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時間:2022-08-12 11:22:27

導語: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科核心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摘要:在語文學習中,從字詞句的理解到策論學習,再到情感的體會,一字一句都應仔細斟酌。語文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基礎,也是國人表達自我思想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國人對學習的看法越來越全面,不再僅僅糾結于知識水平的高低,而更加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因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語言構建、思維模式、理解能力和文化傳承這幾個方面進行培養,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學科素養;核心素養

自21世紀以來,各個國家的教育就在不斷改革。在1997年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概念之后,各國相繼展開了結合自身國情的核心素養教育培養計劃。我國的最新教育改革,特別是高考的新政策也滲透著核心素養這一培養的核心。結合我國的教育國情,我國提出的是結合學段和學科實際的核心素養培養計劃。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的核心素養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總結,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一、核心素養的構成和內涵———高中語文的學科素養

1.核心素養。素養是指一個人在特定環境中,通過調動身體、心理以及社會資源(包含自身的態度和技能)來解決當前問題的一種能力。核心素養是指最核心、最主要的那部分能力,這也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能力。2.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就是學科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相應的核心素養,只是這些素養的內容因學科特點不同而不同。每個學科的價值導向不同,應用范圍和應用方法也不同,這就形成了不同學科的各異素養群。語文學科素養體現在:第一,語文作為一門國語,是國人必須要掌握的。第二,社會的參與性。第三,自主發展,創新。第四,修身,文化修養。3.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從高中生的角度來說,學習語文是學生的一種能力,也是對語言的構建和運用。總的來說,語言是學生構建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材料。當然,這個學科的本質不單如此,還有情感的運用。語言所體現的第二個素養核心是思想、思維。語言是對思維的表達,而思維則是語言的延展,兩者是互利共生的關系,缺一不可。因此,思維是語文的精神支柱。理解和文化傳承是語言自誕生以來的最大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鑒賞和創造,這些都是理解和傳承的延伸。我們對文化、思想、品德、歷史的探索都離不開語言,而漢語作為國家語言的代表,具有最大的現實意義。

二、核心素養的培養勢在必行———學科素養遭受的挑戰

文化、教育、語言發展到今天,人們的思想觀念日新月異,不斷有人提出要給學生減負,減少在語文、英語等語言文學上的支出,而更多地投入具有現實應用意義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工科上。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語言的存在,那些所謂工科的歷史就難以被保存,難以被理解。語言擁有比工科更多的內在含義:第一,語言可以讓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實現良好的互通。第二,語言是一種傳承,能給人們帶來歷史的借鑒和思考,讓人更加全面地認識世界。第三,國家掌握在思想家、政治家手里,而這些人的存在又依賴語言。高中生對語文學習存在迷茫情緒,不能理解文章、歷史以及古文所帶來的核心素養的含義。因為語文的作用已經滲透到日常的點滴之中,所以讓人難以發現其作用。聽,讓你從聽覺上來了解這個世界的全貌,因為你自己的眼睛絕對看不全這個世界。說,讓你更好地展現自己、表達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進步。讀,閱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沒有條件行萬里路的基礎上,讀萬卷書能夠幫你更快速、更直接地了解這個世界。寫,不僅是說和讀的合體,也是思維的利器,它可以幫你整理你的思想,讓你在這個基礎上和工科的邏輯更加靠近。

三、改革下的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探索

1.語文學科的關鍵———學科應用以及語言構建。當前國家的高中教材尚未統一,但教材內容卻大同小異,教師需要吃透教材內容,運用多重現代科技以及新課改的多種教學方案,大膽進行嘗試,多多探討和鉆研,以此培養學生語言的構建和應用。第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自我見解講通講透,還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對語篇進行理解和評價。魯迅先生的文章一直是學生閱讀的三座大山之一,其鋒利的文筆和豐富的內涵常常給學生的閱讀理解帶來困難。如《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學生要通過對當時時代背景的理解,并結合自己對幸福的感受,和過往進行對比。教師要進行引導,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感受作者的憤慨和激動之情。第二,在寫作過程中,人教版的作文偏向于議論文,但同時也會使用議論、描寫、說明、記敘等方式。要想使學生靈活運用這些方式,最重要的還是要激發學生內心情感的表達,并在直接表達的基礎上進行文學的創作。在學生背誦“真的勇士”這一段時,魯迅先生蘊含在這個排比句中的強烈情感就能夠很好地感染學生。教師也要地適當讓學生學會通過這樣的手法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寫作上。第三,在口語方面,口語不是高中教學的關鍵,但通過對演講的學習和對學生答題情況的了解,我們會發現,口語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和寫作。在人教版必修2中有一個專門的演說單元,演說是學生口語能力的重要體現。《燭之武退秦師》一文,體現了主人公的膽量、智慧以及口語能力,這樣的文章能夠讓學生理解口語的重要性。2.語文學科的精神———學科語言的思維模式。一個人成熟與否很大程度要看他思想的高度。人們看事物的角度越全面,那么他對事物的評價就越客觀,其語言就越完美。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特別是人教版的教學,思維方式就是語文素養的主要精神。在閱讀練習中,教師需要鍛煉學生對文章抽象、意象的理解,透過表象看本質,從小學的用紅領巾代表小學生,到高中的借月亮表達思鄉之情,這些手法在語文學習中能常常看到,但卻很少被改編和使用。例如,在《廉頗藺相如傳》一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家紛爭中,每個國家無所謂對錯,戰爭對于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人民才是勝利之本。君主固然重要,但趙國卻因兩個能夠分工合作的大臣而屹立在大國中。學生可以先從不同人的角度來思考一個爭論,然后逐漸上升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這樣循序漸進思考,思維就會越來越立體、全面,情感也很容易得到升華。3.語文學科的靈魂———理解能力和文化傳承。理解能力是語文優于其他學科思想的原因之一。在語言的文化傳承中,語言擁有豐富的內涵,它代表的不是單一的事物,一句話所表達的也不一定就是單一的思想,具有豐富的引申、隱含意義。在高中階段,語文所帶來的已經不再是義務教育所代表的基礎的文學繼承、文言和詩詞的背誦、語句和語段的積累,而更多的是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在義務教育中繼承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就是歷史的滿足感。從《竇娥冤》到《雷雨》,再從《念奴嬌•赤壁懷古》到《沁園春•雪》,這是從文學方面對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升華,讓更多人看到了中國輝煌的歷史和傳統文化。

四、結語

總之,語文的核心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最新高考政策下的表現,影響著學生今后在語文上的成就和發展。語文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而是有實用價值的、藝術性的學科。教師應該結合高考的最新政策,多方面地把握核心素養,提升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從語言的建構、應用,到思想方式、思維模式的培養,再到對文學的鑒賞、審美、理解和傳承,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核心素養,形成語文的時代之魂。

參考文獻:

[1]潘振起.中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與課堂教學改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2).

[2]彭軍.淺談如何培養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7).

[3]黃曉玲.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以鄭桂華執教的《安塞腰鼓》一課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6).

[4]石莉.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課前三分鐘主題活動[J].今日教育,2017(3).

作者:阮賢明 單位: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