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02:34:00

導語: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研究論文

摘要:落實創新教育,必須進行課堂創新。為此,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了四方面的嘗試:一、誘發猜讀文本培養學生的推測力。二、利用空白效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三、開放主題之爭尊重學生的獨創力。四、借助教材張力鼓勵學生的拓展力。

關鍵詞:課堂創新培養?搖激發尊重鼓勵

創新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世紀工程。我們每位教師都要有創新的精神,要勇于改革,敢于打破傳統的僵化套路,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讓學生插上翅膀騰飛。然而,課堂是創新教育的著眼點和最終落腳點,要真正落實創新教育,就必須進行課堂創新。作為教師,要立足課堂,在課堂上,給學生搭建起創新的舞臺,喚起其創新的意識,發掘其創新的潛能,展示其創新的才華。為此,我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誘發猜讀文本培養學生的推測力

猜讀是指在閱讀時對后文的內容先做預想、猜測,然后將后文的實際內容與猜想的內容進行比較,或者在閱讀中對遇到的障礙借助于聯系前后文、觀察插圖和回憶有關的生活經驗、作大膽的猜想來掃除障礙。運用猜讀法閱讀,大腦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閱讀者產生一種急于印證預先測想是否正確的心理意向,因此對語言文字的選擇性理解的效率會大大加快。這不僅有助于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推測能力。

如在教學《包公審驢》一文時,我先要求學生依據課題來猜測課文的內容。有的同學說:“我猜課文講的是包公斷案的故事。”有的同學說:“我從‘審驢’二字想到包公肯定運用了智謀,因為驢不會說話,不用智謀肯定審不出結果來。”也有的同學說:“我想作者肯定把‘審’的過程作為重點來敘述。”還有的同學說:“包公是有名的包青天,作者寫這篇課文肯定是為了贊揚他秉公斷案、一絲不茍的精神。”然后我讓同學們閱讀課文驗證猜想,結果效率很高。

二、利用空白效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空白是文學創作的一種藝術的處理方式。作者留下空白,目的是為了啟迪心智、引發思考,所謂言盡意不盡,回味而無窮。在教學中,教師對課文的空白應十分敏感,并有效的利用教材的空白,達到既訓練語言又激發學生想象的目的。

如《炮手》一文課文最后一段:“請您原諒,將軍。”炮手低沉的說,“那是我家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顯然說明炮手親自炸掉了自己家的房子,已無家可歸了。教師可讓學生根據當時的情境準備準備,分別扮演將軍和炮手,設想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這樣的方式因為學生有充分的心靈自由,所以興趣倍增,躍躍欲試,都爭著展示自己的才華。

三、開放主題之爭尊重學生的獨創力

閱讀課文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很少有唯一的標準答案。

如教學《跳水》一課。我在總結課文時,讓大家談談讀了課文后的個人感受,于是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我覺得這孩子太任性了,說不定是個獨生子女‘小太陽’,他如果能考慮到環境的危險,就不會為賭氣去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桿的橫木上去。”有的說:“我覺得那些水手也太會開玩笑,怎么能這樣去唆使還不太懂事的孩子,差一點丟了孩子一條命。”……面對這么多說法,我驚喜地說:“大家真會想,而且想的都有道理。對同一篇課文,我們有不同的想法,這很好。那么比較起來,你們覺得這篇課文主要是指責水手,還是批評孩子,還是贊揚船長呢?”于是,大家在討論之后,認為還是贊揚船長。公務員之家

四、借助教材張力鼓勵學生的拓展力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載體,是教師教學的主要憑據,但又決不是唯一的憑據,如果把教材當作圣經,師生都不敢越雷池半步,則很容易陷入讀死書、死讀書的怪圈。

如我在引導學生閱讀完《曹沖稱象》之后,問學生:“你們認為曹沖稱象的辦法是不是最好的辦法?你有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學生通過一番思考,有的說:“我認為應該把石頭稱好了再放到船里,這樣就可以早一點知道大象的重量,所以我覺得曹沖的辦法也不是最好的。”有的說:“石頭多難找啊,用同樣大小的水桶從河里取水,放在船上,等水位到了那個刻度,再數一數一共有幾桶水,稱一稱每桶水有多重不就知道了嗎?”還有的說:“石頭和水都不方便,我覺得可以叫曹操的兵士一個個走上船去,等水到了那個刻度,看看有多少個兵士,稱一稱他們的體重就知道了。”

“對呀,這就叫就地取材。曹沖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我看咱們同學們比曹沖還聰明!”當學生回答完之后,我十分欣喜地說。

課堂創新是我們每位教師的追求。我相信:只要我們真正堅持教育創新,堅持創新教育,我們的教育就充滿希望,我們的國家就充滿希望,我們的未來就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