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模式構建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0 09:13:00
導語:語文教學模式構建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對話式教學”
教學對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交談,而是意味著相互交納。教師不是簡單的教學管理者,也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這種對話式教學呢?筆者認為教師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書。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不是單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負載的信息,而是學生要與文本“對話”。這是因為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生與閱讀為本主體意識之間互相交流。閱讀時,各種相關的知識與生活體驗都被讀物的信息激活了,它與學生的思想發生碰撞。通過閱讀為本,可以讓學生各自表達自己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把文本介紹給學生,促使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對話、交流感情。但閱讀活動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點撥,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組織與調控學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其次是隨機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自我體驗,化解閱讀實踐活動中遇到的疑難。最后師要即時的評價與激勵。
如教《狼和小羊》一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劃出小羊說的話,練習朗讀,用自己的話反駁狼找的三次借口。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說法說,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很容易地知道狼找的三次借口都是毫無根據的,了解狼的兇殘和不講道理。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聽少說
要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及語言交際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講話,流利講話,講真心話。為達此目的,教師要盡心地聽好學生的發言,過去我們的教育把話語的權利給了教師,現在教師應從說話的強者變成積極的傾聽者,教師要以聽為主跟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來訴說,然后給予他暗示或意見。美國在校園里告誡教師的一句話就是:“教師的沉默是金。”教師沉默了,學生才能表現,教師才能聆聽。教師要積極地傾聽學生的欲望、需求、情感、思想。
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分層、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分層”指的是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梯度要求,力爭使優等生進一步提高,中等生得到發展,后進生得到補救,盡量發揮每個人的潛能,使教學效益最大可能地得到提高。自主、探究指的是探究的內容是自主的。既可以是老師提出的,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還可以是同學提問的。同時,探究的形式也是自主的。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內既可以自學,也可以小組探討、還可以向老師請教。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按以下步驟來實施:
1.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欲。可采用語言激趣、情景激趣、謎語故事激趣等教學方法。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后,就要引導學生明確:這節課要學什么,那么就要把學習目標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為達成目標而積極主動地探索,確定目標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梯度要求。
2.學生自學,質疑問難
學習活動是學習者個體的一種自主活動,學生必須親身經歷這一過程。學生在選定學習目標和方法后進行自學,遇到困難看注釋,看圖或自己思考查資料、問同桌、問老師。困難解決了以后,還可以再自學其它的內容。教師要特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選行個別輔導。
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淺顯的問題由學生直接回答,與課文內容關系不大而學生又難以回答的問題,由老師作出恰當的解釋。如果學生的問題提不到要點上,教師要進一步啟疑,將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重點、難點上,讓學生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3.討論交流,共求發展
討論交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將學習的信息大容量、高頻率地在課內互動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由學生自由組合,教師給予適當的調整來組合學習小組。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圍繞自學中“讀懂的,不知道的,還想知道的”展開交流。最后各小組匯報學習成果及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引導全班學生來合作探究這些未解決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得到對文章真實的領悟。
4.讀中感悟,升華情感
學生在通過以上環節學懂課文后,再讓學生去讀,可能在讀中又有不少感悟和新發現,而且還可能把課文讀得有滋有味的,從而也會逐步品位到漢語言的形象美、意境姜、思想美,感悟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手段
語文教學中,有時過多的文字講解,內容難免枯燥、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
1.使用電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電化教學手段包括幻燈、錄音機、電視、計算機等。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電化手段。如《回聲》是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科學童話是通過水波與聲波在遇到障礙物后,都會再返回來這一共同點來解釋回聲現象的形成原因的。“回聲”是抽象的,只能聽得到,卻看不見、摸不著。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則需要多媒體課件,融現代教學媒體的聲、光、色彩為一體,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生動的動畫。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達到突破課文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成效的目的。
2.使用簡筆畫進行教學
“簡筆畫”能幫助學生吃透課文內容,這是教學中最適用的一個環節。如《刻舟求劍》這篇寓言故事,為了使學生理解那個人的想法和做法為什么錯,教師可在黑板上畫簡筆畫。畫波浪線表示江水,把用硬紙剪成的小船掛在一條線上,再用紙剪成一把寶劍,演示寶劍從船上掉入江中,把紙劍貼在黑板上,拉動小船至岸邊。讓學生從觀察中知道,船移動了,船舷上的記號也跟著移動,但掉在江里的寶劍沒有跟著船移動。從而使學生懂得,那個人想等船靠岸后再從船舷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肯定是撈不到寶劍的。
3.使用表演法進行教學
表演法對解決教學的重、難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學習《高大約皂莢樹》時,為了使學生理解文中的這句話“我們六個小朋友手拉著手,才能把它抱住。”這樹究競怎樣粗呢?教師可讓六個小朋友拉成一個圈。從而使學生知道皂莢樹的干到底有多粗。
綜上所述,為了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總目標和適應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結合學科特點,推進教學改革。
[摘要]為了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總目標,適應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構建結合學科特點的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語文教學模式構建教學方式
- 上一篇: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論文
- 下一篇:公務員管理科科長競爭上崗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