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

時間:2022-10-18 10:14:00

導語:獨家原創: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

【摘要】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在指導思想上強調識字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在實際教學操作上,就是把“識字教學重點放在低年級上”作為全面提高識字教學質量的突破口。由此可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那么,怎樣才能使孩子多枯燥的漢子數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提高自我識字能力,增強識字效果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交給孩子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一、形象識字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想象相結合,更有利于學生識字。如“一個人累了在樹木下休息,就組成(休),“竹和毛可制作成筆(筆)”,通過這樣的描述,使直觀印象在學生腦海形成,從而達到即能識字,又能理解改字所含字義。

二、猜謎識字

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力雖然在不斷發展,但占優勢的還是無意注意,表現為意志力不穩定、不持久,很容易被一些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受興趣和情緒所支配。在教學中,就要充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樂學、愛學。猜謎就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抓住漢子的構造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再創造,在孩子“編字謎”,“猜字謎”。例如:在教“日”字時,教師可以把它編謎為“四周不透風,中間一道墻”,讓學生去猜一猜。學生才對后,興趣便隨之而來。此時,在趁機教“目”字,讓學生去編謎語。在“日”字啟發下,學生會很快編成“四周不透風,兩墻擋中央”的字謎。

三、情境識字

情境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情趣,使他們處于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培養師資興趣,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如:給學生教“書”時,在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后,教師可以拿起大大小小的書,教導學生用“書”說話。這樣直觀生動教學,使學生在說句子的過程中領悟意思,以“書”提問。通過學生的相互交談,不但學習有趣,而且也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以名識字

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但班級上全部學生姓名加起來就會增加許多新字生詞。把學生姓名作為識字材料,相信學生對此教學會十分感興趣。把班級內學生名字寫下來打亂,以小組為單位尋找組內的人名并記下、寫下,碰到不會認識的漢子,組內同學相互幫組,相互提醒。在名字的魅力下,一個個枯燥的漢字變成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樣,漢子也就在學生腦海形成。

五、規律識字

漢子中形聲字的比例較最大,約占漢字總量的百分之八十。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教師要遇到學生對已識漢字進行梳理,以達到系統化。比如:“青草”的“青”字讀音,并從“三點水旁”和“蟲字旁”了解字的意思。象形字是從實物轉化而來,學習象形字就用圖片演示教學。如:學習“力”字,教師可以先展示胳膊彎曲的形象圖片,彎曲的胳膊蘊含力量,由此產生力量的含義,隨之也就認識理解“力”。

六、競賽識字

新課程標準試驗教材的指導思想可以用11字概括:學語文,用語文,語文生活化。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識字,以競賽識字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識字途徑。如:“識字小能手”、“小小書法家”等競賽活動,能充分提高生字的復現率,讓學生在口頭或書面反復運用所學的字詞來達到強化鞏固識字效果的目的。

總之,漢子是語言思維發展的基礎和工具,教師要抓住低年級這已是自教學的關鍵時期,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見諒拓寬識字領域,以便一發學生識字興趣,加強識字教學,開創識字教學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劉占敏-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初探[J]-《成才之路》-2009年第18期

[2]蔡蘭茹-淺談小學語文新課程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年第6期

[3]潘淑燕-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吉林教育:中小學教育》-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