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科技漢語教材編寫中選詞問題

時間:2022-12-12 03:16:00

導語:小議科技漢語教材編寫中選詞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科技漢語教材編寫中選詞問題

隨著來華接受專業學歷教育的留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加,他們就讀的專業也日益廣泛,除文史、經濟、管理、中醫專業外,就讀理工類專業的來華留學生也呈逐年上升趨勢①。進入中國大學理工專業學習的留學生在學習上常常面臨巨大困難,究其原因,既有專業基礎知識的欠缺,又有專業漢語水平的不足。因此,編寫專用科技漢語教材,幫助理工類留學生快速提高專業漢語水平就顯得非常必要。教育部于2009年3月13日《教育部關于對中國政府獎學金本科來華留學生開展預科教育的通知(教外來[2009]20號)》。《通知》表明,教育部決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對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本科新生在進入(理工農醫)專業學習前開展為期1年的預科強化教育。因此,專用科技漢語教材的編寫勢在必行。

目前國內出版的科技漢語教材數量有限②,其內容側重點各有不同,有的是專業漢語與普通漢語相結合,有的偏重科普知識,而真正能滿足理工類留學生入系學習所急需的科技漢語教材可以說還是空白。

科技漢語教材編寫涉及對象分析、目標分析、整體設計、功能項目的確定等諸多問題,其中詞語的選取原則和范圍就是個基礎性問題。本文借鑒ESP理論,結合科技漢語的特點,探討編寫科技漢語教材的選詞問題

一、ESP理論與科技漢語

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界,上世紀70年代末受功能法教學理論的影響,產生了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專用英語的教學法。[1]經過30多年的實踐,隨著理論建設的不斷加強,各類ESP課程迅猛發展,使得ESP在世界范圍內成為與EGP通用英語(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并駕齊驅的兩大教學內容之一。[2]科技英語EST是ESP的一個下位分支。在國內,上世紀80代初外語教學界開始了科技英語教學的實踐和研究。

根據斯特瑞文思(Strevens)的觀點,專用英語課程,其目的和內容基本不是或者完全不是由普通教育標準(把英語作為學校教育科目)來決定的,而是由學習者對英語的功能性、實踐性的要求來決定的。哈勤森(Hutchinson)和瓦特斯(Waters)也說:“ESP必須被視為一個途徑、手段,而不是產品,確切地說,它是基于學習者學習需要的一個通向語言學習的途徑。”

歸納起來,ESP教學有如下特點:1.教學目標明確。學生不是為語言目的而學習語言,而是要通過語言去學習某個特定專業課程。2.教學建立在學習者的需要分析(needsanalysis)之上,把教學效果和效益作為首要原則。3.教學注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專業領域的英語,并在專業領域熟練運用。

科技漢語從本質上說,跟商務漢語、中醫漢語、旅游漢語等一樣,屬于專用漢語范疇,它與普通漢語的關系,也正如科技英語與普通英語的關系一樣。因此,ESP教學理論對于科技漢語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我們編寫科技漢語教材,最主要目的是培養預科留學生進入理工類專業學習所需的最基本的漢語知識和能力。那么科技漢語教材應選擇哪些詞語作為教學重點呢?根據ESP語域分析(registeranalysis)和語體分析(genreanalysis)的方法,[5]我們主要針對數理化教材進行分析,分析這類科技語體的詞匯構成情況,作為編寫科技漢語教材選取詞語的基本依據。

二、漢語科技語體中詞語的層次分析

普通詞匯學理論把一種語言的詞匯分為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基本詞匯是核心,一般詞匯是外圍成員。科技語體所含詞匯自然也可以作這樣分析,但是考慮到編寫教材的特殊需要,我們對詞匯的分析采用另外的辦法。依據使用領域,我們把漢語科技語體所包含的詞語大致分為四個層次類別。

1.漢語基本詞語,就是通用于口語和書面語的最基本的漢語詞語。它們使用范圍廣、使用頻率高,是各個領域用漢語進行交流所必不可少的詞語。例如:它、我們、這、那、是、的、有、通常、用、雖然、但是、因為、所以、大小、情況,等等。

2.書面通用詞語,指通用于各種書面語體而一般不用于口語的詞語。它們書面語色彩明顯,多為文言詞,具有典雅簡約的特點。例如:且、若、則、應、設、該、可、勿、而、雖、但、所、為、如、沿、反之、亦然、不得,等等。這些詞語既不同于口語詞和通用詞,又不反映科技概念。

3.半科技詞語,指通用于各種科技語體、反映一般科技概念的常用詞語。例如:物質、體積、系數、垂直、豎直、圓周、半徑、邊長、溶液、液體、固體、試劑、傾角、斜面、壓力、直線、勻速、數值、公式、定理、定律等等。它們屬于書面詞語,但使用范圍一般限于科技領域,與書面通用詞語不同;它們一般只含有理性意義,而不含感情色彩;它們反映科技概念,但又不是專門的科技術語。

4.科技詞語,指專業科技術語。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動能、勢能、勻速直線運動、牛頓第三定律、化合價、速率、拋物線、平面直角坐標系、一次函數、不等式等。科技詞語反映科技專用概念,具有形式長短不一、含義單一明確、使用領域狹窄、自成體系等特點。

上述四類詞語如果以漢語詞匯整體為參照系,它們所處的位置大致如下:基本詞語處于漢語詞匯系統的核心,書面通用詞語處于漢語詞匯的次核心,半科技詞語又在書面通用詞語的外圍,科技詞語處于最外圍。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樣的分類具有相對性。有的詞語屬于半科技詞語還是科技詞語可能不好判斷,有的科技詞語甚至可能同時又是普通詞語。因為,詞匯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專業詞語可能跨領域引申使用,從而引起性質的變化,例如“能量”本是物理學術語,但通過引申使用,現在已變成普通詞語。但是,作為整體的類,四者的區別還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基本明確的。

三、科技漢語教材詞語選擇的重點

科技漢語教材是專用語言教材,它既不同于普通語言教材、科普語言教材,又不同于專業知識教材。編寫科技漢語教材,選擇詞語的理想范圍應該是數理化各科教材所共有的除去漢語基本詞語所剩下的那些最基本的詞語,確切地說,就是書面通用詞語和半科技詞語。

科技漢語教材不可避免地要包含漢語基本詞語,但是漢語基本詞語不具有科技漢語的特點,它們應該是普通漢語詞匯教學的基本內容,而不是科技漢語詞匯教學的重點。科技詞語(術語)也不是科技漢語教材選詞的重點,因為,科技詞語的專業性強,不同專業的專業科技詞語加在一起數量龐大,科技漢語教材作為準專業漢語教材不可能囊括各個專業的專用詞語。同時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學科專業詞語的需要差別很大,作為預科階段教材,如果選詞太過專業,必然會造成個別專業的詞語只適合部分學生的需要,而大部分其他專業的詞語不適合大部分學生需要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科技詞語,詞義單一,用法簡單,學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書自學掌握,所以科技漢語教材也沒有必要把專業性很強的科技詞語作為重點。

我們之所以主張把選詞重點放在書面通用詞語和半科技詞語,還有以下原因。首先,書面通用詞語,多帶有文言色彩,口語中很少用到,這些詞語在HSK常用詞匯表中,很多屬于丙級、丁級詞匯,例如因(丁)、故(丁)、如此(丙)、設(丙)、端(丙)等;有部分屬于乙級詞匯,例如若、則、即、合、含等。這些詞語,普通漢語的初級教材基本不會涉及,要到中高級教材才逐步分散出現。預科學生在短短一年的學習時間里,如果只學習普通漢語教材,基本不會學到這些詞語。所以,科技漢語教材就必須集中選取這類詞語,使學生提前習得。其次,半科技詞語在理工類教材中分布廣泛,是構成科技語體特點的一個重要因素。要讀懂理工類專業教材,首先須掌握這些半專業性的常用詞語,這些詞語在HSK常用詞匯表中要么屬于較高的丙、丁級別,要么根本不在常用詞匯表中。所以,科技漢語教材,重點選擇這類詞語,既能滿足理工類預科學生的最迫切的實際需要,又能體現出科技漢語教材與其他教材在選詞上的差別。

如何具體確定選詞范圍,主要有兩方面依據。一方面,依據對漢語科技語體所包含詞匯的定量研究結果——應該對漢語數理化教材(初中、高中、大學一年級)的詞匯進行全面的頻率統計,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科技詞匯大綱。另一方面,依據編寫科技漢語教材所設定的教學時限及篇幅。科技詞匯大綱的制定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只有把這項工作做好,才能為科技漢語教材的編寫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教材編寫中的選詞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較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