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語文教學的情感滲透
時間:2022-08-14 03:42:57
導語:簡述語文教學的情感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情境中實現,在實現中共鳴
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情感。課前,做到廣采博覽,深刻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經歷、寫作背景,力爭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釋放出來。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與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同喜。比如,學習魯迅的《背影》時,開課伊始,先播放黃磊的一曲《背影》,那悠揚又略帶哀傷的歌聲一下子就將學生引入了課文的氛圍。接著讓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播放過的電視散文《背影》中的那一段父親為兒子買橘子和兒子淚光中讀信的經典片段。黑白的畫面,憂傷的音樂,充滿深情的眼睛,淚光中浮現出的父親的背影,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震撼著學生的心。然后教師深情地朗讀《背影》,讓學生領會文中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及作者對父親的思念、內疚之情。最后教師深情地誘導,父親的背影在朱自清的淚光中漸漸遠去,留給朱自清的只有無盡的思念,但我們的父母還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把目光悄悄的移向他們,去關注身邊的背影。由此激發學生對親人的情感,進一步體會、理解親情之愛,學會孝敬,報答長輩。滲透情感的教學強調教學語言生動、活潑、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甚至有一定的幽默感,因此,教師言語表達的情感要真摯感人,堅持情感與認知相統一,做到以知育情,切忌脫離課本或以課本為課本,講一些空話、套話、假話。教師可通過語言、語調、語速、節奏、停頓等變化來表達情感。此外,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觀看電影、電視等文藝活動,進行情感熏陶,增強學生的情感經歷,豐富學生的情感。
二、在誦讀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1.選擇有教育意義的,抒情性很強的文章,教會學生反復誦讀,以傳導情感。在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有著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有著凝練生動的優美詞語,有著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學中,如果能以教材為本,憑借教材,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產生情感體驗,無疑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無限的生命活力,也會使我們的學生更具人文精神的。2.細心觀察學生思想動向,比如有學生行為出現不符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時,或在思想上有厭學、驕傲情緒時,及時選一些內容積極向上的勵志類文章,在每堂課前五分鐘進行朗讀,爭取通過語言、神態、動作,把濃濃的情感傳導給學生,喚起情感上的共鳴。
三、在生活中寫作、在寫作中升華
1.從身邊的事寫起,培養學生的親屬感。鼓勵學生多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寫家庭生活,寫學校生活,寫家鄉面貌,如:父親雨中送我上學,媽媽看到在外地上學的孩子回到自己身邊時會心的笑,同學對我的鼓勵,老師期盼的眼睛等,這就要求學生真心熱愛生活,用心觀察生活,細心體味生活。在寫作前誘發他們的情緒,激發他們的靈感,爭取寫出細節,寫出關愛,寫出親情,寫出友情,寫出恩情……2.結合現實,培養學生的是非感。我們教學生將目光投向家人、同學、老師的同時,還要多鼓勵他們深入到社會大潮流中去,多看報紙,多關心社會熱點問題,讓他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見解,比如:面對同學的不文明舉止,看見街道上到處都是廢物、垃圾,看見工廠煙囪濃煙滾滾等,可以出《文明在哪里》,《社會環境誰來管》的作文題,讓學生表達自己的心聲。3.理解生活的真諦,培養學生的上進心。轟動全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母親對孩子進行了很多美學音樂等藝術熏陶,鼓勵孩子發現、享受生活中的美,學會熱愛、理解、寬容、幫助別人,從給予和奮斗中得到快樂。劉亦婷領悟了生活的真諦,積極向上,發奮拼搏,終于獲得巨大的成功。語文教師可以借此題材讓學生寫作《我所理解的生活美》,引領學生理解生活的真諦,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真情。4.隨筆訓練,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學生的隨筆本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健康完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徑。如今的學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現象,訴說自己寂寞、沒有朋友的學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隨筆本應該成為師生心靈溝通橋梁。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要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筆墨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引起師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做,既能溝通師生情感,又能把準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教給學生??傊l揮好語文教學的情感效應,不僅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本文作者:張亞玲工作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中學
- 上一篇:淺析初中生語文學習習慣
- 下一篇:多元化教學發揮語文魅力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