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質教育改革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9 08:23:00
導語:語文素質教育改革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路在何方?素質教育的提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筆者結合自的教學詳踐用語教學現狀實施素質教育,深化小學語方教學改革,談幾點自己的淺見.
一:確定語文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滲透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中.小學語言教學的目標必須體現素質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我覺得大體可分為三類;
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認知體系,它在于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教材中,草藥這類目標是小學語文物核心目標,致它是由國家規定并要接受國家和社會的,學生應當具備理解、掌握和運用語文知識體能力.
二是一般學科能力.小學語文的一般學科能力有它獨特的綜合性和基礎性.其中有的屬于技術,例如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書寫一手好字,還在收集,整理、運用自學能力和治學能力等.一般學科能力是不要考慮的.但它們恰好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語文素質,稱其是自學能力,分析解決難題的能力是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必須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三是動機態度意志等情感領的目標,也就是所謂的情商.學習過程是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同時發生,同時發展的過程,兩者相隨相伴,貫穿始終,當然,認知和情感分別擔著不同的任務:認知主要解決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與此同時,學生必然會有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產生愿意不愿意學、喜歡不喜歡學,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學好的情感和態度.長期以來,我們的小語教學只注重了學生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而對學生的情感或輕描淡寫,或熟視無睹,甚至雪上加霜,嚴重挫傷了學生的情感.這是小學語文教學難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實,認知和情感為目的和手段.學生愿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應當通過長期的培養,合之人格化、品質化,這是在小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三類目標歸納起來,素質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當是使學生知識和能力協調發展,認知和情感和諧發展.
二、建立素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戰場,實施素質教育,必然要建立素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使其充分發揮在素質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師生平等,突出主體.這是建立素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基礎.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素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中,師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對學生既是長者,又是朋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要給學生有陳述意見,質疑問難的時間和權力;同時,學生也要尊敬老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在接受教師啟發,引導的同時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但是,課堂的主人究竟是誰?從理性上誰都不懷疑學生的主體作用.實際中,我們的一些教師仍然是手捧教案,(當然,這絕不是否認備課的重要性)像節目主持人那樣,主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框架,按部就班,一問一答,40分鐘看來頗熱鬧,其實學生無半點“自由”,相反,課上得不理想,責任還在學生“配合”得不好,怪學生“啟而不發”.然而學生為主體,但主體是不能恩賜的,主體必須要有會學的本領.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將這些本領傳授給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交流”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自控程序,發現交流”的教學方法.按“感知-----理解---評價”將其分為“導入初讀、精讀、深讀、總結”幾個環節,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強化這些程序,使之為學生所掌握,并能運用這些程序自己進行學習,進行發現交流,教師精講、重點點拔,釋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面向全體,注重個性,這是建立素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保證.
素質教學強調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的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但我們的教學中還普遍存在著一種將個別當作全部的不合理現象.如:老師上課提出一個問題,請一位同學回答,學生答對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一個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學生答對了,于是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裝答對了,就能代表全體學生答對了嗎?顯然不能.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這種現象也很普遍.提出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課堂上,既要為優生搭建舞臺,也要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搭建舞臺;既要讓學生表現語言才能,也要讓學生表現行為才能,既要讓學生表現邏輯思維才能,也要讓學生表現形象思維才能.靈活安排課堂教學時間,給優生有提高的時間,給一般的學生有理解的時間,給有困難的學生有補缺的時間.我縣推廣的“雙分”教學以及上海一些學校研究探索的“分層遞進”教學都是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策略.
3、發展能力,培養習慣.這是我們建立素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目標.
素質教育旨在發展人的能力,這是與應試教育最根本的區別.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節奏拖沓,方法繁瑣,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這一層面,缺乏運用性的訓練,對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習習慣很不利.
首先,我認為科學實用的教法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小學語文界的教學法層出不窮,各具特色,各有所長,但我們不能片面,單純地強調某一教法好,一窩蜂地拿來用,不管它是否適合我們的學生,我們的教材.鄧小平有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我覺得,不管是哪一種教法,或哪一種教法的某些方面,只要它能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適合我們的“生”情,就可以借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其次,我們在確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個觀念后,就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堂教學中,保證充分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認真地讀書、識字、交流、寫作(包括寫字、造句、寫文章等練習),把現在課堂教學中花在“多余的情節”分析、瑣碎談話,沒有思維價值的提問等活動中的大量時間省下來,而學生懂的,教師堅決不講,把握教學的節奏和容量,科學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能有時間讓學生認認真真地讀書,主動積極地思維,實實在在地訓練,學會動手操作等.讓學生有一個“讀---悟---問”的學習過程,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如“質疑”,它是學生閱讀能力,思維方式,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反饋,也是教師教學的起點,我們不能怕學生提問沒質量,“浪費”時間,又怕自己無法駕馭,就忽視學生學習的權利.相反,對學生的這種主動參與精神要加表揚鼓勵,激勵其產生興趣,逐步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養成自覺、持久、主動的學習習慣.
三、開展素質化的課外閱讀活動
課外閱讀功能很大,可以豐富詞匯,提高讀寫能力,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吸收信息,儲存信息,豐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我們要徹底摒棄那些為了應試而進行的立竿見影式大量課業訓練,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對學生加以閱讀指導,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示閱讀方法,教給學生制作卡片,摘錄,寫讀后感等,逐步養成自覺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其次,要為學生選擇適宜的課外讀物,舉行各種讀書活動.如:佳句佳作欣賞會、故事會、詩歌朗誦會、書簽制作演等.
四、創造素質化的語文教學環境
在這里,社會上的大環境姑且不說,校園里,教室內都應營造一種積極的良好的素質化的語文教學環境.我們的一些學校一到考試來臨,就在校園內掛出“離考試還有XX天”的警示牌,使學生一進校門就噤苦寒蟬,不敢高聲語,不敢隨意行,一頭扎進作業里.一些教師也要求學生確定追趕目標,訂出成績檔次,寫出保證,種種高壓剝奪了學生閱讀、交流的時間和權利.我覺得功在平時,本來素質教育的成果也須經過考試來驗證,只廳我們平時扎扎實實地進行了素質化的教學,還怕考試嗎?
其次,教師講臺上的課堂用語,在與學生交談中的生活語言,在批改作業中的書面語言等都應規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能隨口所欲,教師的書寫更應規范.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深化素質化的語文教學改革,是我們當代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只有注重加強自身修養,熱愛學生,為人師表,認真鉆研大綱教材,精心設計教法,大膽創新,才能使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真正落到實處.
- 上一篇:閱讀教學設計管理論文
- 下一篇:跨國公司制造業理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