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語文創新教學形式特點
時間:2022-02-15 02:17:00
導語:論析語文創新教學形式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語文教學以其學科特點,應當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這一艱巨的歷史使命。本文從更新教學觀念、開放教學過程、發展學生個性論述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貫徹創新教育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創新教育語文學科創新意識創新思維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展開,以創新為重要內容的基礎教育改革也隨之向我們走來。作為中學基礎學科的語文教育,當然責無旁貸。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文學性”、“人文性”特點決定了語文既是生活和工作的基礎,也是實踐、創新的基礎,因此,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有著優越的條件。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一、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新的教學觀
首先應端正思想認識,從知識灌輸轉向思維訓練,從教師本位轉向學生主體,從分數(結果)至上轉向能力(過程)為重,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將藏在學生心底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美好的心靈挖掘出來。教師一桶水的觀念要更新。要開啟知識的活水源頭,用活水理論取代一桶水理論,教師要學會終生學習、探索,不斷更新知識。教師要做專家型教師。教師不僅是教學的實踐者,更應該是理論的探索者。在教學中必須對學生的地位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重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展的地位。教學方法也要不斷更新,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特別是由教師單向灌輸,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教學猶如建構智慧的大廈,教師就是智慧大廈的腳手架。教學之始,教師需要給予一定的示范、講解和指導等,隨著教學的深入進行、學生理解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教師就應該越來越多地讓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探索,大膽為學生松綁,這樣就能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教師個性,實現自我創新。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基礎在教育,責任在教師。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首先必須要有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師。這就要求教師應具備全新的創新教育觀念,善于吸納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實現自我創新,只要教師的思維活躍了,學生才能自由大膽地發揮想象力。
二、實現教學過程的開放
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途徑,教師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力求在每個環節中都有意識地體現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具體說來,要把握以下幾點:
教學內容的開放。要求教師提供的學習內容具有層次性,廣泛性,可供選擇性;要向學生生活實際和經驗開放,貼近學生生活。自上學期開始。我們便在學習教材的基礎上定期選擇一些精品時文作為語文教學內容的補充。并采取讓學生先活動,后作文的方式進行作文教學,這樣學生有話可說,達到了作文的目的。學生既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又極大調動了他們內心的求知欲望。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可寶貴的心理品質之一,它不僅能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激發學生的思維,而且可能影響一個學生對終身事業的選擇與目標的追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常常通過巧設導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置身于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緒之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去撞擊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以強烈的情感品味作品,從而產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鳴。教師要以自己真實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關心學生,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和“審美功能”,為培養創新意識,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愛默比爾認為“內在動機原則是創造力的社會心理學基礎,當人們被工作本身的滿意和挑戰所激發,而不是被壓力所激發時,才表現的最有創造力”。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權威式的教學關系。不是讓學生在教師、家長的壓力下學習,而是自主地學習,教師要愛學生,允許他們在學習上有選擇的機會,在教學中留有思維的空白,尊重學生的意見,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讀《荷塘月色》一文時,有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開頭一段作者提到“妻在屋里拍著潤兒,”結尾時卻說“妻已睡熟好久了”,為什么不寫“潤兒已睡熟好久了”或“妻兒已睡熟好久了”,潤兒到底睡了沒有?問題一出,惹得哄堂大笑。但我卻首先肯定他讀書認真細致,敢提問,有膽量,然后指出這個問題雖不是文章關鍵性所在,卻很有意思,要求學生展開討論,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閱讀思路不斷打開,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也因而加深了一層。提問的學生更是面有喜色,充滿成功的歡愉。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開放。有效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如多媒體教學,電化教學等,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三、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新世紀是人的世紀,人的個性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語文教學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在聽、說、讀、寫諸方面給學生個性以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學生學習過程個性色彩越鮮明,創新風格就越醒目。
第一、奠定學生創新的基礎。對于語文學科來說,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應當使學生善聽會說、善讀會寫、善思會做,這是創新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潛能。
第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廣泛聯想。聯想和想象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方式。愛因斯坦曾講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中學語文教學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努力開啟他們的創新意識。
第三、鼓勵學生質疑多問。創新往往是從問題開始,只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一步才有創新可言,古人云“善答問者,如敲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余聲,不善答問者反此”(《學記》)。這里所說的“敲”字,從某個角度說,就是善于發現問題,提出疑慮。疑,就是積極思維,開啟創新意識的具體表現;疑,也是探研事物發展規律、發明創造的鑰匙。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設疑、激疑、釋疑,把學生的思維器官調動調動起來,達到啟發思路、激發興趣、發展智力的目的。第四、創設情景。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1)引用名人名言與故事。例如:“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此營造啟迪創新意識的氛圍。(2)開展小組討論、辯論活動,使學生的思維產生共振,靈感得以激發。(3)鼓勵有創意地寫作。這一實踐過程既體現了創新思維的水平,也體現了創新思維的結果。
第五、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它和課堂教學既相對獨立,又相得益彰。它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激勵創新的有效陣地,它為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營養和環境氛圍。
- 上一篇:應用條件對除草劑藥效的影響剖析
- 下一篇:探索村莊綠化建設舉措困境及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