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讀說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2 04:54:00

導語:語文讀說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讀說教學管理論文

[內容]

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中學語文教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教學生學好課文和必要的語文知識,進行嚴格的語文基本訓練,使學生熱愛祖國語言,能正確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文字,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由此可知,所謂語文能力,包括讀、講、聽、寫四個方面的能力。這早已為廣大語文工作者所公認。可是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對讀與說的能力培養與訓練卻不同程度地被削弱了。教師的教書成為講書;學生的讀書成為聽書。這就不同程度地妨礙了中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高,這就不能不說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學中薄弱的一環。長此以往,怎么能把學生培養成大綱中規定的“能正確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合格畢業生呢?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人們認為“中考”“高考”又不考讀書和講話,不如平時多做點筆練有用得多,因而學生訓練中讀得少,講得更少。筆者從事語文教學近30年,直到最近七八年才真正體會到削弱口語教學,實在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損失、一大失職。

從1987年開始,我接觸了職高語文教學,所教班級都是和第三產業有關專業如:商業營銷、旅游服務、醫護等專業。學生畢業后,如果“口語”能力差,將難以勝任崗位工作?;诖耍抑庾チ俗x與說的教學與訓練。

一、關于讀的方面

在教學產踐中我看到,凡是讀的能力較強的學生,寫的能力及理解能力較強。作文語句流暢,病句少,用詞豐富,左右逢源;反之,讀的能力差的,作文時磕磕碰碰,詞匯貧乏。看到問題不等于解決問題。要進行讀的教學和訓練,必須有通盤的計劃。我針對高中生對讀書興趣不大、認識不足的情況,首先提高思想認識,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古今中外凡有大成就者,皆得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多識廣。李白之所以成為偉大詩人,“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陶淵明一生“好讀書”。在提高認識后,提出讀書要求,目標并教給方法。

讀書,要求讀懂,會用,讀得快。

所謂讀懂就是了解文章的內在脈絡,外在的結構形式,把握文章的中心。會用,就是要記得住,講得出,用得活,“使其皆若出于吾口”(朱熹《讀書之要》),融匯貫通,為我所有。所謂讀快,快速,多讀,巧讀。至于讀書方式方法很多,如朗讀、誦讀、默讀、精讀、略讀、泛讀、速讀、接讀、輪讀、齊讀。根據時間、場合、文章體裁、篇幅長短、教學要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方式方法又有不同的要求。如有聲的要求清楚流暢,感情準確。為了記憶多用默讀,詩歌和抒情散文又多用朗讀。

特別要說的是,精讀與泛讀兩者不可偏廢。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均強調精讀與熟讀。如要求學生讀課文時搞批注,勾劃、圈點、抄錄等。而對于略讀、泛讀習慣的培養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甚至對于古人“好讀書不求甚解”一目十行的有益經驗,不屑一顧。大家知道,當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科技文化發展日新月異,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為社會多作貢獻,就得多讀書。因此,培養學生略讀、泛讀、速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忽視了這一點,“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就是不可能的。我要求學生每天用半小時到45分鐘閱讀報紙不少于四份16版,多的達八份32版(校園報欄),有的只要求學生瀏覽標題就行了。由于讀書是思想活動過程,要求學生讀書時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這也是提高讀書質量和速度的保證。

二、關于說的方面

學外語必須十分重視口語,學漢語亦然,大綱早就把說的能力看成語文能力的一個方面,而實際仍落實不夠,不是沒有通盤計劃就是缺少具體的考察評估要求。

我從87年接觸職高班語文教學,首先對學生進行口語重要性的教育??朔耙簧聛砭脱窖綄W語,那有不會說話”的思想。認識到要說得好,還必須加以認真刻苦訓練。針對中學生實際情況,初中一年級學生大多能積極舉手發言,有啥說啥,態度自然。初中二三年級主動要求發言的漸少,到高中則更少。我講了口語使用頻率高、范圍廣,從國家最高領導到普通市民,從鬧市到遙遠的小山村,從中到外,從古及今那里少得說話交流??谑鏊俣让糠昼?50字以上,而手寫每分鐘只30字左右,前者是后者的五倍。中國歷來強調辯才的培養,縱橫家便是,《口才與講演》是現代培養這種才能的一種雜志。美國從60年代起有三百所大學開辦“說話系”專門研究說的學問。書面語離不開修辭,魯迅先生說“在修辭學中,口語修辭是源,書面修辭是流”。提高對口語的認識后,再提出訓練的目的要求。

首先讓學生準備講話稿在班上講,但講時不能照稿念。要求有條理,說清事實,生動具體。再進一步要求在聲調、口吻、節奏、修辭方面有點講究,以下是筆者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具體做法:

1.天天講。每天上課時先用三五分鐘由一二名同學講,或甲講乙評。

2.班會作專題發言。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推出代表發言。

3.組織班級故事會、演講會,全由個人事先準備。

4.在平時測驗或期中考試專門有40或50分考題為口試,采用抽簽方式選題。(要求學生主動讀書自學,把課文按進度提前讀完,留出充裕時間。一般每冊語文教材只要12至14周便可學完,余下時間安排口試。)

5.爭取參加社會上各種演講比賽,接受社會檢驗,每年1-2次。

以上4、5兩條還可以作為對口語訓練結果的考查和評估。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學生口語能力普遍提高了,過去不愛講、不善講的同學也滔滔不絕,津津樂道了,有的甚至口若懸河,妙趣橫生。1989年在全區中學生演講賽中,我教的旅游班學生有二人獲三等獎;1991年醫士班學生二人參加全區學焦裕祿演講賽,分別獲一、三等獎;1992年在我班參加全區中學生五四演講賽的一個同學又獲一等獎;1994年一同學獲全市職高生演講賽三等獎。

讀書與講說能力的增強,極大地促進了寫作能力的提高。近幾年我教的職高生,一人獲全國中學生作文賽優勝獎,五人在區、省級報上發表文章,另有24人在校報上刊登文章數十篇??傊?,事實證明了有計劃有目的地加強對學生讀說能力的培養訓練,對于全面提高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