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一作文教學

時間:2022-04-14 10:03:00

導語:淺析初一作文教學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初一作文教學

內(nèi)容提要

初一學生作文存在著無話可說,題材陳舊,語言干癟,字數(shù)不夠等毛病,大多數(shù)學生對寫作有畏懼感。針對這一現(xiàn)狀,本人認為老師應給學生搭把梯子,即從課文入手,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運用素材,進行模仿寫作訓練,讓學生嘗試到寫作成功的樂趣,從而愛上寫作。

關鍵詞初一寫作積累素材模仿激情體驗成功

初一許多學生不知什么是作文,更不知道如何去寫,可笑的是有的同學還認為,只有考試時才寫作文,或考前背下老師(小學時)搜羅來一大堆現(xiàn)成的作文就可應考。一寫作文就想找作文書甚至利用便利的網(wǎng)絡抄,課堂作文當堂無法完成。作文的字數(shù)普遍不夠(500字以上),許多學生都停留在300字左右。題材陳舊虛假,人云亦云,文章無血肉,一味敘事。上述這些便是擺在我們這些初一語文教師(鎮(zhèn)區(qū))面前的現(xiàn)實。面對學生寫作的現(xiàn)狀,你急不出來也怒不起來,因為你別無選擇,老師么,就擔負點授業(yè)解惑的責任,所以,只有振作精神,從頭做起。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認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按照這一要求,針對初一學生的作文現(xiàn)狀,筆者認為,首先得解決學生“寫什么”的問題,然后才去解決學生“如何寫”的問題,下面就談談本人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積累素材,找“米”下“鍋”

初一學生一寫作就喊沒什么好寫,習作題材陳舊,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實感,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屬于自己的寫作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積累豐富的屬于自己的寫作素材,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所謂的屬于自己的素材,不是指能寫在文章里的人云亦云的一般的人、事、物,而是指能包含學生自己一定的“意”的,即有自己的獨特感受的人、事、物。如學生眼中爸爸的白發(fā)、媽媽的嘮叨,爺爺奶奶的疼愛,同學之間的矛盾等。只有學生能從中有獨特感受,這樣的事物才是屬于學生自己的素材。目前,不論中考還是高考,作文的考查內(nèi)容都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都突出考查學生對社會和身邊生活的關注。因此,在作文教學中,不能只單純地進行作文訓練,而要把指導學生積累屬于自己的寫作素材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以確保學生在寫作時有充足的“源頭活水”。只有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有話可說,才可以有真情實感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才能適應《新課標》下的作文考查要求。

1.活學課文,聯(lián)想積累

我經(jīng)常挖掘課程資源,利用課堂教學,由此及彼地讓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喚醒沉睡在他們記憶中的生活瑣碎,激起他們腦海中的朵朵浪花。如教《童趣》,我引導學生把自己小時候那些可笑、幼稚的故事搜索出來寫在積累本上,結果學生的童年故事還真是多姿多彩,豐富有趣。如炮轟牛屎,孵小雞,過家家等。教《走一步,再走一步》,引導學生寫小時的冒險經(jīng)歷,男生的經(jīng)歷更為豐富,爬樹、森林探險、跳水等歷歷在目。教《羚羊木雕》,讓學生回顧自己與同學朋友之間鬧過的矛盾和誤會……課文是學生天天打交道的,像一座大礦藏,資源豐富,我們應好好地挖掘。

2.廣泛閱讀,摘抄素材。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無道理。初一的第一堂語文課,我就要求學生備好兩本大本子,一本用來摘抄,一本用來練筆。在這兒講的摘抄是針對閱讀時寫作素材的積累而言。要求學生每天必讀書報,并從中把自己所讀感受深刻的好詞好句好段等摘抄下來,學會積累。當然老師必須給學生推薦一些好書目,否則,學生的閱讀太雜亂,積累的效果不佳,因為初一學生的辨別能力有限。另外我也為學生設計積累卡片,如:

作文素材積累卡片編號內(nèi)容點評

內(nèi)容一欄是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做的摘抄,它可以是涵義豐富的一句話,也可以是文采優(yōu)美的一個語段,只要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覺美、對自己有所觸發(fā)的東西都可以摘抄下來。點評一欄的形式就豐富多彩多了,它可以就所摘抄內(nèi)容的主旨、表達技巧、構思特點等各個方面進行點評。如明確自己摘抄內(nèi)容所描寫對象或所闡發(fā)哲理,在點評一欄注明:此段文字適合……的話題描寫。

3.留心觀察,尋找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中許許多多熟視無睹的細節(jié),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如家庭小事,校園點滴,街頭見聞,電視節(jié)目,廣告標語等。引導學生平時學會觀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對寫作極為有利。

隨著多媒體、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天地更廣闊了。但要長期堅持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老師必須勤快,當好監(jiān)督員和伯樂,每周檢查一次,選出好的定期在班上展覽。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也就不愁無米下鍋了。

二.模仿起航,激情揚帆。

學生積累的這些人和事大都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事過境遷后,能留在心里,有自己獨特思考和感受的東西就很少了。這正是學生每天認識的人、事、物很多,但習作中卻空洞無物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將積累的寫作素材有效地變成自己的文章,筆者認為模仿是引導學生寫作起航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學習的難度,又可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的借鑒范文。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宋代教育家朱熹認為:模仿是古人的有效學習的方法,古人的作文寫詩,大多也是模仿前人的。因此,我們要說,模仿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它是一只能抓住老鼠——提高作文能力的黑貓。模仿有時是文章結構的模仿,有時可是某種寫作手法的模仿,有時是選材立意的模仿,有時是句式的模仿。但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模仿絕不是抄襲,兩者是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初一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還剛剛萌動的時期,他們的模仿能力非常強,許多歌星的歌一唱就會。我們正好抓住學生這一特點,來引導他們寫作,課文就是很好的范文。

1.刪改課文,模仿選材立意。

學生的人生第一次也是豐富多彩的,可是要他們寫出來就犯難了,對作文總有一種畏懼感,總覺得不知如何去寫,寫出來才有意思。教完七上周素姍的《第一次真好》一文,學生學習了文章詳略得當,敘議結合的寫作方法,我就此布置了這樣一次作文:模仿課文寫法,保留課文(3)(5)(6)三個段落議論部分,用自己親身經(jīng)歷,有代表性的事例,換掉課文中的兩個詳寫事例,將文章完成。(可以把第五段中略寫的事例進行詳寫,也可以是課文中沒有列舉出來的,學生自己親身感受,記憶深刻的有益的事例)。學生一聽這樣的作文,頓時眼晴放光,一反常態(tài)(愁眉苦臉),迅速拿出作文本,刷刷地寫起來。不到半小時就有許多同學寫完了,文章看起來都像模像樣,個個學生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作文,結構層次分明,選材詳略得當,中心突出。告訴學生,其實作文不難寫,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進行一定的篩選,思考,用上一些生動的詞句,詳細具體地寫出事件的過程,適當?shù)赜蒙蠋拙浔砻髯约焊形虻木渥樱湍軐懗龊梦恼聛怼N覀兊恼n文不就是這樣的嗎?你們寫出來的文章都快趕上作家了。學生聽了,心里美滋滋的。然后我再針對同學出現(xiàn)的個別問題,引導學生再把作文修改完善。

2.模仿文章的描寫方法。

初一學生作文大多還停留在簡單敘述一件事上,文章缺少事件過程的描寫,景物的描寫,細節(jié)的描寫等。因此讀來枯燥乏味,了無生氣。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常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片斷作文,現(xiàn)學現(xiàn)用,進行模仿寫作。教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感》,宗璞《紫藤蘿瀑布》等寫景的美文,就指導學生運用課文所學的寫作方法進行寫景。要求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一切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寫出層次,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下面就是李嘉明同學學了《夏感》后仿寫的片斷作文《城鎮(zhèn)的夏》:

炎熱暴躁的夏天把春姑娘給趕走了,用團團大火烘烤著大地,城鎮(zhèn)也不例外。

城鎮(zhèn)里的街道寂靜的。你看:偶爾有一兩個打著傘的行人在匆匆趕路,除此,只有幾個戴著太陽鏡的青年在路邊樹陰下閑逛,嘴里都含著一支冰棍。小賣部的老板最開心了,他的生意可火了,整箱、整箱的冰棍被搶購一空。大多數(shù)人們都躲在家里,不敢出來享受夏天的熱情。那一只小狗伸出了舌頭在緊急散熱。夏天的音樂家知了停在一棵無精打采的行道樹里發(fā)出令人賞心悅目的音符。悶熱的風吹在身上感受不到一絲絲的涼意……

這是個男學生,平時作文在班上是中等水平,作文的主要問題是寫不細,寫不長,語言干癟,經(jīng)過了幾次訓練后,寫作大有長進,知道用修辭手法,知道調(diào)動自己的感官來寫,寫作的興趣也濃厚了。

同樣,學了七下第三單元寫人的文章,學生們學到了許多寫人的方法,如抓住人物的外貌、個性化語言、動作寫出人物的特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表現(xiàn)其精神品質(zhì);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來表現(xiàn)人物等等。我布置了這樣一次作文:一定要用上本單元學到的寫人方法,至少三種,寫出班上的一位同學的個性特點,不要出現(xiàn)其姓名。文章在班上交流,同學們聽了文章后,猜出寫的是誰,根據(jù)大家所猜的人氣指數(shù)來給該生作文評分。結果學生都熱情高漲,躍躍欲試。我讓學生課后去寫,一定要好好觀察,一定要寫出與眾不同的他(她)來。結果在作文交流課上,學生從來沒有這樣高興,這樣投入過。學生筆下的人物真是活靈活現(xiàn),個性突出,課堂上笑聲不斷。學生從中體會到原來文章并不是這樣難寫的,我也會寫人了。

3.模仿構思,學會穿插。

初一學生作文寫不長的最大毛病是不會運用插敘等寫作方法。寫文章只會簡單地交待一件事,不會聯(lián)想發(fā)散,以至文章單調(diào)乏味,內(nèi)容單薄不厚實。學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我把課文的線索一理:(英子)參加畢業(yè)典禮——畢業(yè)典禮開始——韓主任講話——畢業(yè)典禮后。然后引導學生把課文所寫的事件在橫線上補充出來,學生一下子就感覺原來這么長的課文居然這樣簡單!我就勢發(fā)問:這么簡單的一件事,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樣長?學生你一言我一語,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作者寫了好幾件自己成長中與爸爸有關的事。其中重點有兩件:爸爸懲罰英子賴床不起;爸爸叫英子去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我告訴學生這就是插敘的寫法,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波瀾起伏,跌宕有致,使文章內(nèi)容豐滿,主題突出。課后,我找到新概念作文大賽

劉曉菲的文章《我與父親的情結》一文推薦給學生。這篇文章的構思與課文可謂異曲同工。行文思路簡潔明了:放學回家——洗臉——吃飯——睡覺。可是文章卻穿枝附葉,浮想聯(lián)篇,寫得洋洋灑灑,把自己與父親的情結編織得精美動人。這就是插敘的妙處啊!于是,現(xiàn)學現(xiàn)賣,我布置了這樣一篇作文,要求學生模仿這種思路,一定用上插敘的寫法,注意過渡銜接,寫出自己的生活,題目叫《我與的情結》。結果學生的寫作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文章不再擔心寫不長,輕松隨意就能寫六七百字,寫作水平高些的學生,一節(jié)課也能寫上上千字。學生都紛紛感嘆:原來文章可以這樣寫!

總之,本人認為對初一學生的作文指導首先應給學生搭把梯子,讓學生能夠得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其次是讓學生在模仿中感受寫作的樂趣,體驗寫作的成功,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多做片斷訓練,少做長篇大文。這樣學生就能從作文恐懼的陰霾中走出,笑容滿面地書寫自己的生活。

參考文章:《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尚桂霞《談積累與寫作》(《作文教學研究》2007年第5期)

陶興國徐漢新《模仿作文訓練法》[《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