是多聲部音樂中較為明顯的兩個外聲部,與其它聲部相比,上述兩個聲部首先映入聽眾耳朵。低音聲部的運用是否恰到好處,決定著歌曲的演奏效果能否達到聽眾的預期要求,體現出低音聲部在鋼琴伴奏中的重要地位。在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中,低音作為和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歌曲演奏中和聲織體的豐富,需要伴奏者合理控制和弦低音在鋼琴伴奏中的具體位置,以自然而然的伴奏旋律與和弦低音形成歌曲演奏中的兩條對比線路,促進歌曲旋律及其演奏效果的增強,深刻描繪出藝術歌曲的深遠意境。例如,在《紅豆詞》歌曲的演繹中,為了確保演唱者的歌唱與鋼琴伴奏能夠形成完美配合,要求鋼琴伴奏人員在演奏時,合理運用和弦低音聲部,左手聲部運用柱式和弦音型對歌曲演唱進行和聲伴奏,以低音聲部的下行線條和旋律聲部構成音程,右手聲部不需要完善跟隨主旋律,主要是運用和聲襯托式伴奏織體,增強《紅豆詞》演繹時的帶入感,將聽眾帶入《紅豆詞》的意境中,讓聽眾準確把握《紅豆詞》的內涵與主題思想。3.踏板運用。在歌曲的演繹中,踏板的運用是鋼琴伴奏的基礎技巧,也是影響鋼琴伴奏實際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關系到鋼琴的情緒表現力。在歌曲的鋼琴伴奏中,如果該用踏板的時候沒有使用,或者使用不到位,則會影響到歌曲的演繹效果,使歌曲的沉重或纏綿感覺變弱甚至是失去;反之,如果在不該使用踏板的時候用了踏板,鋼琴伴奏會在歌曲演繹中稍顯突兀,導致歌曲失去瀟灑或明快感覺,這也體現出踏板在鋼琴伴奏中的重要作用。在鋼琴伴奏中,鋼琴的右踏板普遍是指延長音踏板,能夠豐富鋼琴伴奏的織體,增強鋼琴伴奏的渲染效果,并對左右手聲部進行各自分離,從而實現對歌曲內涵與意境的深刻表達。例如,在《我愛你,中國》歌曲的演繹中,對于鋼琴伴奏中踏板的運用,要求鋼琴伴奏人員準確掌握《我愛你,中國》第一樂段包含的三個鋼琴伴奏織體,以便保證歌曲的演繹效果。左手聲部包括上方和下方聲部兩個部分,上方聲部以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的演奏與右手聲部形成音階,此時,右手聲部同樣演奏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左手聲部的下方聲部演奏全音符的和弦低音,以延長音踏板的運用予以配合,以便實現對《我愛你,中國》第一樂段主題思想的準確表達。對于《我愛你,中國歌曲》其它樂段演繹中的鋼琴伴奏,要求鋼琴演奏人員左手聲部的上方聲部以四分音符的下行和弦移位式音型進行和聲伴奏,下方聲部演奏全音符的和弦低音并配合延長音踏板的運用;右手聲部演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確保《我愛你,中國》的演繹能夠增強聽眾的聽覺感受。4.觸鍵運用。不同歌曲的風格、旋律等各方面的區別,決定著歌曲演奏中觸鍵的個性差異,體現出觸鍵在鋼琴伴奏中的重要性。在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中,觸鍵效果關系著歌曲的演繹效果,影響著聽眾的聽覺感受及其對歌曲意境的思考。在鋼琴伴奏過程中,如果歌曲的音區屬于低音區,但演奏者的觸鍵力度偏大,則會影響到歌曲的演繹效果,導致歌唱者的演唱被伴奏旋律壓倒,影響到歌唱者的情感表達。如果歌曲的音區屬于高音區,但演奏者的觸鍵力度偏弱或觸鍵方式不適宜,則會影響到歌曲意境的描繪。因此,為了保證藝術歌曲的演繹效果,鋼琴伴奏人員在演奏過程中,應結合歌曲旋律與和聲的要求,合理把握觸鍵的方式與力度,以便增強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實際效果。以《歌唱祖國》演繹中的鋼琴伴奏為例,《歌唱祖國》的不同樂段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有著明顯差異,要求鋼琴伴奏人員在演奏過程中,前奏時的觸鍵要快,以指尖觸鍵,準確彈奏每個音符,以鏗鏘有力的聲音展現出《歌唱祖國》的厚重感,刻畫出歌曲意境。5.前奏運用。在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中,歌曲的前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聽眾愿不愿意繼續聆聽,體現出前奏在歌曲演奏中的重要性。為了演奏好藝術歌曲的前奏部分,增強演繹歌曲時的感染力,要求鋼琴伴奏人員對待演奏歌曲的主題思想與時代背景有詳細了解,準確掌握不同觸鍵方法的區別,把握好踏板的運用及其節奏,促進藝術歌曲演奏質量的提升。在綿柔的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中,根據這類歌曲的內涵與思想,鋼琴伴奏人員的觸鍵要慢,樂句線條要流暢且聲音清晰。如果是演奏明快的藝術歌曲,則觸鍵的顆粒性要強,特別是前奏部分,觸鍵準確、到位,并在避免生硬的同時保證快速觸鍵,從而實現對藝術歌曲意境的準確刻畫。
四、結語
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的演繹中,與歌曲演唱有著相同的藝術表現力,也是影響歌曲演繹效果的重要因素。當前藝術歌曲的演繹強調旋律與伴奏的有機融合,需要鋼琴伴奏人員根據藝術歌曲的藝術特色與伴奏功能,充分了解藝術作品的主題思想與時代背景,準確掌握鋼琴演奏中的節奏、踏板、低音等各個方面,促進歌曲情感與思想的準確表達,內涵與意境的深刻描繪,讓聽眾從藝術歌曲演繹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武芳歌.淺談藝術歌曲與鋼琴伴奏的關系[J].大眾文藝,2009(8).
[2]李曙明.中國藝術歌曲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3]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4]杜亞雄,秦德祥.中國樂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5]白寧.試論(唱論)關于聲樂技法的闡釋及其對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的影響[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6(3).
[6]狄其安.怎樣為歌曲寫鋼琴伴奏[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7]周映辰.歌唱與聆聽[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作者:李寧 單位: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試論模糊語言藝術
- 下一篇:藝術歌曲《春雨春風》歌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