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以美育德”策略研究
時間:2022-03-11 09:27:01
導語:高中語文教學中“以美育德”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諸多因素的影響,現代人漸漸成為失去心靈本性、重享樂之人。在這種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被落實為具體的規范教育,德育成為枯燥、乏味的灌輸和說教,德育問題成為眾人之憂。語文作為實施德育的重要陣地,對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與品質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語文教學中“以美育德”策略的實施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以美育德”策略的實施原則
第一,語文學科的本體性在教學過程中,以美育德的實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學科的本體性”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的美德教育應與語文學科基本要求及本質特點相符,體現出學科的基本特性,不可顧此失彼。第二,美育滲透的適切性該原則強調的是“以美育德”應能充分利用文本中體現的科學美、形象美及情感美等內容,實現最終的美育、德育目標。因此,在實施“以美育德”策略的過程中,應做到合理選擇滲透的內容、角度及方法,注意保持滲透的適切與適度,保證滲透的有效性。第三,“以美育德”方法多樣化在教學中實施“以美育德”,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能達到最終的目標即可。因此,教師可通過豐富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只要讓受教者產生愉悅感與審美享受,目的是實現改造學生意識及心靈、提升其道德品質等美德教育目標。
二、以美育德的實施策略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以美育德”,最好借助審美教育進行潛移默化地滲透,避免以往采用單純道德說教模式。只有在良好的人文陶冶下,才能讓學生保持健康的心靈、豐富的情感與高尚的人格。首先,要積極營造“美”的氛圍課堂氛圍與教學效果有密切聯系,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若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順利實施“以美育德”,首先應注重“美”的課堂氛圍的營造。因此,教師應根據文本特點,積極為學生創設“美”的氛圍,利用良好的課堂氛圍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其情感因素,從而能夠走入學生心靈,為其傳達各種美。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的《雨巷》該首詩時,教師可事先尋找一些該首詩的朗誦、表演,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例如,在課堂導入時,可先向學生播放一段以“雨巷”為主題的舞蹈表演,讓學生在欣賞舞蹈的過程中,感受舞蹈中“撐著油紙傘姑娘”傳達的美。當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了解后,再播放一遍該首詩的朗誦文件,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文字的美及文字所表達的美,形成一種美的陶冶、凈化。除此之外,美的氛圍還要求教師學會傾聽。高中語文教學中涉及大量的文學作品解讀,而每個人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也必然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預留足夠的自由理解與表達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對文學作品的見解,并與學生真誠交流,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并適當給予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與“美”的品質。其次,要善于運用“美”的文本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文本,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可以更好地認識與了解世界、社會。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講,語文教材其實就是一個比較系統、完整的審美系統。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以美育德”,要求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藝術、自然、社會及人性的美,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通過對美的感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并形成高尚的人格。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的相關內容時,在名著導讀環節中,有一本名著為《巴黎圣母院》。實際上,大多小說的創作往往以社會現實為藍本,作品中的人、事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或是啟迪人們反觀現實社會,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在《巴黎圣母院》中,有一個長相丑陋的人,但有著人性的美好。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該部分素材,引發學生共鳴,并從小說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平凡之人、平凡之事給予更多關注,發現這些潛藏的道德美,使其領悟與感受世界與人性的美好,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與方式。還有,要積極創造“美”的手段“以美育德”的實施,還要求教師應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既要保證傳授內容的豐富美與授課方式的條理美,還應積極創造更多的新奇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文字是人們表達心聲的一種重要工具,故美的文字往往能夠觸發讀者的內心情感,使其產生共鳴,并進入一種“物我同行”的境界。在此期間,讀者既獲得了情感體驗,德的智慧也得以提升。
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年,涉及詩歌、散文、小說、喜劇等多種文學形式的作品,教師若能用朗誦、表演等方式將之呈現給學生,則有利于引起學生共鳴。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一單元的《林黛玉進賈府》該篇文章時,文中對林黛玉的細節、語言、心理描寫,將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并讓讀者對黛玉的人生命運感到惋惜、同情。教師還可讓學生觀看黛玉進賈府的視頻,或是讓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通過多種方式,擴寬學生的審美渠道,為學生傳達更多的“美與德”。在高中課程中,語文是重要的課程之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以美育德”,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及形成自己的高尚人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在遵循實施原則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實施策略,促進“以美育德”目標的實現。
作者:范利華 單位:江蘇連云港開發區高級中學
- 上一篇: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 下一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