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教學導入藝術特征
時間:2022-07-12 04:57:27
導語:語文課教學導入藝術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如何化平淡的課堂為神奇的世界,如何營造寬松氛圍、增強課堂魅力,如何吸引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一直都是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常言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導入的質量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語文課的教學中,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猶如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鑰匙,能夠喚起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以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因此,探討教學導入的藝術,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藝術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原則
1、目標的針對性。教學導入,一定要緊扣課文和學生這兩大教學對象。一方面是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導入,教學伊始的導入,必須是課堂的一個必要而有機的組成部分,與課文相輔相成,不能游離于課文之外,為了導入而導入。另一方面是針對學生的年齡心理、知識能力和欣賞水平來設計教學導入,從各個層次的學生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性,因材施教。
2、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是通過學生來體現的。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要注重角色的轉換,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創建共同合作的教與學。教學導入的重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心態、求知欲望和參與意識,激發出強烈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摒棄各種干擾,集中注意力于教學,形成穩定的課堂秩序和良好的教學氛圍。
3、意識的創新性。創新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創新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只有創新的導入才能更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文內容。千篇一律的教學導入,根本無法激起學生興趣,導入新課要有新意,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才能讓學生自然地跟隨老師的思路逐步深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特點
1、短小精悍。正確處理“導入”與“整個課堂”的關系,不能讓導入淹沒整個課堂教學。教學導入的設計要短小精悍,時間一般控制在三分鐘左右,不宜過長,更不能喧賓奪主,語言上力求簡潔精練、明快生動,避免拖泥帶水、吞吞吐吐。
2、承接關聯。知識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繼承性,學生的認知也是如此,這就要求教學導入應具有承接關聯的特點。導入要善于溫故知新、以舊拓新,再現已知、銜接新知。內容上與新課緊密相關,揭示出新舊知識的聯系,避免大而無當、海闊天空。
3、機智靈活。課堂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動態環境,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開放性活動,因此,教學導入不可能一成不變,而必須是機智靈活的。教師要善于根據課堂的氛圍、學生的狀態和知識的演變,不斷調整和修正教學導入的方式,避免不顧學生情緒唱獨角戲。
4、熟練自如。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教學導入經過精心設計和預演模擬,在導入方式、語言組織、動作銜接和演示配合等方面均要求教師做到熟練自如。尤其是演示操作類的導入,預演必不可少,避免在課堂上手忙腳亂、銜接不當。
三、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方法
1、簡介導入法。簡介法是最傳統、最常用的教學導入方法之一,上課伊始,教師開章明意、直奔主題,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簡明扼要地介紹給學生,概述新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程序,是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引起足夠的重視。還可以通過有關課文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的介紹,讓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生探索的動力。
2、設疑導入法。設疑法也是比較常用的教學導入方法。教師有針對性地設置懸念,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導入新課。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促使學生探索并解決懸疑,從而找到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設疑法一般可由解題入手,精心設計問題,突出題目與課文立意的聯系,便于學生準確把握課文的主旨。
3、復習導入法。復習導入法是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與新課內容相關的舊知識進行回顧和復習,從而引出新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復習導入法的運用必須遵循新舊知識自然銜接的原則,根據兩篇或多篇課文的邏輯聯系,如同一作者的作品、相同的時代背景、類似的題材體裁、共通的思想情感、寫作方法上的相似之處等等,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結點,從而收到溫故知新、以舊引新的效果。
4、誦讀導入法。對于感染力強、篇幅不長、文字優美、節奏緊湊的課文,比如詩歌、文言文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直接誦讀或請學生朗讀,帶領學生進入詩文美妙的意境之中,讓學生在朗朗書聲中融入藝術的氛圍,由此引入課文的教學。這就是語文學科特有的一種導入方法——誦讀法。這一方法將無聲的詞句變成有聲的語言,既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語感,又能幫助學生具體地去感受和理解課文。
5、線索導入法。課文的線索就像大樹的主干,對整篇課文起著支撐和主導的作用,正確掌握課文線索,是理解內容和確定中心的基礎。在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意的前提下,教師一般采用線索導入法,針對課文內容,使用富于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找出課文的關鍵語句,即課文的線索,順藤摸瓜,沿著線索探索下去。
6、情境導入法。情境法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導入方法,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運用音樂、插圖、模型等媒介,營造出一定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與教學內容想通的氛圍之中。情境導入法能夠把抽象深奧的知識具象化、通俗化,能夠很好地渲染氣氛、觸發情感,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有利于學生深入體驗課文內涵,產生強烈的共鳴。
教學導入是課堂教學關鍵性的一步,教師在導入階段為整堂課定下基調,成功的導入能夠充分發揮“導火線”、“催化劑”、“潤滑油”的作用,為學生營造藝術化的審美氛圍。語文課堂的教學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也無所謂最好的模式,一名優秀語文教師,務必認真鉆研教材大綱,深刻體會課文內容,了解熟悉學生情況,精心設計教學導入,才能做到“先聲奪人”,發揮出教學導入真正的作用。
- 上一篇:司法價值觀教育指導方案
- 下一篇: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