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語文課口語教學方法論文

時間:2022-09-09 08:46:00

導語:技校語文課口語教學方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技校語文課口語教學方法論文

論文關鍵詞:口語;教師;閱讀

論文摘要:技工學校的語文課在課堂教學中要推行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對每一個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語教學應該逐漸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即以素質教育為依據,從技校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從教師、閱讀、生活三方面為中心進行口語教學。

口語教學是指以會話為基本形式,培養學生在交際中使用口頭語言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技工學校“語文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夠根據不同場合運用恰當的口語形式進行交際。”口語表達是人的一種直接本能的反映,并且有情感的介入,在技工學校中,學生的語文課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這主要是他們對語文缺乏興趣,而口語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過程,它側重學生能力的發展,這與教學改革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在教學改革中開展口語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教師:口語教學的推廣者

口語教學,首先對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好的口才能表現一個人的良好文化素養,能提高成功的效率。對于學生來說,使用口語表達的同時就在進行思維訓練,還要動腦筋選用表達方式和語速語調,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來自語文教師極高的口語素質。語文教師良好的個人品德、淵博的知識以及多方面的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感化著學生。

所以,教師要轉變觀念。現在許多學生很內向,他們不善言談。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他們的思維不活躍,跟不上周圍說話人的話題變化;另一方面,更表明他們有自卑心理,怕自己說出的話語不入時,或說話不當而被人指責或恥笑。教師不應歧視學生,要讓他們參與課內外的問題討論,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這方面,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師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們的學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學習“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關系”。平等地對待學生,這是進行口語教學的一個前提。這一點在技工學校中尤其重要。因為技校生絕大數的素質普遍較低,學習興趣不高,對立情緒較為嚴重,在這樣的狀態下,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這是我們做好口語教學的前提條件。

其次,作為技校的語文教師,要不斷地獵取其它學科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知識,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口語教學水平。然后再去指導學生。只有教師本身具備較高的口語能力,才能在教學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的口語得到較大的提高。語文作為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其豐富的人文性和社會性使其對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如果你在課堂上能縱貫古今、旁征博引,那么你的語文課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如果你能說一口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標準的普通話,能寫一手勻稱規范、清秀雋永的粉筆字,那么你的學生怎會不“聽”你的語文課,不“抄”你的課堂筆記呢?且不說語文教師具備以上的素質便能更好地發揮其主導作用,單從學生對教師的尊敬這一點來說,已具有相當大的教育魅力。而這些是我們進行教學改革的一個基本要求,因為說到底語文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的口語教學。

二、閱讀:撐起口語教學的天空

對于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語文課的范文是學習口語的前提條件,而技校學生與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溝通、交流的主要途徑便是閱讀,因而閱讀是培養學生口語的重要途徑。古人也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說,不少教育學者也強調,人在反復的閱讀中,腦海里會貯存豐富的書面語言,課文中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還原生活,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學生就會克服心理障礙,情緒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就會帶著豐富的情感和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活動。關于閱讀的方法,很多文章都有所介紹,包括朗讀,泛讀,精讀,細讀,品讀,等等,類型不同對口語的培養側重點也不同。從培養學生口語角度出發,我對學生閱讀特別提出以下兩點要求:

(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越俎代庖。應該把閱讀感受課文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不能站在學生前面,努力把學生引到教師事前設計好的圈套中去,用理性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站在后方,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產生與作者感情的撞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的教是為了今后的不教,所以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如《語文》(第四版)《項鏈》這篇課文,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人物的心理、語言、行動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路瓦栽夫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她的虛榮心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在教學時,要得到答案主要側重于學生的闡讀,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反復閱讀其中的幾個片段,讓學生在朗讀中自己去體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其間,學生分析、討論,各抒己見,老師只對學生的回答作簡單的評析與適度的指導。

(二)、重視整體閱讀。作為課文的文學作品,往往是感情充沛,形象感性的文章,這些只能是作為整體的課文才能傳達的,而教師為了使學生理解課文整體的思路,往往喜歡分割課文,以便使學生理解接受,然而這恰恰造成學生與課文的疏離和隔絕,所以,現在的技工學校“語文課教學大綱”中提到:“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語言的表現力,欣賞文學作品的藝術性。”還是以《項鏈》為例,路瓦栽夫人的人物性格必須是從《項鏈》的整體中才能看出來,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為一條假項鏈付出了十年艱難的代價,是什么導致這場人生悲劇的根源,這些都必須通過整體閱讀才能理解的。

三、生活:口語教學的出發點

和其他功課相比,語文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沒有一門功課像語文那樣與生活聯系如此緊密。有人沒有上過語文課,卻沒有人能離開過口語交際,即沒有人可以離開聽、說、讀、寫。語文課課堂只是培養學生口語的一個場合。實際上,從幼兒開始學習語言時,整個生命過程中,都在進行口語交際。口語的豐富、深刻、敏銳、美妙,必須建立在開啟個人生活體驗的基石之上。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淡化語文課堂與非課堂的界限,努力拓展學生的生活空間,善于在學生的口語學習中,進行多方引導、點撥。將其隱藏于內心深處的各種體驗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對言語的理解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感悟就會更加深刻。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學生用詞混亂,是因為這些詞沒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見、所觀察和所想的東西聯系起來。”技工學校學生語文成績可能不如普通高中的學生,但是技校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卻不一定差,具體而言,技校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特別是前面兩項,有時反而更勝一籌。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努力把學生各種潛能發揮出來,才能提高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的質量。公務員之家

要讓學生多說,教師就得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去訓練。課前可讓其講述見聞,課內注意多提問,讓學生復述課文、朗讀課文和口頭作文等。還要多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和社會交往活動,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和欲望。①要堅持使用普通話,語言要規范,語句要通順正確,不能出現歧義,要克服粗話、俗語和語病。②要思路清晰,說話要有一定的中心,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③語言要得體,要注意場合和對象,不要鬧出笑話,避免陷入尷尬困境,被人恥笑。④要態度端正,聲音響亮,吐字清晰,這樣才能有一個好的表達效果。

綜上所述,技工學校的語文課在課堂教學中要推行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對每一個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個學科都在創新中尋求教改的最佳途徑。我認為口語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參考文獻:

技工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葉圣陶著教育科學出版1980年版

《語言是大海》于根元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

《語言以人為本》趙俐等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

《留心各種語言現象》于根元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