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電教手段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8 10:15:00
導語:課堂電教手段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素質教育逐步深入的今天,電化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已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尤其是科技的發展,電腦、網絡走入課堂,更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然而,如果使用不當,就會使電化教學走入誤區,導致先進的教學手段成了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障礙。筆者曾聽過《觀潮》一課的教學。教師首先以錢塘江大潮的錄像導入文章。那雄偉壯觀的大潮一覽無余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頭腦中充滿對那種雄偉景象的贊嘆,贊嘆這人間的奇跡——天下奇觀!接著教師又引導學生深入文章,展開對文章的理解和對語言文字的體味。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倍@位老師的做法是讓雄偉的錢塘江大潮先入為主,把學生的大腦填得滿滿的。此時文章對于學生來說已經不再重要,也不是學生需要的了!就像猜謎語,謎底已經揭曉,謎面還有什么價值呢?這樣一來,還何談“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多角度的、創造性地閱讀”呢?所以當教師提出:“你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到大潮的壯觀呢?”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時,學生們面面相覷,不是從何談起。因為他們的頭腦中的大潮不是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畫面,而是錄像中的景象。這位教師失誤就失在沒有正確的理解錄像(即電化教學手段)的作用。電化教學不是單純的幫助理解某一課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章,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想象力,進而達到提高語言感受力的目的。電化教學就是為了這一目的服務的。而這一節課下來,學生只接受了課文傳授的指示,沒有達到新課標所要求的借助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的目的,沒有給與學生想象的空間,失去了訓練想象力的大好機會。也就更談不上“學以致用”、“雪以致知”了。語言教學要立足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如果單純地以理解某一篇課文為目的,這就是應試教育的做法了。語言教學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北仨氃诮探o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訓練。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感受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的培養。還拿《觀潮》一文來說,作者按照抄來的順序,用嫻熟的筆調,飽滿的情感,豐富的表達方式,向人們展示了這一“天下奇觀”。教學時就應該緊扣作者思路,把握語言文字,讓學生反復讀。然后,閉上眼睛想像,通過感受語言文字進行語言文字再現。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自己頭腦中向想到的景象。即:通過讀、想、說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壯觀的錢塘江大潮,從潮來到潮退,從形狀到聲音。享受這一幅幅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圖像,品味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充分體驗后,再適時地播放錄像。此時,一部分學生通過感受語言文字,頭腦中想象出的大潮與錄像中的大潮相一致,甚至超出現實中的大潮的,他們會驚喜于自己的想象力。成功地體驗是他們品嘗到了閱讀語言文字的樂趣,從而激發了他們讀書的積極性;另一部分學生通過感受語言文字,尋找頭腦中想象的大潮與錄像中的大潮有一定差距,從真實體驗中獲得經驗,就會在今后的閱讀中更加豐富自己的想象力,使想象更趨于合理化。這樣既體味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領悟到作者的寫作目的,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感情的熏陶,同時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合理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無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也不到訓練,而且還失去了對學生進行想象力訓練的大好機會。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利用電教手段,以提高語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達到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1]
- 上一篇: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改革論文
- 下一篇:企業內部傾聽氛圍改善論文
精品范文
10課堂常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