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控制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8 04:23:00
導語:語文控制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本文首先從中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教材實際和傳統的教學習慣三個角度論述了對中學語文教學實行控制的必要性;其次,針對教學現狀提出了必須實施控制的六個方面并加以簡要論述;最后,闡述了實施控制的具體做法及其過程。
***
一
任何教學活動都是一種有控制的信息傳遞活動。教學愈要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追求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愈需要控制。
中學語文科尤其需要重視和實施教學控制,其理由是:
1.為學科性質所決定中學語文科除了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之外,還有一個顯明的特性——綜合性。“中學語文科的綜合性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能力訓練和教育功能幾個方面。”(于亞中等主編《中學語文教育學》第28頁,高等教育出版社)就教學內容而言,“一套中學語文課本,包羅萬象”,綜合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各種門類的知識,涉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小說、散文等各類文體和文言、白話兩種語體。單就語文知識來看,它包括了語、修、邏、文等眾多的方面;就能力訓練而言,又包括聽、說、讀、寫四個大的方面。同時,聽、說、讀、寫的訓練與語文智能的訓練及非智力品質的磨煉又是綜合在一起的;就語文功能而言,“體現在它熔智育、德育、美育于一爐”。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說明,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是非常浩繁復雜的,而要想多快好省地完成這些任務,就必須對語文教學從整體到各個局部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
2.為現行教材所決定我國目前使用的中學語文教科書幾乎都是文選型的。文選型的教科書不同于有完整知識體系的知識型教科書,它儲存教學信息的基本單位是一篇一篇的選文。這些選文不是相互聯系的,而是各自獨立的,不是專為編寫教材寫的,而是為了別的目的早就寫好的。它儲存的語文教學信息有如下特點:
1)雙重性。即:一篇課文既儲存著語言形式方面的信息,又儲存著思想內容方面的信息。
2)多層次。一篇課文從小到大可依次劃分為字、詞、句、段、篇五級語言單位,每一級語言單位中都儲存著語文教學的信息。
3)已知與未知共存。對于中學生來說,在一篇課文中,不論是字詞句儲存的信息,還是段落篇章儲存的信息,都既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
4)不可窮盡性。從接受學的觀點看文章中儲存的信息,是不可窮盡的。正如丁·德里達所說:“……本文不可能有終極的意義,詮釋過程一層層不斷地展開所指成分,而每一層又轉化成一個新的能指即表意系統,因而詮釋過程嚴格說來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過程。”(轉引自《接受學導論》127頁,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
5)無序性。如果把審視的范圍擴大一下,從一篇文章儲存的信息與另一篇文章儲存的信息之間的關系看,任何兩篇各自獨立的文章之間信息的儲存都呈無序狀態。
以上特點說明,文選型的教科書至少有三大弊端:第一,教什么,目標不明確。一篇課文儲存的信息那樣多又那樣復雜,是全部教給學生呢,還是只教一部分?如果是只教一部分,又該教哪些,不教哪些呢?第二,教多少,深淺難控制。一篇課文儲存的信息既有學生已知的,又有未知且不可窮盡的。指導學生學習一篇課文時,是盡其所知講得越深越好呢?還是講到一定的程度就行了呢?第三,如何教,序列難安排。既然各篇文章之間處于一種無序狀態,那么,教學中應該怎樣處理,才能把各篇課文聯系起來,使學生通過學習建立起自己完整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呢?
以往純粹文選型的語文教科書對選文幾乎不作任何控制,教什么和教多少的問題不明確,前后課文之間的聯系也不明確。所以,過去的語文教學一直處于一種盲目的狀態,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現行文選型的中學語文教科書和以往的語文教科書相比,雖然通過精心編排單元和編寫教學提示等措施,有了很大改進,但是,由于文章仍然是現行教科書的主要教學內容和儲存教學信息的基本單位,所以它并沒有從根本上革除上述弊端。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現行語文教科書時,仍應十分重視教學控制問題。
3.為改變傳統教學習慣所必需和古代純粹文選型的語文教科書有關,傳統的語文教學是就一篇文章教一篇文章。教師拿到一篇課文,就盡其所知一古腦全講給學生,至于哪些該講,哪此不該講,講到什么程度為止等等,都不去考慮。這種就文章教文章的傳統做法至今還嚴重影響著我們的語文教學。據筆者所知,有些學校,尤其是一些農村普通中學的語文教師,教語文向來是隨心所欲,什么大綱規定、教材要求之類,一概不管。有的甚至不寫教學計劃,不制訂教學目標,更不研究如何控制教學質量,真所謂“碰到什么教什么,教到哪兒算哪兒”。面對這種傳統習慣的影響和束縛,中學語文教學更要特別強調并確實實施教學控制。
二
一般來說,教學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控制。針對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尤其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
1.定向控制定向控制即目標控制。嚴格的目標控制,首先應該有一個完整的目標體系,在整個中學階段,每一個年級、每一冊書、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每一節課都應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并且做到上一級目標制約下一級目標,下一級目標體現上一級目標。中學語文科的總目標和初、高中兩個階段的目標,是由國家統一控制的,并在現行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上有明確規定。教師的責任只是根據這些目標在教學中進行具體操作。年級目標、一冊書的目標以及單元目標、課文目標和課時目標等,一般都要由教師自己確定。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好多中學語文教師只制訂一篇課文的目標,上無一冊書的目標和單元目標,下無一節課的目標。這樣就使語文教學的某些過程失去了控制。
2.定性控制所謂定性控制,就是根據教學目標控制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所傳遞信息的性質。有人說,語文教學的內容是大雜燴。這一方面是由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沒有對語文教學的信息進行控制所造成的。語文教學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老師一節課滔滔不絕地講下來,好些內容卻與學生學習語文無關,有些雖然與學習語文有關,但是學生早已知道,真正于學生有用的信息,就那么一兩句,甚至一句也沒有。有鑒于此,對語文教學的內容進行定性控制就大有必要。
3.定量控制中學語文科的定量控制難度較大。現行統編語文教科書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不夠。(參見拙作《從信息量看中學語文教學》,《西北師大學報》1993年1期)但是,中學語文教學不能沒有量的限制。一學期寫幾篇作文,一篇課文幾課時教完,一節課教多少內容,布置多少練習題等等,都應該有個大體的量的界限,進行定量控制。
4.定度控制定度控制就是對教學內容的深淺程度進行控制。如前所述,一篇課文儲存的信息不可窮盡,可深可淺,教學時必須進行控制。寫作教學也是如此,指導不同年級學生的作文應有不同的要求,使用不同的尺度。甚至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也應該有不同程度的要求,進行定度控制。
5.定序控制定序控制是指對教學內容系統化的控制。雖然現行中學語文教科書還沒有找到一種更盡如人意的科學的編排序列,但大都已經有了自己完整的體系,比如統編中學語文教科書的內容有五大系統:1)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的讀寫知識和能力訓練系統;2)聽說的知識和能力訓練系統;3)文學鑒賞的知識和能力訓練系統;4)文言文的閱讀知識和能力訓練系統;5)現代漢語的重點知識和能力訓練系統。每一個系統都有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體系。現在的問題是,有很多中學語文教師還沒有鉆研教科書的這些體系,或者沒有真正搞懂這些體系,所以教學中依然是孤立地就一篇課文教一篇課文,就一次作文教一次作文,沒有整體觀念和系統觀念。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化控制,教師的任務有三個方面:一是認真鉆研、真正弄懂教科書的編寫體系;二是按教科書的體系控制教學;三是在控制的過程中,發現并修正現有體系的不足之處。從而使自己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更加科學和有序。
6.質量控制所有以上的控制都是為了控制語文教學的質量,但是,光有以上的控制還不能達到完全控制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學質量的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另文還要專門來談,這里從略。
三
在闡述了為什么控制和控制什么之后,這里再談談怎樣進行控制。
1.嚴格制訂各階段教學計劃制定教學計劃既是進行教學控制的前提,也是實行控制的起點。上文所說的各項控制,首先都應該在教學計劃中體現出來。中學語文教學的現實情況是,有很多學校(尤其是好多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缺乏通盤的教學計劃。他們一般只有一份課題計劃,即教案,沒有單元教學計劃,也沒有一個學期和一個學年的教學計劃,更沒有整個初中階段或高中階段的教學計劃。有的雖有學期教學計劃,但那只是一張課程進度表,別的什么也看不出來。學校應該嚴格計劃體系的管理,督促教研組和語文教師制訂好各類教學計劃,使每一個階段的教學工作都有章可循。語文教師更應該事先認真負責地制訂好教學計劃,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2.建立監控網絡和制度有了教學計劃還不夠,還必須有人監督執行。語文教師是計劃的執行者,但也要以自監。另外,還必須發揮學生和語文教研組以及學校教務處的作用,實行全方位的監控。語文教師既要將自己的教學計劃上交教研組和教務處,并定期向他們匯報計劃的執行情況,使自己的工作置于教務處和教研室的監控之下;還要將教學計劃向學生公布,使自己時時置于學生的監督之下。教務處、語文教研室和全體學生之間要建立一定的聯系渠道,積極主動地參與監督工作。
3.實行單元質量程序管理有了教學計劃(控制方案)和監控網絡之后,就要實施控制。我曾根據教育管理學中的"PDCA"程序〈即:計劃(P)—實行(D)—檢查(C)—處理(A)〉,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擬定過一個單元教學質量管理的程序。此程序分4個階段、11個步驟。現列于后,以供參考。
第一階段:制訂計劃
1.研究一個單元的全部教材;
2.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具備的現有水平;
3.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制訂單元教學計劃;
第二階段:實施教學
4.根據計劃教學第一篇課文(如果實行單元整體教學,則以下5、6兩步可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安排);
5.總結第一篇課文的教學得失,根據計劃和第一篇課文的教學情況教學第二篇課文;
6.總結第二篇課文的教學得失,根據計劃和第一、二篇課文的教學情況教學第三篇課文;
第三階段:單元檢查
7.檢查評估,確定是否達到單元教學目標;
8.對已達和未達目標部分,分別找出達到目標和未達目標的原因;
9.根據原因制訂鞏固和補救措施;
第四階段:單元鞏固
10.進行單元綜合練習,對已達目標者實施鞏固措施,未達目標者實施補救措施;
11.將經過補救仍然遺留的問題轉入下一管理程序循環管理。
這樣做有些人或許會感到麻煩,但是,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怕麻煩是不行的。不加控制,由每個教師隨心所欲地教學當然省事,但造就一堆廢品就不僅是麻煩而且是罪過了。
- 上一篇:語文教學應用管理論文
- 下一篇:情感寫作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