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路徑研究
時間:2022-11-07 08:51:53
導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經濟實力迅猛提升,國家相關教育部門對于高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養并提高高中生核心素養作為主要工作目標,將其貫徹落實到各個環節和各個學科中。高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語言教育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責任,直接影響著其整體文化水平、綜合實力。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貫徹落實核心素養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相關概述及本質分析
(一)對語言的掌握與理解的素養。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一門研究中國語言文化的系統性課程,是學生在學生生涯時所必需的基礎課程,也是開展其他相關課程的前提和重要基礎。高中語文不同于其他階段的教學,其在一定程度上對語文教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在于語言教學,語言也是學生首先應當掌握的基礎能力,它是課程傳播和其他專業學習的載體,直接體現著我國的獨特文化特點。高中語文教學中貫徹落實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活動開展的核心和內涵,學生只有對語言充分地進行理解和運用,才能實現高效學習。(二)對思維的構建與拓展的素養。不同的人有著獨特的思維習慣和思想方式,受教育程度、成長環境等多方因素的影響,每個人都有著自身獨特的價值觀念和是非判斷標準。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教師在開展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時應當對其進行積極正確的思想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方向,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能力之一,其主要體現于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拓展和深入理解中。(三)對文化的認知與傳承的素養。一方面,在高中教學中開展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搭建起科學高效的知識學習框架結構,從而將其貫穿于其他學科的專業教學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高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高效完成學習目標任務;另一方面,通過語文教學,學生可以切身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激發其學習熱情和愛國主義精神,主動積極對歷史文化進行探究鉆研,自覺主動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內涵。
二、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核心素養并不是單單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開展,其對于高中教學的所有學科內容都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也是學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引領者。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課程內容承擔著相應的教學責任和教學目標,基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等多元化的能力提升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培養。學科都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和發展特點,而核心素養的提出就是基于學科素養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個性化教學。第二,語文教學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通過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念。語文教學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就是語言教學,不僅僅是對母語的教育,更應當承擔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主流價值觀,與時俱進,不斷滿足社會發展實際需求。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將核心素養充分融入語文教學過程中,才能為語文素養培養指明正確的方向。
三、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培育途徑和策略
(一)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和運用能力。高中階段的學生在語言能力的掌握和文字運用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上也體現出一定的語言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語篇實踐能力培養,注重對文章內容的點評。具體而言,教師應當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搭建起語言學習結構;在相關作文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分析其是否對客觀世界有著透徹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通過不同的文體有針對性地選擇語言。為了充分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教師應當從多個層次、多個方面入手分析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演講能力、閱讀能力,實現其同步提升。(二)注重學生思維發展能力的提升。思維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于語文知識的教學方式和訓練模式,其中主要包括語文寫作、語文閱讀、口語交際等等,這一系列活動的有效開展都直接關系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只有充分發揮想象力,對文本的主要內涵進行深入分析,從真正意義上體會到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及其表達的中心思想,透徹分析文章的現實意義,這樣才能充分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例如,當學生要進行寫作時,首先應當對整篇文章的寫作意義、寫作目標、寫作框架、寫作方式方法進行確定,對整體結構進行有效構思,梳理文章內容,整理思路,邏輯清晰,確保思維活動順暢,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文章。再如,在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學生首先應當通過大腦對對方的意思進行明確,同時做出迅速反應,給出自己的回答。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拓展可以從多個層次進行深化。(三)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對于語文的感覺應當是其開展語文審美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其整體審美結構的基礎所在,從而更為直接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相關素材文章進行初步感覺,逐漸滲透到表象,最終實現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根據相關的實踐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高中語文教材不管是語言結構還是語言形式上都呈現出一種審美主體綜合感覺,更有甚者能夠直接貫徹到閱讀者的聽覺中,使其身心放松。換言之,高中語文本身屬于一種音樂藝術,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產生一定的審美傾向。例如,在開展《琵琶行》的教學時,其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文本內容能夠對學生的聽覺進行沖擊,從而帶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四)注重學生文化傳承和理解能力的提高發展。第一,高中語文教學是開展中國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和有效途徑,高中教師應當與時俱進,立足于現代化文化發展實際需求,充分彰顯出語言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向我國傳統文化觀念靠攏,有效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效連接。我國的歷史底蘊是非常豐富的,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將民族思想和民族理想進行了深化發展,通過開展語文核心素養教學使其與語文現代化教育充分結合起來。第二,對于文化的理解不僅僅包含對于國內文化的理解,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對于國際文化的掌握,通過這樣的方式拓寬學生視野,使其站在全球化的角度上對語文文化的發展進行全面系統的了解,分析多元文化的具體結構和思維方式,基于整個文化環境對國內文化和外來文化進行客觀對待,實現共同發展,和諧相處。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充分體現出其個性化文化發展,同時結合公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開展《蘭亭集序》的相關教學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將《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與其進行對比分析,凸顯出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的關系和區別,不僅僅了解我國的大好河山,還應當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從而發展自身核心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基于學生語言建構能力和運用能力、思維發展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傳承和理解能力,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教學培養。
參考文獻
[1]潘明珠.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課外語文(上),2017(12).
[2]貢如云,馮為民.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5).
作者:張江濤 單位:湖北現代教育集團
- 上一篇:營造良好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氛圍
- 下一篇: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