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
時間:2022-11-04 10:23:27
導語: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能夠被后人繼承、傳承的優秀文化。本文以傳統文化為著力點,詳細闡述了應當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真正感知和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優良特征,從而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滲透
語言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語言學科不單單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我國優秀文化的宗旨在于培養人們的自我修養。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更應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優化教學模式
為了使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真正滲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文化教學情境或是把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也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找到優秀傳統文化和小學語文課堂的結合點,從而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孔子拜師》的學習中。該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既體現出了孔子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同時還滲透出了學無止境的思想。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教師應當準備一些有關孔子的資料,并要求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孔子的資料。另外,該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是①學生能夠認識7個生字;②有感情朗讀課文;③了解故事梗概;④積累文中佳句,能夠字典或其它方式理解詞句意思。其后在課堂開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談話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在本單元中既可以了解古代神話故事,也可以欣賞古代建筑,并認識古代思想家。那么今天我們主要是認識一位大思想家。之后,教師可以將有關孔子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孔子資料進行相互交流。其后可以通過初讀課文,了解內容;研讀課文、了解品行兩個環節完成課堂的講授。最后教師還應當進行課堂反思:對于該教學案例,可以從兩各方面反思:一是利用情境幫助學生詞語。文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與生活實際生活聯系并不緊密,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時應當先讓學生進行現象。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能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二是課堂主線。顯然,該教學設計中,教師只是以一條主線貫穿全文,致使在進行孔子品行的分析時,沒有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前提應是優化教學設計。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在課堂真正感受到,并學習到優秀傳統文化。
二、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是來自于生活。在當下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學中,既能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關鍵的是還能夠增強課堂的學習氣氛,從而使學生充分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充分應用到口語教學中。如這樣一個教學案例:教學目標為:學會觀察生活和搜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保證語句通順;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并通過觀察圖畫和詞語,了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另外,在教學開始前,教師應當準備好教學課件、十二生肖等郵票掛圖,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知識課堂學習中。之后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如設置主題為:閃光的鑰匙新聞會,并制定一系列相應的規則。接下來,讓學生將近期了解到的傳統文化以新聞行形式展示給大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主題新聞會。隨后,教師在課堂結束之際再進行獎勵評定。最后,完成教學之后,教師還應當進行反思:①新聞會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那個環節設計的不合理影響了教學效果。②活動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③十二生肖傳統文化是否真正地滲入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該案例,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十二生肖資料的交流時,應當考慮到學生在課下是否完成了資料的收集。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時應當注意新課改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可以既能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又能夠真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水平。
三、延伸到課外學習
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繼承性的特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融入傳統文化,也要在課外融入文化,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另外,課余作為課堂的延續,應當與課堂教學保持同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中秋、春節、清明等傳統節日,最具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人們對于傳統節日也非常喜愛。而教師可以在講解與節日有關的文章時融入傳統文化,而后在課下布置靈活的課外活動。或者是在節日之時,創設一些新穎、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便學生能夠深入與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如讓學生收集一些與節日相關的故事或是民間習俗。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將課堂上傳統文化的學習延伸到課下。如在上述《孔子拜師》的例子中,在學生完成課堂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閱書籍等途徑來搜集有關孔子的其它故事以及他的著作。之后再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互動,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最終達到讓學生學習優秀傳統的目標。由此可見,教師應當重視利用課外時間,結合教學實際,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外學習活動中,從而讓學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既能助力于語文課堂的開展,又能使學生真正接受傳統文化,從而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何況,隨著新課改的改革,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越來越多。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中。
作者:張美玲 單位: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放路第三小學
參考文獻:
[1]陳瑞珍.探析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快樂閱讀,2015,18:93-94.
[2]楊海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6,04:24.
[3]祁晶焱.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學習(上),2015,04:75.
- 上一篇: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 下一篇:影視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