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文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6 05:43:00

導語:語文作文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作文教學論文

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從知識的講授到能力的訓練,都應當是對小學作文教學的一種有“形”的超越。這個“形”,在一般情況下,是通過達到某種水平的文章來得到體現的。

指導學生寫出達到某種水平的文章,就不再是軟指標,而變成了十分明確的硬指標。就像跳高場地上必須跨越的明確的數碼一樣。教師和學生因而也就有了測試自己自身水平的具體尺度。這對教師的能力和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提高,無疑是個促進。

作文,是一種復雜的精神活動,這種活動的特征之一,是活動內容必須物化為具體的成果,才能脫離活動主體(學生)而獲得獨立存在的資格。所以它是一種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技能訓練活動。

以成果為目標,促進作文的教與學,便把訓練成果提到了首位。訓練是否有效,作用是大是小,得到了具體而實在的檢測,這就能準確發現訓練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便于針對性地揚長補短,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減少教與學的盲目性而增強其自覺性。

作文教學的成果是實實在在的硬件,如果教師本人弄不清這硬件的具體特征、寫作要求、容易出現的病癥和醫治病癥的辦法等等問題,那么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因為有效指導的前提是中肯的指導意見。似是而非的空話或者套話都是不中用的。

這種情況對教師來說,當然是一種壓力,會迫使教師不斷地自覺地更新知識,想方設法思索訓練的手段,全心全意地去精心組織教學的全過程,努力追求理論與實踐的逼近,不停地練習寫作,進行“下水”探索。久而久之,教師的創造性也許就逼出來了。課堂講授就不會以原原本本傳達教材為滿足,就會以有效的指導為出發點,把力氣化在對教材的理解上,就會極力追求理解的準確深刻和表達的深入淺出。

從學生角度來看,成果意識的正效應也同樣顯而易見。它不僅是調動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手段,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把競爭機制健康地引進教學領域的一條道路。從1988年開始,我們學校語文教研組把每年出《學生習作遜的成果目標告訴學生。凡是在各級報紙雜志發表的學生習作、參加征文競賽的獲獎作品和經語文老師評選的優秀作文,全都可以收入《習作遜。這樣以來學生的寫作熱情空前高漲。全校60%以上的學生訂閱了有關寫作的報紙雜志,許多學生堅持每周一練,并積極向各級報刊投稿,參加征文競賽。為了寫好稿,各班自動組織了文學創作小組。學校邀請有關老師、報社編輯、作家、記者舉辦講座。

有的學生家長反映,孩子寫文章像著了魔似的,半夜里都會爬起來寫,1988年我校6名學生參加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全部獲獎。這年出的《學生習作遜中,獲獎作品10篇,?報紙雜志上發表的6篇,占總篇數的60%,1989年我們把“浙江省民間文學集成”《紹興市故事卷》一書出版,作為成果目標,要求學生收集整理民間故事,全校有4篇民間故事被收入該書。

以后我們不但繼續出《學生習作遜,還以每次作文設一、二、三等獎為成果目標,來鞏固、提高學生寫作興趣,保持旺盛的寫作熱情。人都善于表現自己,樂于展示自己,就寫作而言,人人都希望獲得成功。一旦目的達到,希望變成現實,這就會產生一種“再寫”的寫作沖動。這樣不斷的良性循環,在學生個體寫作水平提高的基礎上,班級集體的寫作水平也必然會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