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創新模式分析3篇

時間:2022-05-06 09:44:21

導語:高中語文教學創新模式分析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教學創新模式分析3篇

第一篇

一、參與式教學概述

參與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通過自主學習,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實現學生的求知目標。通過參與式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在激勵得到加強,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激活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則充當著主導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學生主體參與到學習當中,不僅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一種方法和思想,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形式。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實現了平等信任,民主合作和共同參與的新型師生關系得以建立。這對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參與式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獲得構建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大膽應用參與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參與式教學的應用

1.創建參與式教學環境。語文教師應該轉變過去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參與式教學環境。例如在新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每一本必修課本中都有表達交流這一章節內容,這一部分就是為教師提供參與式教學環境創建做基礎的,在一開始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時,教師就可以從這一章的內容入手,參考其中的內容來制定相應的參與式教學計劃,這有助于幫助教師找到參與式教學的應用法門,以便后期應用的順利進行。

2.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語文教師應該轉變過去整堂課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以便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參與度。課堂上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也是最適合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一些教學內容放到課堂上由學生自主完成。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會讓學生在課下完成對課文的閱讀工作。但學生在課下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對課文閱讀也是應付了事,因而對作者情感的體會并不深刻。而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對《荷塘月色》的閱讀放在課堂上進行,并讓學生在完成閱讀后對作者表達的情感進行討論,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感情的理解,并且能夠讓學生自我去體會課文中的感情,獲得自我情感體驗。

3.應用多種參與方法。語文教師可以多多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自愿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像是短劇表演、小組競賽等形式,讓學生在與其他人合作或者競爭過程中參與到語文的自主學習當中,通過表演或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雷雨》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短劇表演的形式將課文中幾個主角的關系表演出來,以加深學生對那個時代婦女所處的地位,以及文中四鳳和少爺的悲劇命運的理解。通過短劇表演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將文中出現的女性角色關系理順,而且還能夠加深學生對那個年代階級之間的差異的體會,加深對其中沖突性情感的理解,實現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4.課外參與活動。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外也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活動,讓學生在課外也能自主進行語文學習,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例如在學習《再別康橋》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去搜集有關徐志摩的資料以及一些軼事,然后在課堂上學生可以相互進行情報交換,以擴充學生對徐志摩詩歌的認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自主查找資料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有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三、結語

參與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參與性和熱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大膽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對其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多維度、多角度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提高。

作者:朱杰工作單位:甘肅省張掖市張掖中學

第二篇

一、轉變教學理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擔當的主要是教材內容的復述者;課堂教學的模式主要是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復述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這種模式下,很多學生其實對教學內容并沒有深入的理解和領會,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學生在記憶背誦的時候基本是死記硬背,且背誦記憶也較為困難。尤其高中的文言散文、詩詞,句子較為拗口,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因此,在創新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創造條件,創設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將學生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提問和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教學知識,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去解讀文本,生成新的知識,與作者對話,與時代對話,與文本對話,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最終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在閱讀教學中,新的教學理念要求以問題為主線,以活動為主軸,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旨在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品質及自我發展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學習柳宗元的《愚溪詩序》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柳宗元所說的“愚溪八景”分別是什么?為什么把八種景物都以“愚”命名?提出問題后,學生在回答第一個問題后,就會積極地在文中去找原因。通過大家的合作、交流、探究,不難找出關于這個問題的句子:“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學生再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以加工,形成答案: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景被遺棄在僻遠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借此傾吐自己的抱負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

二、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地豐富教學手段,采用情景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如高三課文《等待戈多》,作為一部荒誕派的作品,內容大多是欠缺邏輯的劇情,沒有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作品中的任務、事件、環境等雜亂無章,看不出有任何的進展和變化,語言支離破碎、顛三倒四,對白語無倫次、不知所云。不少學生覺得此文十分無聊,完全沒有讀下去的興趣,也就難以理解作品的主題,更談不上體會作品的藝術價值及語言的魅力。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分別扮演作品中的兩個主人公,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會將作品呈現出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還使學生樂于學習。同時,學生為了在課堂上表演得更好,也更愿意花費時間去準備,而在反復朗讀、揣摩的過程中,自然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及藝術特色,體會到文學之美。

三、利用現代技術,創新高中語文教學

教師利用聲、光、形、色合一的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可以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生動的畫面,增強語文的直觀性,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句章內容,深化對語言的感受,同時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如李白的《蜀道難》中:“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通篇以氣勢恢宏的言辭和奇瑰豐富的想象描述了蜀道的崢嶸崔嵬、陰森深邃,給人以蕩氣回腸之感。但由于學生對蜀道的認識不足,難免會以為詩句的寫法過于夸張,從而在理解文章思想上也會有一定的偏差,背誦也較為困難。而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將蜀道的圖片及一些時代背景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則可以讓學生對蜀道有直觀的印象,使學生在朗讀和學習課文時感情更為投入,從而促使學生在通過觀看多媒體圖片和影像獲得的直觀印象的基礎上,根據文章描述更好地發揮想象力,了解作品的思想價值,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體會到語文之美,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注重閱讀朗誦,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學習過程中的閱讀積累十分重要。而由于高三學生課業較重,課余時間較少,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難以實現。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還應加強課堂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就某一場景寫一段文字,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陶醉于習作的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地進行寫作技巧的輔導,讓學生將從課堂學習及課外積累的知識通過課堂訓練表達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及表達能力,將語文課堂教學推上高效率的平臺。語文新課改的實施使得學校培養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的過程逐漸步入正軌。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手段,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習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注重閱讀及課堂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由于不同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潛能等各有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作者:朱介瑤工作單位: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

第三篇

一、明確教學方向

教學的方向是教學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指向,也是直接引導教學發展的關鍵性存在。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明確教學的方向是做好語文教學的頭等關鍵大事。因為,方向的明確可以使得教學的實施有一個準確的航向,也使得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去認識、去了解教學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并且,教學方向的明確,無疑將有效地將教學的目標、計劃與學生的能力發展結合起來,繼而有效地推進學生的能力建設,加強學生的發展繼而實現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能力雙提升的兩重結果。而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需要明確的目標則可以分為短期教學目標和長期教學目標。長期性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指幫助學生獲得一個良好的高考成績并且培養起學生基本的語言涵養。短期目標則和具體的教學計劃有關。例如:《士兵突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則可以稱之為是短期教學目標,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目標:(1)把握故事開展的情節、感知小說的情感;(2)分析文中的語言、肖像等人物描寫方法,掌握人物寫作的方法;(3)掌握文章的主旨,深化感受文章的情感意趣。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教師就可以很好地在明確了教學方向及具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再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繼而更好地開展教學,也為教學有效性的實現添加砝碼。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兩大主體人物,也是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關鍵參與者。在教學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并且及時地強化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交流不僅可以有效地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減少學生對教師以及語文教學的心理壓力,繼而更好地吸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注意力并且最終在有效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強化學生的認識。并且加強師生的交流還可以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清楚地掌握學生在學習之中需要加強的地方。例如:在一次與學生的交流中,學生這樣說道:“《拿來主義》這篇課文比較難懂,特別是在課文之中,作者的寫作思維,特別是作者運用的例證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很難將這些方法與自己的平時寫作聯系起來。并且理解《拿來主義》這樣的抽象又豐富的概念還不是很到位。”根據學生這樣的說法,教師就可以意識到應該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特別對一些理論性的方法進行教學闡述時不應該緊緊停留在課文教學中,還可以多多引進相關實例來幫助學生去了解、去認識,從而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這樣的方式就是依據學生的要求對課文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在實施教學的基礎上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而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則是強化師生交流的一個延伸性討論。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教師,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然會從學生獨特的邏輯思維和個性中獲得新的認識,繼而實現“以學促教”、“教學相長”這樣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主要是要注意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注意密切師生之間的聯系,加強師生往來。在這樣的一些過程中來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尋找獨具個性的教學方法

當下的語文教學活動實施具有“千人一面”的特點。所謂“千人一面”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法總是選擇一個別人已經獲得成功的模式。例如:在現代化的教學背景下,不少教師在進行一些教學的時候會采取多媒體設備協助教學的方式來播放一些簡單的紀錄片或者是視頻片段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方式無疑可以很好地調動課堂教學氣氛,但是這一類的方式用多了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得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完全可以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來推進教學實施。所謂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是指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也指結合教師本人的特點采取適合于學生發展、教學效率提升的方法。例如:在《士兵突擊》這個部分的學習之中,解讀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內容。在這個環節之中,學生們必然會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有的喜歡許三多、有的喜歡成才、有的喜歡伍六一、有的喜歡班長、甚至還有人喜歡連長。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下,筆者認為教師就可以采取一個開放式的自由辯論的形式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就自己為什么喜歡許三多卻不喜歡成才這樣的人物形象結合課文開展辯論。這樣的辯論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形象,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辯論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必將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并且最終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高中語文有效性教學的實現。

作者:丁迎春工作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陳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