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現代化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4 08:17:00

導語:語文現代化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現代化教學管理論文

語文教學必須達到“現代化五要素”的要求,才能適應四個現代化的步伐。

一、務實。

空談誤事、誤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教學中提倡“大三實”,即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究實效。我們要反對種種形式主義及煩瑣哲學的課文內容分析及其提問。我們還主張“小三實”,即扎實、樸實、真實。所謂“扎實”,是要把語文基本訓練落到實處,落到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上,特別是讀寫的基本功。所謂“樸實”,是提倡反樸歸真,在課堂上不搞無益的“花樣”。有人提倡“玩,玩,玩,玩中學”的所謂“樂學”,實不可取;應該從小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勤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把課本劇搬到語文課堂上來,只能喧賓奪主、嘩眾取龐。短暫的外在興趣產生不了持久的學習動機。所謂“真實”,主要針對某些觀摩課的弄虛作假,事先搞排練而言。這樣的公開課沒有實用價值,而且不利于學生的正面道德熏陶。

二、效率。

工農業生產講究生產率,教學工作也要講究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空間相對穩定,而各種教學環節的安排卻因人而異。學生的讀寫能力只有主體在讀寫活動中才能得到提高、發展、表現和檢驗。課堂“三少”(讀得少,思得少,寫得更少)很難高效率地培養學生讀寫能力。造成“三少”的原因之一是受前蘇聯專家“文學分析法”的影響。明白如話、一讀就懂的課文也要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地分析,占用了學生大量讀寫時間。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另一個原因是教師把啟發式混同于提問或談話法。提問可能有啟發,也可能毫無啟發。應該提最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一節課給學生寫的時間不應該少于20分鐘。包括聽寫,默寫,抄書,寫讀書筆記,寫片斷,等等。“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現象必須改革。

三、理論。

正確的理論具有導向、增殖和增智的作用。現在大部分教師經驗有余而理論不足,對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經驗,缺乏理論加工,任其自流,或在低層次上重復,徒費精力。比如,對于兒童的錯別字類型之一是部件的左右對移(如知--),而很少上下調位的現象,若不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就很難說清楚這是空間知覺發展的序列使然。兒童站立時,能正確指出上下,卻不容易說清左右及東南西北,就是這個道理。又如類似漢字的字形比較,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多是先知覺期間的共同點,而忽略兩者的相異點。教師如果有識字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就會預先作相反的心理導向,讓學生先注意兩個字的不同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新。

要求教師有改革開拓、“敢為人先”的精神。對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要有自我分析,自我比較、自我調解、自我監控的自我意識,不斷摸索,不斷試驗。教師還要善于鼓勵創造性學習的學生,引導他們敢于質疑問難,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尖子。在對待好生和差生問題上,教師要搞積極平衡,不搞消極平衡。要充分關注學習,加以鼓勵和輔導;也要鼓勵差生迎頭趕上,不甘落后。忽視好生,任其自流,把過多時間花在差生身上,企盼學們齊頭并進,這違反自然界和社會的客觀規律不利于基礎人才培養。

五、信息。

在經濟領域有“信息是寶”的說法。在教學領域,信息也是改革所必需,具有啟智作用。借鑒別人的經驗,了解人家如何教,如何改,效果如何,還在研究什么,取長補短,為我所用,有所發展。關起門來搞教改,或在低層次上重復,難以從根本上改變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