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音樂妙用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8 07:58:00
導語:語文音樂妙用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導入新課時,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其方法多種多樣。如果采用音樂的形式開頭,那么對激起學生接受知識的欲望,將有一定的作用。
朱自清的《背影》,融合著作者豐富的、深摯的感情,文章樸實、凝重,充分體現了父對子滿懷熱望的慈愛之情。在講課時,我先請學生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接著講道:“同學們,這首歌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母親、媽媽這是世界上最神圣、最輝煌的稱呼,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父親還是母親對子女都充滿著愛,這種愛是無私的、真摯的、深沉的、發自內心的。”然后教師范讀,學生看著課文,聽著聲情并茂的朗讀,整個教室沉浸在感情的海洋里。
(二)寓教于樂、鞏固知識
課堂求活忌沉悶。這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和操作。學生學習興趣高了,才會積極地參與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如《〈白毛女〉選撤中的楊白勞父女間的深情厚意,如果單是講解分析,就顯得缺少滋味沒有波瀾。這時可先讓學生集體唱一曲《北風吹》,再找幾組學生來一首《紅頭繩》的對唱,學生會興趣大增,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在課堂上,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是不是對該掌握的知識都記得住呢?一節新課下來,學生大都有些疲倦,這時若能讓他們唱或聽一首優美的歌曲,既可得到美的熏陶,解除疲乏,又鞏固了新知,真可謂一舉多得。如在講完高四冊的《詞二首》后,可為學生播放歌曲《沁園春·長沙》和《水調歌頭·游泳》,在動人的歌曲聲中,學生既受到了音樂藝術的感染,又順利地記住了這兩首詞的內容,而且印象尤深,久久不忘。
(三)增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
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語文課中,特別是在賞析文學作品時,適當地播放些相關音樂,把教學內容和樂曲意境不露痕跡地融為一體,使學生身臨其境。
比如教《孔雀東南飛》這首長詩,穿插播放何占豪、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首曲子表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對封建壓迫憎恨、反抗的中心,與《孔雀東南飛》有異曲同工之妙。音樂或高亢或低沉,或急促或悠長,或強烈或輕柔,高低起伏變化不一,與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能有機地結合。在講到長詩的結尾部分時,長笛的華彩旋律,結合著豎琴的演奏,把音樂帶入了神仙境界。再加上在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獨奏小提琴重新奏出了愛情主題,表現了人民的愿望和想象———梁祝雙雙化成彩蝶,翩翩起舞,人們歌頌著他們忠貞的愛情,憧憬著自由美好的生活。由此,師生們在這美妙的樂曲聲中,又從梁山伯與祝英臺聯想到課文中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這時,學生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鴛鴦相向鳴、彩蝶戀花舞的美好景象,師生們又駕馭著音樂聯想的翅膀,眼前浮現出林黛玉、牛郎、織女、孟姜女、白毛女、王貴、李香香、林覺民……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講過:“音樂的魔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覺的事有所感覺,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變而為可能。”生活中到處充滿著音樂。音樂家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只要善于運用,讓一支支優美的歌曲走進語文課堂,一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上一篇:語文人文素質管理論文
- 下一篇:學生自讀引導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