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感悟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5 03:56:00
導語:語文課堂感悟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0月23號,在美麗的羊城舉辦的“名師之光”的系列活動中,有幸聽到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一節課,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被深深地觸動了——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啊,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老師啊,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語文課堂??!
王老師執教的是《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我也教過,可和王老師的課比起來,簡直有天壤之別,相形之下,甚是汗顏。整個一堂課,王老師以其極富詩意的語言、深厚的文化底蘊、渾然天成的教學設計、不斷閃現的教育智慧和飽含深情、揮灑自如的教學風格把每一位學生、也把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帶進了總理那“極其簡單”而又不簡單的辦公室,看見了總理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夜工作,在場每一位學生和觀眾的情感都被最大限度地調動出來,分不清課上課下,也忘記了大家在做什么,只覺得已經融進了一種氛圍,在這種氛圍里,那就是感動,為自己有這樣一位好總理而感動,為自己有這樣一位不辭勞苦、辛勤工作的總理而感動,為自己有這樣一位為了新中國而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的總理而感動,更為我們已經失去這樣一位總理而深深地悲痛!所以,當播放完反映總理生前和去世前的一段錄象資料,王老師連說三遍“下課”時,臺上臺下居然都沒有反映!
感動之余,也引起我深深的思索……
首先,我想到的是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個什么樣的課堂?不管它怎么變,但首先它必須是情感的課堂。
這是語文作為人文性的學科特點所決定的。作為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語文情感因素很濃的學科特點去發展學生的情感,塑造學生的品格,“讓語文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心靈雞湯、精神元素”,肩負著要把學生發展成一個完整的人的教育使命。
這也是遵循教育規律的要求。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教育只有真正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他們的真摯情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就像本節課,老師沒有說一句“要熱愛”的大話空話,但我們都有理由堅信的精神已經深深地銘刻在每一位同學心里。
請欣賞其中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我們看見了總理一夜的工作,你憑什么這樣大膽地告訴全世界——總理每一夜的工作都是這樣的?憑什么?憑什么??憑什么???(師的語言極富煽情作用)
生:憑我的直覺。
(臺下的觀眾情不自禁地爆發出笑聲)
師:是啊,往往女生的直覺很準啊。(剛才回答問題的是一個女生)
生:憑總理為人民所做的一切。
生:……
師:是啊,我們的總理就是這樣辛勤地為人民工作的一輩子。讓我們一起走進總理生命的最后歷程。
(課件播放記錄總理生命垂危前的一段文字資料,,全場肅靜,只有老師飽含深情地在朗誦:“1976年1月7日晚,微睜雙眼,對病床前的醫生吳階平說:‘我這里沒有什么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里需要你們。’”……)
師:當聽完總理最后的生命歷程,你肯定有話要說,你肯定有話要說……
生:總理你太偉大了。
生:總理你太累了。
生:總理你沒死……
師:對我們的總理不能用“死”這個字眼,請再說一遍。
生:總理你沒有走,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
師:現在我們終于明白了一個叫三寶的作曲家和一個叫宋小明的詩人為什么會在總理誕辰100周年的這一天有了這樣的創作,有了這樣的深情——《你是這樣一個人》
師生共同激情誦讀《你是這樣一個人》:……把所有的傷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這樣的人……
在這充滿情感的課堂里,在這充滿激情的心靈對白中,難道還需要空洞的說教嗎?
筆者還聽過一節課,執教者上的也是歌頌總理的文章——《十里長街送總理》,可情形卻截然相反。整堂課死氣沉沉,教師沒有感情,學生也沒有感情,原本飽含深情的文字卻被演繹成一堆枯燥乏味的東西。這位老師在最后的時候想煽情,想讓學生感受我們失去總理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可許多學生卻覺得老師造作,禁不住地在笑!多么不和諧的笑??!怪學生無知嗎?怪學生缺乏感情嗎?當然不能,因為你老師根本就沒有喚醒學生的感情!是啊,只有當我們的教育觸及了學生的情感,才是有效的教育。因為只有當學生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學習中,他們的生活經驗才會被調動起來,他們舊有的知識體系才會被打開,也才會積極主動地建構將要學習的知識。
接著,我想到的就是什么樣的老師才能為學生營造這種情感的課堂呢?
首先,他(她)必須是一個愛生命、愛事業、愛學生的老師,是個能自覺將生命融進事業的老師。當他(她)走進教室的時候,他(她)面對的不是普通的課堂,而是棲居著詩意生命的神圣的殿堂。當他(她)走上講臺的時候,那不再是只有三尺寬的普通的講臺,而是一座呈現生命色彩的神圣舞臺,是一座揮灑詩意人生的精神花園。當他(她)與幾十雙學生的眼睛接觸的時候,那已不是一雙雙普通的眼睛,而是一片片充滿詩意的心靈的天空!
他(她)還必須是一位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和充滿教育智慧的老師。語文是語言的藝術,是心靈的聲音,是思想的道白。一個沒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語文老師,是沒有能力引領他(她)的學生走進充滿神韻的語文殿堂,“去解讀,去體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去“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美麗”,去“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在這里,我想起了王老師說的兩個老師執教的語文課,上的都是柳宗元的絕句《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眱蓚€老師都碰到了學生問到的同樣的一個問題——天這么冷,那老頭干嗎要一個人出去釣魚???但是由于兩位老師的文化底蘊的不同,教育智慧的不同,卻使這首千古絕唱遭受了兩種不同的命運。一位老師由于自己對詩境的理解都不到位,所以他沒辦法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只讓學生胡亂地說。結果得出的答案是:那老頭家里窮;那老頭一定和家里人吵嘴了,我外公一和我外婆吵嘴就出去釣魚。這是多么粗劣庸俗的語文,要是被柳宗元聽到了還不氣暈!而另一位語文老師呢?面對學生突然來的問題,思考片刻后,從容地拋給學生一個問題:“柳宗元真的是在釣魚嗎?”在這個問題的牽引下,師生共同研究了柳宗元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結果學生說出了“柳宗元不是在釣魚,而是在釣一個春天(政治的春天)的答案。多經典??!多絕倫?。∵@才是詩意的語文!
他(她)還必須是一位有著廣闊的課程視野的老師,他(她)不是為了教語文而教語文,更不是為了考試而教語文,他(她)能站在發展完善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我們的語文,他(她)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精神祈求而去傳授語文。因此,他(她)上的每一堂語文課都不再是零碎的知識的堆砌,而是學生生命成長需要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到的是,在強調發展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片呼聲中,還應該有另外一個聲音,那就是不要忽視老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從學習過程上看,學生應是主體;但從價值引領和知識能力上來講,老師是主導。而且毫不夸張地說,老師的主導質量決定著一堂課的水平、質量和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語文老師惟有不斷地學習——學習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不斷地提升——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做人的品位、不斷地豐富——豐富的情感、豐富的心靈、豐富的靈魂,才能無愧于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的稱謂!
- 上一篇:閉角型青光眼術前術后護理論文
- 下一篇:乳腺癌患者護理措施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