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初步訓練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6 06:06:00
導語:語文初步訓練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著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上學期是段的訓練的開始,應著重讓學生理解自然段,進行連句成段的訓練。具體地講應著重進行兩個方面的訓練:一是要理解一段里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系,知道一句話一句話是怎樣連接成段的;二是要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知道文章是怎樣由一段話一段話連接起來的。
段的訓練應當由易到難,由讀懂一段話到讀懂幾段話,再到讀懂整篇文章。首先是讓學生讀懂一段話,因為一段話的內容較少,便于學生通過重點詞語了解每句話,思考句與句是怎樣連接起來的,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利學懂每段話乃至整篇文章。
一、啟發思路,讓學生掌握分析過程
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我通常是遵循如下過程進行段的訓練的:粗讀課文,弄清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使學生獲得初步認識棗細讀課文,弄清本段共有幾句話,理解每句話講的是什么棗深讀課文,分析理解重點詞句棗把句子聯系起來思考,體會本段文章的感情。為使學生認識這一閱讀過程,教師要設計一組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如教學《瑞雪》一課,引導學生觀察掛圖,使學生認識到圖上畫的是雪后的美景,圖文對照,學生知道第三自然段描寫雪景。我出示如下一組思考題:
1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2這段共有幾句話?每句是什么意思?
3哪些詞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4這段文字表達作者什么感情?
學生根據這組問題去讀書、點畫、思考、議論,然后一題一題把自己的認識講給全班同學聽,大家共同補充、修正、深化,從而引導全班同學完成對段的理解。學生遵循教師啟示的思路進行段的閱讀訓練,逐步掌握分析過程,學會讀書。
二、分析重點詞句,讀懂一段話
詞、句的教學仍應作為三年級的教學重點。因為只有弄清了詞、句的意思,才能進一步搞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讀懂一段話。所謂讀懂一段話,有三個層次:一是理解內容,二是理解思想,三是體會感情。達到第三個層次,才算真正理解。重點詞句是指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的詞句,理解了這些詞句,也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如《大海的歌》一課中的第二自然段,我就是抓住重點句(第四句)講的。講解海港繁忙的景象,抓住了裝卸吊車和海輪兩個景物。通過重點詞語,如“鋼鐵巨人一般”“巨臂”“有如密林”“數不盡”“上下揮動”看出裝卸吊車的高、大、多、忙;通過“飄著各色旗幟”“有如衛隊”“密密層層”看出了海輪的數量多和排得齊。從這句話的分析中,有力地展現了我國海港的繁榮景象,也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看到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蒸蒸日上那種自豪歡快的心情,從而對學生滲透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學生懂了這句話的意思,第三自然段的意思也就明白了,為進一步搞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打下了基礎。
三、理清句子間的聯系,學會連句成段
這里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一段話中的幾個句子不是胡亂湊到一起的,而是有一定的聯系。
如《大海的歌》第一自然段,先讓學生看看這段有幾句話,讓學生一句一句讀下去,由句子想到描寫的事物,理解所表達的思想。第一句寫早晨得到通知,第二句寫向碼頭走去,第三句寫看到的情景。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第三句是重點句,寫出了作者在碼頭上看到藍天、白云、碧海、朝陽這些景物。這些景物多彩多姿,構成了碼頭早晨的美麗圖畫,使人體會到作者當時那種愉快的思想感情。通過一句一句的理解,學生弄清了這三句話的順序,并懂得了這三句話的順序不能顛倒的理由,從而明白了這三句話之間的聯系。從上述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在段的初步訓練中,注意句子間的聯系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段的訓練的一個重要內。
句子之間的聯系很多,有的是在內容上有聯系,有的是在順序上有聯系,有的是在結構上有聯系。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二自然段的兩句話:第一句是寫海水色彩各異,第二句是寫海水色彩各異的原因,這個因果關系就把兩句話聯系起來了。老師在鉆研教材時,一定要注意把句子中的聯系找出來,并讓學生逐步學會分析句與句的聯系。
四、弄清段落之間的聯系,了解連段成篇的一些方法
與連句成段一個道理,每篇文章也不是任何幾段隨便連成的,段與段之間也有它的內在聯系。進行段的訓練時,注意找出其聯系點,才能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如《大海的歌》就是按照碼頭--海港--大海這樣的地點變換順序來寫的,使文章的幾個段落緊密地聯系起來。再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從結構上看是總--分--總的關系,這就是這篇文章段與段的聯系。開始一段概括說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接著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幾個方面分別寫出它的美麗富饒,最后一段寫島上的兒女保衛和建設西沙群島,將使西沙群島更加美麗富饒,另外在剖析段與段之間的關系時不可視過渡段的紐帶作用。如《瑞雪》第二段只有一句話:“大雪下了整整一夜”。它既承接了上段,說雪下得時間長,雪大,又告訴人們一夜之后雪停了,為下段寫雪后的美麗景色進行了過渡。
五、根據課后練習,進行初步分段練習
《李時珍》是三年級上學期的一篇課文,在課后思考題中第一次提出分段要求。課后練習要求按照下面的意思給課文分段:(1)立下為窮人治病的志愿;(2)跟父親學醫;(3)編寫《本草綱目》。指導分段是本課的重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參與分段的全過程,使學生從實踐中悟出分段的方法和道理。在了解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的基礎上,分別概括出五個自然段的段意:①李時珍立下為窮人治病的志愿;②李時珍跟父親學醫;③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藥物書;④李時珍作重編藥物書的準備;⑤李時珍編成藥物書《本草綱目》。通過比較對照,學生很快懂得了第①、②自然段,分別可以自成一段,就是課后要求分的①、②段,其余三個自然段合起來,就是第③段。我讓學生認真思考三個自然段合成一大段的道理。經過分析,學生知道了第三自然段是講編書的原因,第四自然段是講為編新書作準備,第五自然段是講編寫的結果,都是圍繞編寫《本草綱目》講的,所以可以合并為一大段。學生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為學習劃分結構段打下基礎。另外,進行段的初步訓練,要注意與觀察、朗讀、背誦相結合,使各種能力協調并進。
總之,三年級上學期進行段的初步訓練,要遵循適當的步驟,掌握必要的方法,從易到難、扎扎實實地進行。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劃分結構段,概括段意,為高年級篇章結構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信息社會對公共組織挑戰論文
- 下一篇:企業人事行政管理作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