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遇到的問題與措施
時間:2022-04-03 04:44:00
導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遇到的問題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堂新課程標準》指出:建設高中語文課程,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1]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引入課堂合作學習勢在必行。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態度、技能和技巧[2]。本文作者通過分析課堂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1課堂合作學習的概念
1.1合作學習的概念
有關合作學習的概念表述不一,下面是幾種有代表性的關于合作學習概念的表述。
(l)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CooperativeLearningCenter)的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3]。
(2)我國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王坦認為:合作學習又稱協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學等為理論基礎,以開發和利用課堂中人的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全員互動合作為基本動力,以班級授課為前導結構,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統一[4]。
1.2課堂合作學習的概念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借助異質小組的基本形式,通過小組同伴的溝通與交流,以小組目標達成標準,以小組整體成績為評價、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5]。
1.3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概念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4~8人合作學習小組中,互助合作、分工互賴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然后通過測驗或展示、交流學習成果,最后教師和全體學生根據學生小組學習的成果給予及時評價、獎勵的一種學習方法。它通過各種機制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獲得知識,發展技能,提高各方面素質,培養情感。
2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應用課堂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意識薄弱
高中語文課里有些內容本來需要課堂合作學習才能達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教學任務緊,許多老師為了趕進度,忽略了課堂合作學習,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加之語文課與其他理科相比相對簡單,所以一些老師更加疏忽課堂合作學習的應用,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沒有興趣聽課,造成高中語文課教學一度低迷。
2.2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角色定位不當
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的不當角色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充當仲裁者。在實際的合作學習中,歸根結底是老師在安排流程,控制課堂合作學習的進度,教師用預先設計好的計劃或者程序,把學生引導到自己設計的框架內,合作學習中的學生自主性和主體地位被忽略了。二是教師成為旁觀者。教師只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安排活動,也不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不巡視課堂。導致學生從心里生就不重視這項活動,這樣的教學結果肯定是失敗的。
2.3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技能和技巧
現在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都比較差,對合作學習沒有樹立一個端正的態度。在合作學習中會出現很難與人合作、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合作學習就很難展開,學生的合作技能和技巧比較欠缺。
2.4分組不合理
在目前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大多是面對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臨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特征、能力傾向、學業水平等因素。這樣的學習場面看起來很熱鬧,但對學生的合作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識的培養并沒有多大的促進作用。分組是否合理關系到課堂合作學習的成敗。
3高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策略
3.1培養教師課堂合作學習的意識
首先教師要從觀念上根本上改變,教師不再僅僅是“工作者”,教師還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6]。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其他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效果較好的,多交流,多合作,博采眾長,取長補短。再次教師發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充分顯示課堂合作學習的作用。
3.2準確定位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并適時介入引導和調控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教師要清晰地告訴學生學習的任務是什么,如何來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有什么要求,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學生的特點,確定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分析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好合作學習的目標,并且目標的表述要清晰。同時教師還要注重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責任心來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
3.3提高學生的課堂合作學習態度、技能和技巧
首先教師要從思想意識方面為合作學習開通道路,讓學生對合作學習產生認同感之后,在要求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多為他人著想、集體著想,培養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欣賞,學會共享。學生的合作技能和技巧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4合理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7],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可競爭性,結合班級和學科的具體特點,可以采用按座次就近組合和以項目為基礎的小組合作學習。
4結語
依據課堂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不斷地解決課堂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一支思想素質良好,能充分將課堂合作的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在語文課堂中應用課堂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情感發展,增進同學間的友愛,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
- 上一篇:教師研修模式的有效性思考
- 下一篇:一村一品發展工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