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質教育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5:12:00
導語:語文素質教育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一句話就是重視受教育者基本素質發展的教育。筆者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讀、思、議、練”中強化素質教育談談膚淺的認識和體會并求教于同行。一、引導讀——培養閱讀素質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閱讀教學中,能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引導學生“三讀”:(一)通讀——整體感知這里說的“通讀”主要有三層意思:一是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掃清障礙;二是要求學生把全文讀通;讀順;三是要求學生對全文有一個總的感受,形成一個整體印象。其主要任務是:(l)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弄清字音字義,正確流利朗讀課文;(2)初步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3)劃出課文中的疑難問題。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在讀書過程中,提醒學生在書中圈生字、新詞,注字音字義。標段落層次,劃優美句段,根據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評點體會。(二)精讀——深入理解精讀課文是在學生掌握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根據本課重點訓練項目,深入理解課文。這是對課文理解的升華階段,它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例如,教學《詹天佑》一課中在八達嶺使用“中部鑿井法”開鑿隧道這部分,此段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小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實踐知識,難以理解。于是老師就利用投影畫面幫助學生理解其內容。老師先放映繪有八達嶺的幻燈片,但是沒有直接講解,而是引導學生讀課文中“從山頂往下打直井”到“把工期縮短一半”這段話后,老師啟發性提問:根據幻燈片上的地形圖,開鑿八達嶺隧道要從山頂打幾口直井?究竟有幾個工作面?要求學生觀察投影,對照課文動手畫出“中部鑿井法”的示意圖,問題一提出,同學們有的托腮想,有的動手畫,有的互相議,氣氛活躍,態度認真,猶如自己在設計施工圖一般。同學們仔細看,反復讀,認真想,精心畫,很快就抓住了課文的重點,突破了難點,解除了疑點。(三)熟讀——領悟情感熟讀課文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它是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聽說讀寫和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這一階段既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富有創造精神,又能使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訓練,領悟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例如,教學《大海的歌》一課時,教師指導學生總結課文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作者為什么要用“大海的歌”做題目?要求學生一邊熟讀課文,一邊思考,同學們經過反復熟讀課文后,很快就明白了:課題是大海的歌,課文寫大海唱的是歡樂的歌,新歌,實際是寫我們心中的歌。大海的歡樂就是我們的歡樂。我們都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的成就而高興,放聲歌唱。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領悟到祖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是改革開放的結果,從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P><P>二,誘導思—培養思維強質</P><P>北宋大學者程頤曾經說過,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之。現代心理學認為,思維能力是人的整個智力結構的中樞,思維發展了,人的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為思維催育和滋潤著人的其他潛力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開發學生智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主要誘導學生“三思”。(一)多思——思維廣闊小學生由于受水平、能力的限制,思路往往比較狹窄,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具體的事例,去誘發,引導學生大膽合理地想象,增強他們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太陽》一課時.讓學生讀課文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太陽和我們有哪些關系?課文在說明這些關系時哪些地方是概括地寫?哪些地方是具體地寫?哪些地方是從正面敘述?哪些地方是從反面“假設沒有太陽”來說明的?這些問題都是能夠在書中找到答案的。為了發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教師又設問:請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太陽給人們帶來哪些益處?還會帶來哪些害處?老師傳遞出的思維信號。會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歷,知識范圍,思維經驗做出多種結論。’(二)敏思——思維敏捷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詞進入兒童意識的時候帶著鮮明的情緒色彩”。使用多媒體來品詞析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詞句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如教學《大海的歌》一課的第四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先看錄像,形成整體印象,然后引導學生邊看投影邊思考問題:當看到這樣高大的石油鉆探船是咱們自己的,你是怎樣想的?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思維的閘門便打開了,有的說,這不是外國的,是我們中國自己的;有的說,中國自己也有了石油鉆探船,是多么讓人高興啊!還有的說,中國人民有志氣;外國有的,我們中國要有,外國沒有的,我們中國也要有。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而且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三)深思——思維深刻學起于思,才思源于疑。心理學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課堂上老師精心設疑,能夠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既能對詞句深人理解,又能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教學《一定要爭氣》一課的第二自然段時。教師緊緊圍繞“再三請求”“展開”設疑:(1)“再三”是什么意思?童第周為什么要再三請求?(2)…才45分”這個“才”說明了什么?(3)他的成績為什么這樣差?(4)“……17歲才進中學”這個“才”又說明了什么?(5)他17歲才進中學,學習又差,而他還再三請求,這說明了什么?(6)經他再三請求,校長同意了嗎?態度怎樣?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通過這一連串的設疑,讓學生把思維集中到理解語言文字的主旨上,當學生養成了思維的習慣不僅能知其然,而且更能知其所以然。</P><P>三,指導議——培養表達素質“議”在語文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方面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指導學生“三議”:(一)敢議——敢于表達我們在聽課中,發現不少課堂教學,只是少數學生充當主角,其余學生只能當觀眾或聽眾,根本沒有議的機會,這種教學方法是不適于素質教育要求的。在課堂上要營造一個人人都參與也就是人人都議,個個敢議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勇于表達,能力得到培養,才華得到施展。教師要強化“面向全體學生”的意識。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時,邊播放錄像,邊范讀課文,讓學生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想:這篇課文大概寫了什么內容?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最后集體討論,其結果是眾說紛紜,答案不一。有的說。這篇課文寫的是海底的情況。有的說,是寫海底的樣子。盡管有的答案不一定準確,敢于說就不錯了,這說明他們都在參與學習,并且都在積極思考問題,都把自己當作學習的主人。(二)會議——準確表達“會議”實質是要求學生準確表達,在“敢議”的基礎上進了一層。這就是說,既要講究議的方法,又要講究議的質量。如教學《英雄努爾古麗》的第五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自學后討論。下面是教學實錄:師:你反復讀了這段,特別是這段最后一句,你心里想到些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了些什么?耳邊聽到了些什么?生:我眼前仿佛看見努爾古麗像北極星一樣閃閃發光。師:北極星一般比喻革命的引路人。這里用北極星作比喻不太妥當,但他大膽想,動腦筋,這點是好的。生:努爾古麗她那高大的形象仿佛聳立在我們的眼前。生:我們也讀了這段,眼前仿佛看見在茫茫的草原上站著努爾古麗高大的身軀,耳邊響起她那鋼鐵般的誓言。生:努爾古麗屹立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她那堅定而有力的誓言,在我耳邊回響,她那大公無私的崇高精神像星星一樣,閃爍著不可磨滅的光茫,時刻鼓勵著我前進。生:我仿佛看到努爾古麗那高大的身材聳立在茫茫大草原上,胸前鮮艷的紅領巾在隨風飄蕩,她那雙明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聽見她回答哈斯木的話語聲音是那么宏亮,她那鋼鐵般的堅定回答時時回蕩在寬廣無邊草原之上。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現在說說我的體會。我反復讀了這段,仿佛聽到了努爾古麗站在風雪呼嘯的草原上,向黨、向祖國、向人民發出了鋼鐵般的誓言。她的聲音是那樣堅定、宏亮,壓倒了狂風,震撼了大地,回聲四起,經久不息。我又仿佛看見努爾古麗站在風雪彌漫的草原上,鮮紅的領巾飄在掛滿白雪的胸前,她的臉色是那樣的嚴峻、剛毅,她的眼睛是那樣有神,她的身軀是那樣高大。她仿佛在想:保護駝群就是保衛人民的財產,就如同解放軍戰士保衛祖國一樣,人在陣地在。“我在駝群在”。努爾古麗不但這樣說了,而且這樣做了。以上這段實錄非常精彩,本來同學們的發言就相當不錯了,但是教師為使表達更為準確,而且使用詩情畫意般的語言進行描述,給學生以示范。并且教師在安排上獨具匠心,目的明確(準確表達),引導得法(先放后收),效果很好(一箭雙雕)。(四)善議—靈活表達議是學習過程的展現,而善議,則是培養學生靈活表達有效方法。有人認為,對課文的理解有著三個層次:一是表層性理解;二是解釋性理解;三是創造性理解即對課文有系統化的認識,并能根據課文學一反三,乃至發表自已的新見解。如教學詩詞《長征》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反復讀課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請大家討論。其中有位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寫“五嶺逶迤騰細浪”這句待中,為什么不用動詞“翻”,要用“騰”,兩個字的意思差不多?當這個問題一提出,整個課堂便活躍起來。有的說,在這里用“騰”是有道理的,雖然兩個詞都是動詞,意思也相近,但有區別,“翻”有倒過來的意思,“騰”則沒有。有的說如果在這里用上“翻”的話,那豈不是把五嶺山脈倒過來呀,簡直不成。還有的說,寫詩是善于推敲的,再加上寫這首詩的背景是當時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克服重重困難。綿延不斷的五嶺山脈在紅軍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這一生動比喻形象地烘托出紅軍急速行軍,藐視困難的豪邁氣慨等,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無論是質疑還是解惑,都很有深度,更為靈活。四、輔導練—培養綜合素質’為了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使所學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概括化,熟練化,進一步加深和現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能力和智力的發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主要輔導學生“三練”:(一)勤練——分散難點每教學一篇課文教師都要制定若干較細的子目標。要完成這些目標必須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如《日月潭》一課的教學目標為:I、看投影彩圖后,朗讀課文說說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說日月潭很美麗?2、在熟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填空;(l)日月潭里有個小(),把潭分成()()。(2)小島像t()()中的()()。(3)日月潭是()()的()()。(4)湖光山色非常()()。3、會背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這既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也是本課的目標檢測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展標——施標——測標”,做到了分項勤練,分散難點及時反饋,及時矯正,順利達標。(二>精練——突出重點在小語教材中,每課內容都有其側重點,在教學中要突出重點訓練項目,并且懈重點精練。如在教學《琥珀》一課中“奇異”的松脂球形成這個重點段時,可以設計這樣一組練習:1、先看教師演示。“松脂球形成過程”的投影片;然后按教師提出的思考線索和閱讀要求進行默讀課文:(l)思考線索:①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地寫自然環境的變化的?’②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地寫一對小蟲活動的?(2)閱讀要求:認真細讀,抓住重點字詞,注意詞句之間的前后聯系,還可以動筆畫一畫。2、按課文內容填空:這段是寫在很久很久以前()松脂從樹上()剛好把一對敵對的小蟲()形成了()為此,作者對自然環境的()和一對小蟲的()做了非常周到的()非常合情合理地把一對敵對的小蟲送進了(),這個推測是很有說服力的。這組題雖然數量不多,但內容較精,設計科學,既突出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要點考慮周到,又強化了本課的重點訓練,也檢測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真可謂一舉三得。(三)巧練——體現特點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單項性的基礎知識訓練,閱讀訓練,寫作訓練;有綜合性的知識、能力、智力三位一體的訓練。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將“讀、思、議、練”落實到位,強化語言文字訓練,使學生的語文素質不斷得到提高,最終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
- 上一篇:立法根源與司法對策論文
- 下一篇: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監督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