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落實

時間:2022-11-02 05:53:00

導語:詮釋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落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落實

福建師范大學的余文森教授曾將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概括為“知識與技能維度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立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立足于讓學生樂學。”本文作者也認為三維目標的實現,就是讓學生經歷由“學會”到讓學生“會學”的動態發展。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在教學中,可以抓住過程與方法來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即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分析了三維目標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作者為我們介紹了語文課堂三維目標落實的兩點有效做法:一是重視課堂實踐氛圍的創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二是重視課堂中的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會學”。文章列舉了若干實例加以說明,令人信服,其中幫助學生作文和背誦兩件事,較為典型,頗具“匠心”,值得廣大同行學習借鑒。

一、正確認識、理解三維目標及其相互關系

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三維目標,首先就要正確認識、理解三維目標及其相互關系,三維教學目標不是三個目標,而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三維目標互相促進,有機統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人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素質建構的三個側面,如同長方體的長、寬、高。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三維目標中,知識具有奠基性作用,離開了知識的習得,也談不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能力和素質是在知識的掌握、建構、內化、運用的活動中鑄就的,能力不過是內化了的知識的綜合體現,而素質則是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淀和升華。過程和方法強調在實踐中學習,“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運用語文”。“過程”,重在“親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以廣博的文化浸染,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教學中,我們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教師只有明確了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逐步達到有效落實三維目標的目的。

二、重視課堂實踐氛圍的創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

新課程要求教師徹底改變在課堂上的角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應認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把學生視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認識者,視為發展的對象,而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由知識的傳遞者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與合作伙伴,把自己看作是學生中的一員。

筆者一直認為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戲終究要學生演。為了創設課堂學生參與的氛圍,筆者在語文教學上搞了“自學自會”的教改實驗,讓學生懂得“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含義,經常給學生說:“自己能會的知識自己會,不要靠老師。”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膽量,在課堂上,筆者要求學生開展課前五分鐘練口才的活動,講一個故事、說一條新聞、背一篇古文、講一首古詩等,讓每個學生都作演講準備,每節課采用抽簽辦法由一兩個學生上講臺演講。

考慮到古詩文教學比較麻煩,要解釋、翻譯,占用課時多,課堂效果也提不高,筆者就將參考資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備課、上課。上課時用抽簽方式找幾位學生講課,由于學生在備課過程中已經進行了充分地預習,上課時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此外,學生上課還營造了很好的課堂氣氛,由于學生們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因而使課程內容得到了完善。針對古文教學,筆者則采取對譯的辦法,課前要求學生做好對譯,第一行寫原文,第二行注釋生詞,第三行寫翻譯。當完成對譯任務時,學生就掌握了較多的古文知識,上課時很輕松就掌握了學習內容。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采用怎樣的學習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問題,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能看懂的學生看,學生能說出的學生說,學生能做出的學生做,一個學生解決不了的利用別的學生的智慧來解決。實踐證明,這種“自學自會”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動腦動手,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也解決了“學會”的問題。

三、重視課堂中的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會學”

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標志之一即看其課堂教育的藝術,好的教育藝術能夠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達到“會學”的目的。如果講授語言枯燥無味,講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講,而忽視學生聽,長此以往,不但會使本來就視語文學習為“苦”的學生產生不了興趣,而且還會引起“樂之者”的厭學情緒,這是一個值得語文教育者注意的問題。那么,如何講究課堂藝術,培養學習興趣呢?現就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的實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筆者上作文課時,發現有個姓謝的學生最怕作文課,上作文課時他竟然借故回家。第二天他到校后,筆者把他叫來問原因,他說他母親生病,去幫她取藥了。筆者說:“你是一個很孝順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不請假,老師不批評你,不過昨天的作文課你落下了,你把昨天取藥的過程給我寫一寫,就算補上了昨天的作文課。”后來,經過反復寫、反復改,筆者終于幫他完成了這篇文章。在下一次作文課上,筆者就給全班學生出了作文題——“為父母所做的一件事”。在講評時,筆者說:“這次作文謝同學寫得最好!”對此,全班學生都感到驚詫,筆者接著說若大家不信老師就讀給你們聽聽,結果讀完后果然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這次作文大大地激發了謝的學習積極性,從此他愛上了語文學習,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畢業后他考入了蘭州財貿學校。

還有一位姓崔的學生,好多老師都說他是弱智,在課堂上都直接無視他。后來轉到筆者班上,筆者認為,這個學生雖然智力較低,但不能放棄,要盡量使他得到發展。一天,筆者把崔叫到辦公室,要求他背會朱自清的《春》中課本不要求背誦的一段。但第二天檢查,他沒會,于是又讓他背了一天,結果他背熟了。在課堂上,筆者就問學生把課本要求背誦的背會了沒有,大家都舉手,接著又問還有一段課本沒要求背的誰會,這時只有崔舉手。筆者就讓崔背,結果他很熟練地背出來了,趁機,筆者大大地表揚了他一番:咱們班崔最聰明,大家沒背會的他都背會了。這樣就激發了崔背課文的積極性,到初中畢業時,他背會了很多課文,掌握了課文背誦的許多技巧,達到了“會學”的目的。

以上,就是筆者對新課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的點滴做法,只要我們注意了以上幾點,就能把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