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改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2 04:47:00

導語:語文課改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課改教學論文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兩年前就在我們學校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一切以學生為本","倡導積極,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當時,它的許多理念都讓廣大教師耳目一新,而今,經過兩年時間不斷的學習,實踐,不少教師在課改的路上漸行漸遠,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在享受課改帶給我們成功體驗的同時,本人對課改的認識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認識一:好課,真實應是底線。

課堂,是師生雙方借助一定的媒介(比如課本),通過教師的引領,實現教師,學生,文本的多方對話,從而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平臺。而公開課更是集中了教師平時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大膽嘗試,被看作是檢驗一個教師教學水平,業務能力的重要舞臺。正因為此,每個同行在開設公開課的時候,總會竭盡全力將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現出來。但有時候,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反而導致了一些公開課成為游離于真實之外的表演。

曾聽過這樣一節課,教師語言簡練流暢,學生的發言也甚是精彩,整個教學過程亦可謂可圈可點。唯一的缺陷就是讓人覺得缺少真實感,課前的預設生成全部到位,課上的卻一個沒有。學生口中精彩流暢的語言卻如同機關槍掃射似的單調而不帶有一絲情感,讓人無法相信這會是學生從閱讀中真正獲得的感受和體驗。

課堂上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語言:"你的朗讀打動了老師的心!""你真象一個小書法家!""詩一般的語言,將來你一定能成為詩人!"……毫無疑問,這樣的評價很受學生的歡迎,能激起他們的成功體驗和旺盛的求知欲,對他們的學習乃至今后良好的人格特質的形成都會產生無法估量的作用。但實踐中,還有一些教師由于認識上的片面,過分強調了評價的激勵功能,課堂上不敢對學生提要求了,甚至對錯誤的答案也打個哈哈就過去了。

其實,評價應該是一首激勵和糾錯的合鳴曲,沒有激勵的評價是不健康的,沒有糾錯的評價同樣是殘缺的。好的糾錯方法同樣可以催人向上,有一節課的這樣一個細節至今令我難忘。那是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是因為公開課見了許多陌生的老師,也可能是接觸了感興趣的內容,有不少同學開始竊竊私語,見此情景,教師只平淡的說了一句:"我認為四年級的學生應該知道上課時該做些什么了。"寬容的指出了問題,用目標引導了學生,全場立刻鴉雀無聲,良好的課堂秩序一直持續到最后。

多媒體:輔助的手段在于優化教學效果。

隨著教學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不少有條件的學校都興建了多媒體教室。教師們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帶領同學走進有聲有色的文本世界,借助課件實現與文本之間更親密的對話,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增添了許多亮點。因此,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有意思的是,現在一說到上課,一些人立刻就會想,這節課有課件嗎沒有我該怎么去做呢其實,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的立足點是為了教學服務,集中多種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效果。上述那種不從備課著眼,急于想課件的方法顯然是本末倒置了,亮眼的課件自然可以為課堂增色不少,卻并不是好課的必備條件。如果僅僅是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會弄巧成拙,不是經常能看到一些粗劣的課件剝奪了學生和文本深入對話的權利,將學生觸及思想的閱讀淺化為視覺上的閱讀。

以上只是自己在實踐課改路上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實屬一孔之見。在課改的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我會經歷走走停停,停停想想,但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目標在前方,而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