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演講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13 03:51:00
導語:語文演講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們的聽、說、讀、寫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又往往只注重聽、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說的能力的訓練。目前不論是中學畢業生,還是大中專畢業生,甚至包括少數碩士研究生,在面臨雙向選擇的挑戰下,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能準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還有少數人是膽小,不敢說。總之,在目前的人才走向市場的形勢下,“說”這種能力,應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我在語文課講授的過程中,也時時感覺到學生們在說的能力方面的欠缺。比如課堂提問,很少有同學能主動發言,即使發言,不是不敢大聲講出來,就是表達的不準確,實在令人頭疼。課下詢問其原因,不是不會,主要是膽小,另外是怕出風頭,惹人恥笑,寧肯不回答,也不讓自己當眾出丑。這種情況在同學中普遍存在。我對此也曾經嘗試用其他方法改變過,但都無濟于事。去年我在班上開展了課前五分鐘演講,時至今日,已一年有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課前五分鐘演講,是指在教師講課之前,先抽出五分鐘時間,讓五個同學依次登上講臺,要求他們態度大方,表情自然,用洪亮的聲音,完整、清楚地給同學們講一個內容,時間是每人一分鐘,內容范圍不限制,當然要健康,達到這個要求的算合格。但這個活動開始的時候,效果并不好,除了班干部之外,班上很少有同學能達到上述要求的。大部分同學要么羞羞答答、滿臉通紅,局促不安地站在講臺上無話可說,要么語無倫次、前言不搭后語、聲音象蜜峰嗡嗡般咕噥兩句。但是,教師和同學們并不就此恢心喪氣,教師除了鼓勁,并加以啟發、誘導,學生下決心,同心協力,決心把此項活動搞好,于是就有了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比一次理想,不但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而且還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學期結束時,我們在班上作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同學們對此項活動很感興趣,而且希望這個活動繼續搞下去。作為他們的任課教師,感到很欣慰,想把此項活動推廣開來,因此,我想就此談談我班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的好處。
其一,鍛煉了學生們的膽量和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勇氣。
課前五分鐘演講一開始,大部分同學都很感興趣,只是太缺乏信心,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也有一部分同學對此活動不理解,認為純粹是走形式,消磨時間,持不大情愿的態度。但經過教師的循循善誘,一再啟發和鼓勵,闡明其意義和作用,同學們對此項活動有了新的認識,認為這是自身鍛煉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我也抓住了這個機會,首先采取了啟發、誘導學生興趣的方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第一次課前五分鐘演講之前,我先出了幾道智力思考題:“4的平方在什么情況下等于8?”(在錯誤的情況下);“汽車在向左轉彎時哪個輪胎不轉?”(備用輪胎不轉);“一個人能吃兩個饅頭,那么半個人能吃幾個饅頭?”(沒有半個人);“貝貝的媽媽說貝貝不是她親生的兒子,那么貝貝和她的媽媽是什么關系?”(母女關系)“哪個月有28天?”(每個月都有28天)等等,要求同學們在我提出問題后馬上回答,不容半分思考,這樣一來,調動起了同學們的積極性,我提出的問題,除了“哪個月有28天”回答錯外其他全正確,同學們到此時興趣就上來了,我順勢找一兩個人登臺即興演講,效果很好,以后的課前五分鐘我不時地啟發、引導。比如有時我讓同學們和名人比口才,如我向同學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個富商去見大作家肖伯納,見面后富翁第一句話就說:‘一見你這樣瘦,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假若你是肖伯納,該怎樣反駁?”問題提出后,同學們爭相舉手,回答的結果也很正確。肖伯納這樣反駁富翁:“我一看見你這樣胖,就知道世界上鬧饑荒的根源了。”再如,我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性情溫順,為人和善,可他的妻子卻十分暴躁,動不動就發火。有一次他的妻子要他去做一件事,結果蘇格拉底忘記了,便去給學生上課,正當他講到高興之處,他的妻子怒氣沖沖走進教室,大發雷霆,順勢將一盆洗臉水潑了過去,將蘇格攔底洗成了落湯雞。我講到此,便嗄然而止,接著提問:“此時蘇格拉底會說些什么呢?”同學們頓時來了興致,紛紛猜測,有很離譜的,有比較接近的。總之,同學們的情緒非常高漲,蘇格拉底抖了抖身上的水,慢條斯理地說:“剛才給你們講過,電閃雷鳴之后,必然會有一場傾盆大雨。”同學們在笑聲中領會到語言幽默的妙處,也使蘇格拉底擺脫了困境。有時給同學們出個論題,讓他們對此論題進行辯論,如“金華五里亭有兩位老人,以拾破爛為生,二十多年來,他們把一個個被遺棄的女嬰抱回來撫養”同學們對此論題可以說是各抒已見,百家爭鳴,有時則是讓他們討論一句名言,如“對于沒有說出的話,你是主人;而對于已說出的話,你是仆人,—一尼采”;有時則讓他們抽一張卡片等等。經過我的啟發、引導,同學們的思路開闊了,信心增強了,都想當眾施展自己的才華。一學期下來,全班同學大部分能儀表大方,態度自然地站在講臺上,用清晰、洪亮的聲音,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感受,暢所欲言,盡情發揮。有一個班級為此還專門組織了一次“講、說”比賽,班上參賽的人過半,‘而且全用普通話,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令教師感到高興,且得到了系學生會的承認和贊許,而且同學們的信心加強了,都自信自已將來能成為演說家。從此以后,課堂提問時,不再出現以前的冷場現象,而是爭先恐后地舉手,急欲回答問題。
其二,提高了同學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豐富了學生們的業余生活。
常言道:“處處留心皆學問。”“悟性就在你的腳下。”同學們為了能搜集到有意義的題材,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隨時隨地就能觸發他們的感官,因此,在演講中也不時爆出光點。他們能從尋常小事中發現哲理。下面僅舉幾例加以說明。他們從樹根和樹枝的關系,聯想到不論干什么事都要有良好的根基。從葉和花的關系聯想到了以下幾點:紅花要用綠葉襯托;有人默默無聞(綠葉);風雨過后事情的本質才能顯露出來。拍球的啟示:逆境使人奮進,沒有壓力輕飄飄;“氣”足才能飛躍,要爭“氣”,鼓足奮爭的勇氣、志氣。叫壺和高壓鍋的聯想“為人要踏實,少說多做;不要居功自傲。上坡與下坡聯想到不要知難而退;要警惕思想上的滑坡;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是互相矛盾、互相依存的;順境時思憂,逆境時思進等不一而足。他們不但善于從平常小事中發現哲理,而且談風土人情、談社會、談理想、談志趣、講故事、說笑話、以及地名、成語故事的來源等等。這不但鍛煉了他們觀察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從不同程度上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另外,也豐富了一些同學的業余生活,在活動舉行以前,有一部分同學在荼余飯后以及課外活動期間,常常感到百無聊賴,無事可做,而活動開展以來,他們的視野開闊了,認為有做不完的事在等著他們。他們打心眼里喜歡上了課前五分鐘。
其三,溝通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心
正如一位同學所說:“課前五分鐘演講是心靈之橋。”名字的確起得不錯,事實也確實如此。它首先溝通了教師和學生的心靈,教師哪些地方講得不清楚,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學生可在課前五分鐘演講中提出來,教師加以改正,使教師的教學方法逐步得到完善。與此同時,也溝通了同學的心。因為同學們來自祖國各地,彼此之間很陌生,通過課前五分鐘這座橋,同學們互吐心聲,談了自己的志趣、愛好以及對人生、對社會、對友誼的看法,還有對班委工作的建議等等。這些話題都是同學們非常關心的話題,因此產生了共鳴,使原來感到陌生的同學得到了互相了解的機會,增進了友誼,活躍了班級氣氛,促進了班委工作的更好開展。正如同學們所說:“假如課前想睡覺或情緒不佳,但經不住‘五分鐘’的熱烈氣氛的誘導,好似注了一針興奮劑,情緒馬上振奮起來,認認真真地上完每一節課。”還有如是說:“課前五分鐘,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好象一縷清新的風,吹散了我們臉上的愁容,吹出了一張張的笑臉。”另外還增進了學生和學校的聯系,有的同學在五分鐘演講中提到想看晚間新聞,詢問同學,同學們都有此愿望,于是班委和學校聯系,學生會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同學們通過這個窗口,了解了中國及世界的形勢,更激發了上進的勇氣和信心。
事實證明,同學們對課前五分鐘演講很有興趣,并且希望這個活動搞下去,使他們在做學生期間,有一個自身鍛煉的好機會。
- 上一篇:讀寫例話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受權處罰與受托處罰立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