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素質教育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4:40:00

導語:課堂素質教育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素質教育教學管理論文

[摘要]作為教育改革的細胞工锃——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必須以教學目標為軸,以提問啟發為徑,以技能訓練為實,以自學討論為主,以點撥誘導為繩,以實踐操作為本,以德育滲透為魂,以激情引趣為樂,以質疑發現為旨,以減負高效為榮,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關鍵詞]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特性課堂教學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主陣地,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旋律。要想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必須注重以下“十性”。一、以教學目標為軸,注重方向性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依照教材的具體內容,把每個學科由大綱所規定的結業總目標,劃分成若干個子目標,以化整為零,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籠統為具體,對教材的每個局部的基礎訓練和能力培養都提出明確的要求,作出嚴格的規定,理出分明的序列。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它對師生有著啟發,導向,激勵,聚合的功能。所以優化課堂教學必須抓住教學目標這個關鍵。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目標的確定,必須準確適度、明確具體;目標的展示,必須適時恰當、靈活自然;目標的達成,必須扣標施教、突出重點;目標的檢測,必須按標測試、及時反饋。二、以提問啟發為徑,注重啟發性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如果教師的問題提得零亂無序,就會把學生引入迷魂陣。那么,究竟怎樣提問才科學呢?筆者認為一是要講究提問的形式——提示式、疏導式、判別式、描述式、概述式、梳理式、點撥式、對比式、推理式、擴展式、賞析式、學法式等;二是要遵循提問的原則——設計精心、有目的性,難易適度、有科學性,新穎別致、有趣味性,循循善誘、有啟發性等;三是要選擇提問的角度——抓住重要點提問,抓住興趣點提問,抓住疑難點提問,抓住關鍵點提問,抓住模糊點提問,抓住聯系點提問,抓住聯想點提問等;四是要錘煉提問的語言——激疑啟思,深淺適度,變換語式,環環相扣。三、以技能訓練為實,注重實效性課堂教學以訓練為主線,已成為我們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共識。要使技能訓練落實到位,必須做到:有異彩紛呈的訓練內容——知識訓練環環相扣,能力訓練層層推進,思維訓練步步深入,情感訓練處處落實;有極富韻律的訓練過程——變主宰為主導、教師角色換位,變他主為自主、學生主體換位,變內容為例子、教材功能換位,變手段為工具、媒體功能換位;有新穎別致的訓練形式——教學內容練精華,教學藝術求精湛,教學設計要精當,教學語言講精辟;有靈活巧妙的訓練方法——教師少講、多讓學生自學,教師少問、多讓學生質疑,教師少演、多讓學生操作,教師少框、多讓學生選擇。四、以自學討論為主,注重主體性自學討論在課堂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活躍課堂氣氛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裕的自學討論的時間,要交給學生自學討論的方法。尤其課堂討論是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協作精神,強化競爭意識的極好形式,所以有人把課堂討論比作“旋轉大舞臺”、“新聞會”、“原子反應堆”、“新春茶話會”等。通過自學討論能夠達到:“自能讀書,自能發現,自能探究,自能質疑,自能解惑,自能悟法,自能明理,自能創新”的目的。五、以點撥誘導為繩,注重主導性點撥點撥就是要“點”要“撥”。所謂“點”就是點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這種點撥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及其活動規律,適應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實際需要,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因勢利導,啟發思維,排除疑難,教給方法,發展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點撥的形式,即感知性點撥、理解性點撥、應答式性點撥、評價性點撥、復述性點撥、條理性點撥、討論性點撥、交流性點撥、導入性點撥、研究性點撥、鑒賞性點撥、反饋性點撥等;還要講究點撥的方法,諸如暗示引發法,引路入境法,輻射延展法,逆轉爆破法,抽象比較法,綱要信號法,激疑促思法,再造想象法,挑撥爭鳴法,舉隅推導法等。六、以實踐操作為本,注重開放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在實踐,要使實踐操作落到實處必須實現“六大開放”。即一是開放學生的眼睛,敲碎有色鏡片,讓他們去盡情地觀看,觀看自然,觀看生活,觀看熒屏,觀看插圖,觀看實物等;二是開放學生的嘴巴,摘下窒息的口罩,讓他們盡情地表達,表達感受,表達見解,表達想象,表達生活,表達真情等;三是開放學生的大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布,讓他們盡情地思考,在空白處思考,在矛盾處思考,在轉換處思考,在模糊處思考,在疑難處思考等;四是開放學生的雙手,甩掉無形的手套,讓他們盡情地操作,動手繪畫,動手實驗,動手制作,動手操練等;五是開放學生的空間,打開學生腿上的鎖鏈,讓他們自由主動地發展,并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在表演中表現,在竟爭中表現,在實踐中表現,在創造中表現等;六是開放學生的教材,跳出書本的圈子,擴大學習的范圍,拓展學習的內容,并向課外創造開放,向各科教學開放,向校外世界開放,真正使學生的眼耳手口腦,全頻道接收,多功能協調,立體化滲透,快節奏反饋。做到課內外有興趣的激發,思維的碰撞,心智的啟迪,知識的創新,情感的陶冶,人際的合作,信息的交流,智力的開發,技能的培養,成果的展示。七、以德育滲透為魂,注重教育性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其思想教育因素的作用。就語文學科,它涉及政治、哲學、歷史、社會、生活、道德修養、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等包羅萬象、無所不有,并且課文大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其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形象生動,文中有道,道中學文,文道統一,二者水乳交融。其它學科也是一樣,教材內容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不失時機地,點點滴滴地滲透。有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總結出育人的六條途徑:①挖掘教材——育人的憑借點;②模透學生——育人的著力點;③寓于訓練——育人的融合點;④情感效應——育人的催化點;⑤知行結合——育人的擴展點;⑥為人師表——育人的感召點。當然在學科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甚多,關鍵在于教師要做有心人,滲透德育的意識要強,方法要巧,形式要活,時機要準。八、以激情引趣為樂,注重愉悅性興趣是進步的階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將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課堂教學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一種見效之快的方法之一,諸如①創設問題情境,導之以“疑”趣——學習啟動以問題開路,知識過渡以問題搭橋,知識探究以問題牽線,知識運用以問題擴展,知識復習以問題整合,知識測試以問題反饋,知識總結以問題延伸;②創設愉悅情境,引之以“奇”趣——直觀教學、引發興趣,游戲表演、強化興趣,智能競賽,提高興趣;③創設故事情境,動之以“情”趣——身邊的故事激趣,童話故事激趣,寓言故事激趣,成語故事激趣,幽默故事激趣,④創設成功情境感之以“樂”趣——給予人人成功的機會,創造人人成功的條件,教給人人成功的方法,促成人人成功的快樂。九、以質疑發現為旨,注重創造性學貴有疑,敏而思。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也有人說,質疑是求解的前提,質疑是創新的鑰匙,質疑是探究的靈魂,質疑是思維的開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但我們在課堂教學觀摩中看到學生在思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提不出問題說明缺乏思維的探索性;二是提出的問題比較簡單,說明缺乏思維的廣闊性;三是提出的問題雜亂無章,說明缺乏思維的條理性;四是提出問題比較膚淺,說明缺乏思維的深刻性。究竟怎樣才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呢?首先是解放、鼓勵學生,更新質疑觀念,做到讀書有疑導其思,解題有疑誘其思,實踐有疑導其思;其次是信任、欣賞學生,激發質疑情趣,做到語言要感情化,點撥要藝術化,評價要情趣化,第三是引導、幫助學生,掌握質疑方法,做到在疑難處求疑,在困惑處生疑,在無疑處尋疑;第四是啟發、誘導學生,培養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向專家挑戰,激勵學生向教材挑戰,勉勵學生向老師挑戰。十、以減負高效為榮,注重科學性學生“減負”教師“加負”這可以說是一大“戰略”的轉移。“減負”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非搞不可。但也不能超之過急,甚至矯枉過正,否則就會適得其反,課堂教學是落實教育目標的主要渠道,只有優化課堂教學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優化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各項素質合理、全面、均衡地發展。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輕負,優質、高效呢?第一,要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自主學習;第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第三,要靈活運用多種手段;第四,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三多三少”即多自主探究,少被動接收;多合作交流,少孤軍作戰;多有效實踐,少機械作業。優化作業是質量是“減負”的有效手段,即①作業的目的要明確,做到有的放矢;②作業難易要適度,做到因人而異;③作業結構要科學,做到合理搭配;④作業形式要靈活,做到新疑多變;⑤作業批改要及時,做到練有所得。總之,作為中小學教師既要銳意改革,又要腳踏實地,做到改革意識要強,教學觀念要新,教學方法要活,訓練效果要實。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要以老老實實的教學的態度,樸樸實實的教學風格,扎扎實實的教學效果,譜寫在學科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