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與實踐
時間:2022-07-14 08:14:17
導語: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在此背景下,以應用文寫作課程為例分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在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優勢和有利條件,分別從教材、教師、教學內容三個層面提出在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的策略,包括精心編寫和修訂教材、挖掘思政元素,立足學科特點、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設計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課程思政;應用文寫作;教學實踐
2016年12月,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薄耙煤谜n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課程思政指通過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外的其他各類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融入課程教學中,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德行培養和價值塑造。課程思政作為思政課程的重要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要調動高校各類課程教師履行思政職責,賦予高校各類課程思政內涵,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2]
一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目標
應用文寫作是高校開設的一門通識教育類核心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和理性精神,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效寫作,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學生通過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學習,培養批判性思維,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較熟練地應用工具收集、分析文獻資料,掌握應用文的常用寫作方法和技巧,掌握批判性閱讀和寫作的基本技巧,能夠撰寫內容充實、表達規范的應用文,以及論點明確、論據確鑿、論證嚴謹的論文。具備一定的調研能力,并能將策劃思路與內容清晰呈現出來,高效地指導實踐行動。具有更強的溝通、協作能力,能在小組討論及答辯等場合準確、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現狀
1.部分教材編寫體例較為陳舊當前,應用文寫作教材版本較多,主要涉及公文文種的概念、特點、種類、適用范圍、寫作技巧、寫作練習等內容。這類教材結構簡明清晰,重點突出,實用性和工具性非常強。但是應用文文種繁多,部分教材的文種選用和體例沒有及時更新,導致應用文寫作課程內容過于強調寫作模式,例文不能多樣化編排,脫離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2.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應用文寫作課程的主要授課對象是大一、大二學生,部分學生社會閱歷還不夠豐富,缺少實踐經驗,對應用文的使用環境比較陌生,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學習熱情,不愿意動筆練習,習慣于通過網絡模仿寫作,難以體會應用文寫作能力對于職業發展的作用。
三應用文寫作課程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應用文寫作課程作為一門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通識教育類必修課,同時又是一門綜合素質訓練課程,應用性、實踐性都非常強。應用文寫作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的過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應用文寫作作為一個人文學科,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時代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有直接影響。應用文寫作課程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思政元素,適合成為課程思政的載體。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要積極探索在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路徑,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打好基礎。
四課程思政視域下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策略
1.精心編寫和修訂教材,挖掘思政元素在大力踐行課程思政的時代背景下,應用文寫作教材的建設十分緊迫。有關方面要對應用文寫作教材進行深入調研,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精心編寫和修訂教材,對教材體例進行創新,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教師要認真選擇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源,在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使教材成為具體而生動的課程思政育人載體。2.立足學科特點,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要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落實、見功見效”。[3]落實課程思政的關鍵在于增強教師課程思政意識,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以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課程思政建設背景下,在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研究、創新課程思政的方式方法,提升綜合素養,促進專業發展。3.設計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根據課程思政的要求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塊,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在講授禮儀文書的寫作時導入案例。《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孔子教子的小故事:“(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瘜υ?‘不學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瘜υ?‘不學禮,無以立?!幫硕鴮W禮?!苯處熆勺寣W生分析講解這個故事,讓學生了解禮儀是什么,使學生明白學禮儀、懂禮儀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禮儀的本質和精神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涵。第一,禮儀是對別人的尊重。第二,禮儀是對自己的尊重。一個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被別人尊重。自尊就是承認自己生命的價值,就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通過禮儀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禮、懂禮,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自覺地糾正自身的不良行為,同時培養自我完善意識和創造能力。在講授禮儀文書的寫作時,教師課后可以讓學生自行收集一些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物品,或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民風民俗等,鼓勵學生拍攝一些家鄉婚俗傳統的圖片,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五總結
課程思政在本質上是一種教育方式,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育人”先“育德”,注重傳道授業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機統一,一直是教育的優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課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門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教師可采取相應策略在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中有效實施課程思政,包括精心編寫和修訂教材,挖掘思政元素;立足學科特點,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設計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2]賴金茂.“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建設難點及其解決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
[3]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
作者:李瑩 單位:武漢學院
- 上一篇:中小銀行負債質量現狀與建議
- 下一篇: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品質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