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詩情畫意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8 09:23:00

導語:語文詩情畫意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詩情畫意管理論文

閱讀課的啟示都說寫詩難,可我班的46名學生每人寫了一首小詩。這還得從那堂閱讀課說起。那節課是四年級的語文課,上的是“積累.運用六”的閱讀《雪化后是什么》。短文后有一個問題:你對短文中的三種答案是怎樣看的,你的答案是什么?在提這個問題之前,我心里就想:這還用問,當然是“雪化后是春天”這個答案最好了!可誰知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雪化后就是水呀!”“雪化后怎么能是春天呢?”“雪化后應該是冰”……孩子們的回答讓我很失望,我告訴孩子們:“你們的生活空間是寬廣的,可你們的思維就像被困在了一個狹小的黑房子里,四壁只有冰冷的墻面,看不見窗外的鳥語花香。”沉默片刻,有只小手舉起來了,“老師,有飄雪的冬天才有明媚的春天呀!”又有小手舉了起來:“冬天過去就是春天。”“雪化后是春天這個答案充滿了想象力。”……孩子們理解了,開竅了!“那雪化了還可以是什么?”我并未就此罷休。“老師!”“老師!”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舉著手,“雪化后是清脆的鳥叫。”“雪化后是翠綠的柳枝。”“雪化后是河里游動的小蝌蚪。”“雪化后是座座樓房。”“樓房?你是怎么想的?”“雪化后,蓋樓的工人叔叔又開始工作了,樓房就修好了。”“雪化后是孩子們的張張笑臉。”……“說得真好,你們都快成小詩人了。”對,為什么不讓孩子們把他們的想法寫成一首詩呢?我靈機一動,昨天不是剛學過《昨天,這是一座村莊》這首詩么?“孩子們,咱們寫首詩吧!”孩子們面面相覷。是的,他們怎么會寫詩呢?“把你們說的那些好句子組合起來,不就是一首很好的詩么?”看到孩子們一雙雙好奇、驚喜的眼睛,我趁熱打鐵:“不信,試著連起來念念。”孩子們嘴動了起來,笑容露了出來。爾后,稍加點撥,一首首小詩出爐了。“雪化了是什么?有人說是冰,有人說是水,我說雪化了是翠綠的柳葉,是清脆的鳥叫,是河里游動的小蝌蚪,是天空飄著的風箏,是孩子們的張張笑臉……”……課后,我讓孩子們把他們寫的詩抄整齊,裝訂成冊,配上精美的圖畫,起名“我的詩集”,放在教室的展覽角。在幾天后的作文中,許多孩子寫道“我都會寫詩了”、“我更愛學語文了”、“長大后我要當個詩人,為人們寫好多好聽的詩”……這堂課后我興奮了很長時間,為孩子們如此聰慧興奮,為我能指導他們寫出詩興奮。我也思考了很長時間:為什么五六歲的孩子能說出“雪化后是春天”這樣富有詩意充滿想象力的答案,十歲的孩子卻答不出來?是什么束縛了孩子們的思想?怎樣啟迪孩子的思維,激活他們的想象力?怎樣讓孩子更好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在學生的筆下流淌呢?反思我們的教學,經常是重視了知識的傳授忽略了情感的培養,強調了語文的工具性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甚至有可能進入考什么就多強調什么多訓練什么的實用主義教學怪圈,其結果可想而知。我們的小學生語文能靠九十九分甚至一百分,卻寫不出一篇充滿童趣的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因為這樣的作文可能立意、結構不夠標準,不合乎要求,早被老師封殺了。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了成人的思維,成人的語言,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也只是一背了過,實際用不上幾個……這是語文的悲哀,是語文老師的悲哀。值此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之際,我衷心的希望所有的老師:給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吧,讓他們放飛思想,盡情遨游,讓詩情畫意在學生的筆尖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