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論如何加強中學語文教育
時間:2022-08-07 10:52:00
導語:獨家原創:論如何加強中學語文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無論是整個世界教育發展趨勢還是中國正在全面推行的素質教育,都越來越重視人文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以分數取人,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這種狀況,與知識經濟時代對創新人才的要求、對教育的要求已不相適應。
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所謂創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給予革新,或是創出前所不曾出現過的。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語文學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對本學科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它才有發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語文教學法進行的是母語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因此,把創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創新教育,它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所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實踐
[關鍵詞]學科創新教育權威模式
語文,作為一門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學科改革的排頭BING,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個性
(一)創新教育,就是走前人末走的道路,干前人末干的事業,就是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更加要導之以“創”。它是要在全面優良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迸出智慧的火花。從這種意義上講,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教育思想。
(二)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在價值觀取向堅持以未來理想與成功為價值的“明天”教育價值觀,它不以“重復過去”為已任,旨在人文本質上創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創新教育是一種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與情商和諧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強調人格發展的獨立品質。創新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它屬于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
二、塑造語文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能力,即創造力,它是人類最高級的一種能力,是各種能力綜合的結果,如記憶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其中想象力起著重要作用。
中學語文教育應該順應21世紀的時代潮流,高揚創新教育的主旋律,肓負起培養創新人才的崇高使命。中學語文教育的創造能力培養,主要是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習慣,并且要強化實踐性,切切實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得以落實。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觀,“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9年6月25日)要實施語文創新教育,就必須真正尊重學生人格,民主平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查閱工具書,去思考,去探求,去討論,去爭辯,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在這一語文學習過程中,YING導運用已有知識和已有能力,使已有的智力在實踐中運用中得到重組、得到發展,開發每一個學生創新潛能。使學生親身體驗探索過程的心理歷程,豐富、礪練他們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的情商水準。這種實踐的、活動的語文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不斷發現客體新質,不斷豐富和改造主體知識和經驗的過程,也就是創新能力的養成、內化的過程。
三、通過教材對學生潛移默化
在語文教育活動中,要通過一篇篇教材(特別是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領悟力。每一篇活生生的作品,都包含著作者獨特的人生經驗、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每一篇作品都呈現出作者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創造力,每一篇作品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從“以知識為核心”的觀念轉變為“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觀念,從“以教師為本位”的觀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從“模式教學”的觀念轉變為“開放教學”的觀念。
四、調動學生積極性,注重發散學生思維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欲,啟發、引導學生各抒已見,鼓勵肯定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素養、生活經驗和情感氣質,對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讀。這種體語、解讀的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這是語文課的獨特魅力所在,這本身也是潛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的鼓勵與肯定也就保護了探索、創新的積極性,而決不能用教師的“權威”、統一的“模式”、所謂的“標準答案”去扼殺學生的創造性。
例如講《愚公移山》后,教師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確性,然而學生有逆向思維,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還通過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這樣不僅使學生觸類旁通,解決各種疑難,還能培養其創造力。
語文(尤其是文學作品),是歷史的一面明亮的鏡子,是生活的多彩畫卷,體現著作者關于人世、宇宙如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體現著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個性。一代代的人逝去了,但他們的精神笑貌卻活生生地存留在語文(文學)里。語文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對語文(文學)審美感悟,可以從歷史的深度認識生活,了望人生,從中汲取營養,接受人文素養的陶冶,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語文教學可以從語文(文學)作品中“復活”歷史,甚至可以“創造”歷史,從文學作品中體悟遠逝了的作者的活生生的精神笑貌,更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更加應該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創新的自由度,讓每個學生的創造個性得充分的自由發展。寫作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造,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物化和外現。我們應當鼓勵并引導學生很真實地SHU寫自己所體驗到的生活,切忌人云亦云的假話空話;鼓勵并引導學生大膽想象,SHIU發感情,發表議論,不必拘泥于事實,也可編述故事。在寫作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思考和發現自我,并體會到創造的樂趣。2000年的全國高考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五、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
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與學的活動是最富生命活力、最具個性色彩的活動,也是最有創造空間的活動。教師本身應當具有正確的語文教育思想,摒棄應試教學,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從學生的實際、自身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進行語文教學。教師心中要發始終懷有“育人”、“立人”的崇高目標,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既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既重視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又注意開發學生的智商和情商,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結論
教師的教學觀更新了,教師的觀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也有望了。如果教師的思想僵化保守唯上唯書,缺乏創新意識,那是決不可能培養出創新人才的。讓我們師生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紀中學語文創新教育的春天!
參考文獻
[1]瞿葆奎.中國教育學百年[J],教育研究.1998,(12).
[2]李杏保,顧黃初.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3]顧黃初.語文學科教育的百年步履[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8,(1).
[4]王欽韶.中國現代文章寫作學的歷史發展[M].鄭州:文心出版社,1997.
[5]申小龍.當代中國語法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
[6]曾祥芹,甘其勛.文章學與語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7]曾祥芹,甘其勛.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8]沈政.腦科學與素質教育[J].教育研究1999,(8).
- 上一篇:語文材料審題管理論文
- 下一篇:語文妙用修辭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