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論文5篇

時間:2022-07-09 09:53:09

導語: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論文5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論文5篇

第一篇

一、重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愛國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主要指的是人們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沉淀成果,是推動祖國歷史前進的偉大力量,在我國正在蓬勃發展、闊步向前的今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描繪我國的大好河山或者是贊美我國壯麗山河的,亦或是表達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等,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切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與可愛,進而萌發濃烈的愛國之情,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對一些文章作者的事跡介紹,揭示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偉大人格,進而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舉個例子,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直被廣泛吟誦,流傳至今,充分表現出作者“憂天下,愛民眾”的思想,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本段內容進行背誦,加深學生對作者中心思想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可以對范仲淹的生平進行簡單的介紹,對其愛國行為進行簡單評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作者的行為也可以充分的體現出其愛國思想,比如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接受美國的救濟糧、錢學森為了回國進行國防建設沖破重重阻礙、魯迅意識到“醫心比醫病”更重要時就毅然決然地棄醫從文,這些事件都是很好的進行愛國教育的例子,通過對這些事例的講述可以使學生樹立愛國思想,激發愛國情況,增加民族自豪感,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起到推動作用。

二、重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審美是人的高級需要之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學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這種情況,新課程標準也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即通過對文學藝術的鑒賞或者是學生科學技術發明的過程中都要滲透審美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滿足學生的認知要求,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眼光。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審美內容,涉及到自然美、社會美等,在教學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在文章的啟發下聯系自己的生活感情經歷,進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并且可以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將自己對美的渴望表達出來,進而形成一種較強的審美能力,最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賞析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語言優美、聲情并茂,在一字一句間皆表達出作者的中心思想,蘊含著豐富的美感,不僅如此,還會大量地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的結構、修辭手法等進行賞析,讓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感受到文章的美感。

2.創造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其進步的不竭動力,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同時還要使學生具備審美創造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愿望,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三、小結

通過上文論述可知,對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進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對我國整體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強化德育教育工作,不斷加強高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其綜合素質。我們既要認可近些年來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工作取得的輝煌成績和喜人進步,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我們高中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堅信,天道酬勤,只要我們廣大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齊心協力,恪盡職守,不斷完善自己,爭取探究出更多、更好的能夠促進我國德育工作順利進行的方法、手段,一定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緩解我國德育教育工作現狀,提高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工作的質量及效率,為祖國培養出一批批的棟梁之才,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徐靜工作單位: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

第二篇

一、高中語文教育的實用和審美教育的意義

(一)高中語文實用教學的意義

語文作為語言學,實用性正是其工具性的體現。注重高中語文實用性教學的主要意義有以下幾點:(1)突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讓語文學科作為語言工具充分發揮其作用。高中語文的實用性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而在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很多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僅僅停留在識字和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而未將教學高度上升到要求學生利用語文課程培訓自身的表達交際能力上,實用性教學的目標正是突破這種模式的束縛。(2)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實用性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的內心發生重大變化,對鍛煉學生的語感、反應能力、技能水平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的意義

語文不僅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工具學科,同時還具有極強的審美趣味。重視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1)健全學生的人格。在現今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多以物質享受為主,漸漸忘卻了精神方面的追求,這種社會風氣會嚴重影響到社會下一代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甚至是扭曲其性格。為了促進年輕一代身心健康的正常發展,高中語文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極其重要。通過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心智尚未健全的高中生積極、健康的成長,讓其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斷通過所學知識完善自我的人格。(2)審美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及審美能力有巨大作用。高中語文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比如詩歌、散文、小說、戲曲等,高中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扎實自身的漢語文學基礎,同時還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多角度的“美”,這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有重要作用。

二、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高中語文教育中的實用及審美教育

(一)對于實用教學而言

1.重視語文的工具性。漢語是一種極富魅力的語言,其字詞的涵義、韻律和形體的美感是世界上獨有的。“談吐不俗”的人往往更容易讓人親近,人們更愿意親近,這就是漢語的魅力。高中教學必須要重視語文的工具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好的本領都需要優秀的表達能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語文教學不得脫離實際。語文教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應該將課堂上學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同時又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帶回課堂。通過與實際生活結合,才能保證語文教學的實用性能夠得到最好的發揮。

3.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實踐是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手段,老師必須要重視對這類活動的利用。實踐活動的種類有很多,比如演講、辯論賽、詩歌朗誦等,這些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有巨大作用。在實踐活動中,老師要及時對學生的不足進行指正,給出中肯、合理的建議,以此推動語文實用性教學的發展。

(二)對于審美教學而言

高中語文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學知識,每一首唐詩宋詞都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都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這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健全其人格有著巨大作用。要落實好審美教學,需做到以下幾點:

1.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趣味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趣味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每篇文章,每首詩詞的背后都潛藏著極其深厚的創作背景和逸聞趣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點,勾起學生的興趣。老師完全可以將每篇文章中的美學價值用通俗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從中獲益,不斷印證自己的成長。

2.大膽創新,敢于突破。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不可再墨守成規,必須要打破沉疴,不斷創新。很多古代文學過于枯燥,學生感到毫無興趣,此時老師可以用現代社會現象對古文的意境進行解釋,切忌照本宣科。漢字的深邃含義往往能夠描繪出精彩絕倫的意境,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讓學生通過自身對文章的理解,在腦海中勾勒文章所描繪的社會現象、自然風光、事件發展過程等。文章不是無情物,它是每位作者有感而發,老師只有幫助學生理解到當時作者的心情,方能對文章理解透徹。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育的實用及審美教學對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巨大作用。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我國教育事業必須要重視這方面的工作。

作者:李富娥工作單位:云南省嵩明縣四中

第三篇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主要內容

人格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并且具備完善思想道德水平。在高中階段人格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水平,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能成為一個具備完整人格的人。高中語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人格教育的內容,語文教師除了要教授課本中的語文知識之外,還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識,促使學生理解其中的人格教育的內容,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完善自身的道德修養,這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主要內容。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高中階段人格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人格教育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和心智逐漸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進行人格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高中階段學生的心智逐漸成熟,會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社會也會有各式各樣的信息充斥校園,學生可能會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學生很可能會被這些不良信息腐蝕,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語文學科是一個基礎學科,學生們普遍學習語文的能力較強,語文教學中推行人格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格教育的文章,這些文章中主人公都有著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養,在教學中教師對這些人物的精神和人格進行深入挖掘,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人格教育內涵,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積極的推進作用。我們學習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時,就可以理解到馬丁•路德金的精神,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馬丁•路德金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二)人格教育的實施有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推行

我們進行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完善人的發展和精神面貌的養成,包括現今推行的素質教育也是為了滿足人終身學習的目的。人格教育能夠完善人的精神面貌,促使人們形成良好完善的人格,培養學生養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終身學習的理念。素質教育的內容是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這就與人格教育的內容不謀而合,人格教育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的人格教育內容,要求教師將教育主體放到學生身上,進行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深化人格教育內涵,這就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推進人格教育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三、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中推進人格教育的措施

(一)教師注重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

語文教育本身就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在整個教育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是語文學習的引導者和設計者,學生是教學的實踐者,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推進人格教育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推行人格教育,教師應該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充實自己的知識,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健全自己的人格。比如,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該保證自己的儀容整潔,符合教師的標準,平時與學生的交流應該平易近人,不能自吹自擂,在學生面前注意自己的形象,給學生做出一個良好的道德標準,注意言傳身教的作用。教師是學生行為的標桿,只有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在進行人格教育時才能有理有據,促使學生養成完善的人格。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格教育的內容

語文教學中推進人格教育除了教師言傳身教,教師還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格教育的典型人物。比如,在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演講稿的作者馬丁路德金,演講者的演講稿中有著飽滿的熱情,以演講的方式反抗當時的種族歧視,教師應該讓學生發現馬丁•路德金的反抗精神,并且引導學生描述馬丁•路德金的精神品質,從而學習這種精神,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另外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理解海倫•凱勒的精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身殘志堅的品質。教師從教材中挖掘人格教育的內容技能引導學生健全人格,還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人格教育的推進有積極的作用。

四、結語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語文教學本身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從而培養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所在。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且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找出合適的教學方法,正確推進高中階段的人格教育。

作者:張秀芹工作單位:江蘇省沭陽如東中學

第四篇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文學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其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并且還是學生“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思想意識逐步形成的關鍵階段[1]。所以,加強對這一階段學生的思想教育,是極為關鍵且有必要的。文學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價值與作用,但是,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文學教育僅僅占據極少的一部分。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僅僅將其作為一個輔助性模塊,這種情況不但對文學教育的發展極為不利,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受到了一定的制約。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是建立在諸多優秀文化作品基礎之上的,強化文學教育,不單單是協助學生掌握優秀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意境與價值,提升文學作品在學生心中所占據的地位。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綜合水平與文化素養。

二、強化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有效對策

文學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所無法避免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當代語文教育當中,文學教育發揮著極為顯著的作用與價值。

1.轉變教學理念

語文,毫無疑問是一種使用極為廣泛的交流工具,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特性,即人文性與工具性。由此可見,人們能夠清晰的了解到語文課堂教學具備一定的發展性、延續性。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對這一特性有充足的認識與感悟。同時,還必須在原先教學觀念的前提下,對語文教學理念加以更新與變革,進而構建科學的教學理念,這樣方能確保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的融入文學教育。第一,教師應該充分結合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其充分意識到在語文教學中滲入文學教育的必要性。第二,語文教師應當對課本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選擇其中具備人文精神的優秀文學作品,且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讓學生充分感受作者所表達出現的思想,進而體會文學作品當中的特殊魅力。

2.加強教師的自身素質與水平提升

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不但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可以準確的掌握必修課程當中的涵義,形成較好的閱讀習慣,清楚了解正確的閱讀方式,進而獲得相當的文學積累;同時還必須在這個前提之下,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欲望,使學生能夠自主開展閱讀活動,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面。例如可以選取《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中國小說作品選》以及《中外戲劇作品選》等中的文章。其所涉及內容豐富,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文體,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與知識面,這樣教師方能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游刃有余。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與綜合水平。

3.強化課堂導入,活躍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入是一個極為關鍵的部分,課堂導入處理的好,那么學生就能夠迅速進入到課堂學習當中。而一旦學生沒有真正的進入到學習狀態,就難以對文章有深入的理解與領悟。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在對其進行導入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同學回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體會歐陽修游滁州且沉醉山水的無限情懷,使學生了解到文人一般會出現心隨山動,寄情山水。之后再引出本次所要學習的文章,指出蘇軾在觀賞完赤壁之后,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千古詞作;然后,向學生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使其體會到長江的波瀾壯闊;接下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大致的閱讀,使學生產生共鳴。這種方式不但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符,還使語文課堂帶有“文學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文學教育,可以使高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優良的思想文化素質,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在個人情操不斷提升的條件下,達到思維的發散與創新。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學教育的滲入是極為有必要。

作者:劉景學工作單位:赤峰市阿旗民族職業教育中心

第五篇

一.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充分認識新課改的艱巨性

高中新課程改革雖早已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但是一些語文教師對教學改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還存在沿襲保守教學方法、教師凌駕于課堂和學生之上、極度追求升學率、急功近利等現象。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淺的改變教學現狀的簡單做法沒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語文教學課改的死胡同,并產生了畏難心理。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和領會新課程的精神,靈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僅要系統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還必須學習教學科研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積極投身于教學實踐。

二.立足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創新性教育就在日常教育之中,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勵”,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要給予學生參與的時間和權利,鼓勵學生討論、質疑、發表各種見解,形成師生之間的能動交流。教師還要注重學法的指導。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的把知識用于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并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創新性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教師要充當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要靈活巧妙的調節課堂氣氛;每節節課都應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啟迪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用辯證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拘泥于現成的觀點和結論。

三.打破常規,引導學生創新

人們在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如果一味地遵循單一性的思維方式,時間長了便會形成思維定勢,結果是在生活、工作、學習中不時地被疑問所困,思想進入“死胡同”如果變換一個角度或多個角度,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智慧的火花就會迸發出來,問題也會隨著角度的變換迎刃而解。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打破常規尋求變異,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可行性,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廣闊的天地。長時間進行這種訓練,會使學生思維靈活、思路開闊、視野寬廣。例如:作文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時,要求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合理創造,在獨立活動中打破思維定勢,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盡可能找出新、多、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創新能力,使學生思維豐富,有個性。

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會給學生帶來疲倦,沒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興趣是構成學生心理動力系統中最活躍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力潛能,使之處于活躍、興奮狀態,能使學生的認識和意向活動全身的投入,從而引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敏感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條件。在語文和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己要在勤于積累資料素材的基礎上,巧于設計問題情境,善于駕馭語言技巧,讓學生每上一節課都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動創新意識。總之,知識經濟時代是注重創新的時代,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特點,聯系實際實施創新教育。

作者:魯培長工作單位:河南省扶溝縣韭園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