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想象力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9 09:46:00
導語:語文想象力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空白,主要是指文學作品中未明確寫出的部分;它仍是文中已實寫的內容向讀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它較多的存在于文章的各層結構中,最明顯的是存于情節結構層面上,達到一種大用外腓,真體“內充”的審美境界。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優秀的作品,常有“空白”,在這些似乎“無”的空白之中,滲透著極豐富的“有”。這里,語文教學的重心應是“導”,引導學生自覺地創造一個個審美對象,創立新的審美視野與境界,把作者有意無意所忽略的文學通過學生的再造想象而彌補起來,可使之具體化、深刻化,如魯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作者并沒有具體描寫主人公的肖像,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文中的實寫內容為依據,想象其肖像,增進對人物形象的全面認識。
我認為學生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是能發現“空白”的。只是對它的“填中”的想象力是難點。這里老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填”,還應通過暗示啟發,從空白激起學生積極地交流、比較、反思、選擇,就是既培養其再造想象,又培養其創造想象能力。這里以《孔乙己》教學為例,學生在自學中能明白孔乙己在酒店的言行的實寫,他的平日生活與打折腿是虛實兼有,內含空隙與粗線條,這二者弄清楚了,再解決結尾孔乙己之死這一空白:“我到現在終于沒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學生讀到這里會思索他的結局如何?窨是怎么死的?這里教師可啟發學生聯系前文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性格、品行,這樣不少同學能認識到:孔乙己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而好逸惡勞,四體不勤,又死要面子,被丁舉人打折腿后,連“竊”也不能,其結局的這一空白點充溢了作者獨特的感情。到這里學生垢想象翅膀已展開,并各抒已見,解說這一空白:有的說孔乙己在冰天雪地中凍死,有的說活活痛死,有的說餓死----有一同學還把孔乙己的死與阿Q之死、祥林嫂之死進行比較,認為孔乙己的可悲就在于在一般人眼里居然平淡得不值一提。
“空白”對于日常語言交流和系統闡述的文學作品來說,也許是致命的敵人。一般信息發出者總是希望要求接受者能準確無誤得到其信息,但是接受者也需要一個個信息之間建立意義的聯結。空白中止了語句序列的連續不斷性,妨礙讀者語言停頓的嘎然停頓,它便一躍而變為促使文學閱讀不可或缺的積極動力——想象力。語文教學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渴望發現形象之間、情節之間、敘述角度之間的一致,而作品中完整的線性的情節結構,會滿足這一心理,而空白打破了這一聯結----學生在閱讀時常會遇到種種“阻力”,然而這種阻力能轉換成“突轉”的懸念。對這種空白,我們一般可先運用暗示法引起學生的再造想象力。如初中第四冊補充教材《窗》,學生一接觸到這篇小說會產生一連串的疑問:這兩個病人是什么身份?患什么病?靠窗那位為何每天要把從窗外“看到”的美景,給另一位栩栩如生地描述一番?不靠窗的為什么會產生嫉妒心理,而又會為這種心理而慚愧,繼而又越來越嫉恨了----特別是結尾處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窗外竟是“一堵光禿禿的墻”之后全有何感想?他會懺悔嗎?一位老師上《窗》,她把前面這些問題都給解答了,一講到底之后突然問:結尾中這位病人他會懺悔嗎?學生們從沉悶中醒來,議論紛紛,有說后悔的,有說懺悔的,也有說痙的,但老師馬上截住:不對,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冷酷的、虛偽的,他哪會這樣呢?學生只能收斂展開的思維,在筆記中記錄老師在黑板上寫的通過什么什么,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什么什么的中心思想。伊塞爾說過:如果讀者已被提供了全部故事,沒給他留下什么可做,那么他的想象就一直進入不了這個領域,結果將是,當一切都被現成設置在我們面前時,一可避免地產生厭煩。
創造性想象的訓練的另一點是依據實寫部分,對空白點進行補述性的發展型創造想象訓練。這一般可運用續寫,看圖想象作文,使空白成為讀者建造審美對象的重要引導契機,集中讀者對新的注意點的看法,使空白的內容通過相互修正,將片斷、隱含的東西連接在一個”場”中,從“場”出發來組成各種新的審美視野。如有的學生在《孔乙己》的續寫中寫孔乙己沒有死,治好了腿,中了舉,也象丁舉人一樣淫威鄉里;《我的叔叔于勒》續寫中寫于勒發財歸來,再次把菲利蒲夫婦的丑態抖露出來等等。這些都是進行新的審美創造,也加深了對原文主題思想的認識。
這類文章寫成后往往引起學生的興趣或爭議,因為空白的深層意義是隱含的,“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上一篇:發展規劃部副部長的競聘報告
- 下一篇:統計學應用于證券期貨市場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