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呼喚創新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6:01:00

導語:語文呼喚創新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呼喚創新教學管理論文

眾所周知,語文實踐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所謂創新型的教師,就是以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為己任,積極吸收現代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小學語文新《大綱》的第二部分,把“語文實踐活動”與“課文”并列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將二者視為不可分割的兩大塊。我認為:高素質人才來自開放式的教育,語文實踐活動呼喚創新型的教師。語文實踐活動能否走出新路取得高效,完全在于教師的設計、組織、指導。這就要求廣大教師需要在具備扎實基本功的同時,進一步強化以下幾方面的素質。一、語文實踐活動的實踐性、主體性需要教師具有創新的教育觀念。實踐活動中,學生是實踐的主體。教師不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明顯減弱。因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職能,在實踐活動中應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空間,滿足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由講授變為設計、組織、建議、指導、鼓勵。筆者前不久聽過一節關于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語文實踐活動課,內容是人教版第十冊中的《我們的學校》。執教老師在課堂內借助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練習導游之后,放手讓學生為客人老師做校園導游。教師同時跟蹤攝像,回到教室后回放實況組織評議。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鮮活的創造性能力培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精神;對老師來說,這何嘗不是一次挑戰與創新呢?《我們的學校》一課的執教者就主動“讓出位子”。學生導游前,他是耐心的導演;學生導游實踐時,他跟蹤攝像,甚至請客人老師向小導游們提些問題;補充評議時,他又學起了崔永元。總之,他自始至終沒有“搶戲”。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效性、開放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創新的教育能力。1、具有不斷創新的教學能力。語文實踐活動沒有現成的教材,教師要善于從課本中挖掘可開展實踐活動的素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由校園到社會,突破教學時空,拓寬教學范圍,充分考慮各個環節設計出新穎高效的活動流程,實現活動過程的最優化。這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筆者觀摩過一節語文實踐活動——《春游柳敬亭公園》。執教者組織學生參觀柳敬亭公園,先畫“柳園春色”,再以歌舞形式贊“柳園春天”,最后寫“春游柳園”。既探索了語文與美術等各學科間的滲透與溝通,又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畫的綜合能力。又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后組織學生收集材料編輯《綠色行動小報》,宣傳環保知識;也可組織學生利用休息日調查校園周圍的環境污染情況,提出治理方案,撰寫建議書,寄給有關部門。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這樣的切入點還很多,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真知,磨練了才干。。語文實踐活動的范圍可拓展到工廠、商場、證券市場等;形式可以是參觀訪問、讀書交流、辦報、演課本劇、實話實說、法庭辯論等。可以結合祭掃舉行革命烈士詩歌朗誦會,可以給“海空衛士”王偉的父母寫封信,可以上網聲討“”。總之,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創造才能,充分運用現實生活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活動的設計也可以在同學們的討論中產生,既能體現教師的民主又能受到學生的歡迎。2、具備過硬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語文實踐活動還要求教師有設計、制作相關的課件以及熟練地使用各種電教設備的能力。課件融聲、光、色、形、動態于一體,信息量大,使學生身臨其境,思維潛能得到充分調動。合理地運用課件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重點難點的解決,還可以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教師設計課件時,要重點考慮該課件如何激發興趣、突破難點、開拓視野以及提高效率。讓課件為活動服務,切不可徒有其表。如《我們的學校》一課的課件設計,重點以直觀形象的畫面(圖畫+動畫+錄像),為學生練習導游時創設情境,突破難點。當客人老師剛坐定時,大屏幕上由點到面出場顯示暖色調的“泰州市城東中心小學教改實驗區歡迎您!”,渲染氣氛,培養學生熱情好客的小主人意識。上課了,下拉式顯示課題及聽說要求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逐個點擊構成板書,使學生在興奮中像了解電腦游戲規則似的明確了訓練要求。練習導游時,首先顯示校園平面圖,一動畫小精靈,提示學生向客人老師問好。介紹時,學生可以自由點擊自己所需要的場面,也可以用視屏展示臺展示自己所畫的校園一景向客人老師介紹學校的情況。大大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練習之后,動畫提示進入導游實踐階段,并顯示導游前的準備事項,如落實導游地點、路線等。由此可見,合理地設計運用多媒體課件,能使實踐活動更加趣味盎然,有條不紊。《我們的學校》中,當學生為客人老師導游時,執教老師拿起攝像機跟蹤拍攝,通過大屏幕回放導游實況,組織評議。電教設備的使用熟練、自然,絲毫不影響活動的進行。可見,為促進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要能熟練地使用電教設備。這是現代化教師必備的教學基本功。三、語文實踐活動的綜合性急需交叉復合型的教師。無論是實踐活動內容的綜合性還是實踐活動實施的綜合性都要求教師對音、體、美、英語、自然等各學科的教學有所了解,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以保證發展學生的多方面能力。也就是要求教師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前提下,由單一型向全能型轉變,逐步把自己轉化為“T”字型的人才。組織能力。語文實踐活動復雜性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組織能力。活動的策劃、準備、落實、實施等,需要教師從宏觀上進行管理,放手培養小助手、活動骨干,讓他們在活動中起組織帶頭作用。教師要善于給學生下達“承包”任務,讓每個同學種好各自的“責任田”,而且還有對其它“責任田”里的活“說三道四”的責任。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民主的作風,優秀的組織能力,靈活應變的心理素質,是語文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僅此一點,學生就能受益匪淺。交際能力。語文實踐活動內容的綜合性決定著活動內容有時是跨學科的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同事關系,爭取其它學科老師的配合,大膽探索學科間的滲透互補;實踐活動有時需要走出校門,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爭取社會各界的幫助。風趣幽默。小學教師應始終懷著一顆童心。語文實踐活動除了自身的興趣性、課件的新穎性還要求教師風趣幽默。活動中教師應該具有機敏的智慧、廣博的知識、良好的修養、輕松的心情,善于將自己變作普通的一員參與活動,善于在幽默中包蘊理性。四、語文實踐活動的發展性決定了教師應有不斷完善的探索精神。當今社會各項事業的迅猛發展決定了語文實踐活動必須緊跟形勢。語文實踐活動的發展,需要教師們不斷“實踐、學習、科研、再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的發展性要求教師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作為教師,首先要勇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本著科學的態度自我總結。如,寫出相關的語文實踐活動設計、課件設計、學生活動前后相關情況對比、根據教學錄像整理出相關資料等,為教研準備素材。其次,“多渠道”向別人學習,“吸收”別人的經驗理論。把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應用新技術的能力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再次,通過再實踐進一步檢驗自己的設想,把它上升為理論。如此循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總之,創新型的教師應當“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陌生”,尤其是跨世紀的一代教師應當在動手能力、指導能力、組織教學能力、開拓創新能力以及教育管理能力方面從更高的水準上重塑自己。創新型的教師必將促進語文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培養出一批批創新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