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審美素養探討
時間:2022-12-04 03:48:19
導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審美素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審美素養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廣泛重視,它不僅反映著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掌握,還反映著學生的閱讀趣味與道德品格,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影響著高中生的學習品質。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階段,閱讀內容更具深度、閱讀范圍更為多樣、教學手段也得到了很大拓展。審美素養的培育作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近年來逐漸得到了許多師生的重視。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高中生的審美素養,成為不少語文教師一直以來所思考的重點問題;但同時有些教師也會陷入相應的誤區,審美教育成果不盡如人意。本文針對上述情況,結合教學實際,從閱讀教學內容出發,探究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育學生審美素養的實現途徑。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育學生審美素養的意義
1.適應新課改的進程和要求。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強化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契合新課改的發展目標,落實了全面發展教育要求中的美育原則。審美教育并非是課堂單獨要開設一個環節來進行審美感悟的講解,而是融入于教學環節的各個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以知識傳授作為重要基礎,因此審美教育的潛移默化有助于兼顧審美素養的培育,做到知識吸收學習和審美經驗積累互補互進。2.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以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把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作為重點,重視學生的智力發展和知識素養,而忽視了學生對閱讀本身的感受。在審美表現中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構建美好的教學情境,完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進一步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將重視“知識量”的語文閱讀教學目的逐步向關注“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審美素養”的結合。3.培育學生審美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明確地把審美素養納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全過程,符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學生通過閱讀學習,不僅了解了與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語言事實、藝術手法和主題思想等,還從其中收獲了閱讀的“美的感受”。學生逐漸能夠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獨立進行審美觀察和感悟理解,建立起一定的審美意識。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育學生審美素養的常見誤區
1.急于求成。明確的說,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育審美意識是一個長期性的、多步驟的、系統性的過程。作為閱讀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審美教育的效果可能并不如知識點掌握那么立竿見影,檢測學生審美成果也沒有確定的、可供參考的具體標準。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素養培育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耳濡目染,一步步深入。2.統一規劃。閱讀不僅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相關語文考試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檢驗著學生審視文本、理解文意、懂得藝術分析、組織語言等多項閱讀能力。在閱讀知識的教學上,考試試卷有著統一的標準,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相對可靠的衡量。但在審美素養上,每個學生的審美觀念、以往的審美經驗都是相差各異的,語文教師不能刻意地規定學生都要朝同一方向發展,也盡量避免規定單一的答案或者對學生的審美標準做絕對要求。否則,不僅不利于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積極性的提高,還壓制了學生在自主審美方面的獨立發展。
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審美素養的可行途徑
1.以教材為基點,拓寬閱讀范圍。高中語文教材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文本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作品在閱讀難度、閱讀廣度上都有拓展和深化。文本類型更加多樣、題材也不斷豐富,滿足了學生閱讀審美需求的多元化。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有的學生喜歡古詩詞,有的學生偏愛散文隨筆,還有人對外國文學作品感興趣等,這些閱讀興趣點都能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窺見和得到滿足。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以課本和學生特點為基點,確保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際中,教室也要能夠自覺拓展學生的審美范圍,不僅僅是局限于課本的幾十篇短文中。如教學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后,可以鼓勵學生閱讀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深入品味魯迅文章的意境與意味。在學習《勸學》等國學經典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國學經典的相關篇章,或者觀看熱播的傳統文化節目視頻,提升對學生在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2.細讀品味語言,感受閱讀魅力。語文研究的一部分就是文本的語言表現力,能夠被選入高中語文課本的文章都在語言運用上有獨到和可取之處。這些文字鮮明地體現了漢語語言遣詞造句的魅力,流露出語言之美。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分析文本的內在語言組織,細細品讀,深化感悟。如在讀《林黛玉進賈府》時,不僅可以欣賞《紅樓夢》中精妙絕倫的藝術布局和故事情節,可以品味當中對各個人物形象的塑造藝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字斟句酌更值得我們細細地品讀,慢慢思索。在林黛玉剛進賈府時,賈母問念的什么書?黛玉說,只剛念了《四書》,卻反問了姊妹們讀的什么書?就在一句話的功夫,一個謙和的“念”,一個恭敬的“讀”把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那種謹小慎微、拘謹恭肅、“時時在意”的心理狀態描寫得不漏聲色卻又恰如其分。有些文章需要咬文嚼字地去細細品味,有些文章也可以大快朵頤地感受文風,在學習不同類型文本時,教師要著重要讓學生體味不同體裁的閱讀對象有哪些差異,讓學生感受語言之美、閱讀之美。3.鼓勵課堂討論,深化審美感受。閱讀教學是教師、作品和學生三者之間的交流和對話,這也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常規模式。然而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在課堂上和教師直接對話的機會并不多,和作品的對話又缺乏互動性,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在閱讀課堂上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如教師對《出師表》進行教學時,在正式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先討論對諸葛亮的個人印象,為后面的閱讀學習奠定基調。
在閱讀教學完成后,學生們在小組內部抒發個人對這篇表文的總的感受,小組同學互相交流,最后可以選擇代表進行發言總結,為本堂閱讀教學做以總結。一方面鍛煉了學生思考閱讀問題與現實生活之間關聯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確保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綜前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發展中學生的審美素養,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多方面發展,深化學生對美學的認知,同時也推動著高中語文教師閱讀教學工作的不斷完善。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擴大自身的知識面,以備教學過程中的不時之需;此外還要不斷改進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們在學習閱讀知識的同時注重對文學作品的美感思考,深化對文本的思想認識、逐漸培養起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閱讀審美的理性化、全面性。
參考文獻:
[1]李瑞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感知力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報,2017.
[2]白忠明,潘忠.試論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寧夏大學學報,201,(05).
[3]邵麗君.傳授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閱讀與鑒賞,2006,(04).
作者:桑國勝 單位:山東省寧陽縣復圣中學
- 上一篇:大學英語多模態學習圈實踐分析
- 下一篇:高中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